APP下载

运用“游戏教学法”提高运动技能教学效果的技巧

2018-05-14曹卫民高兵

中国学校体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学练游戏教学法教学法

曹卫民 高兵

“游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游戏的形式组织学生学习各类运动技能或安排教学过程的方法。

一、“游戏教学法”与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的性质决定了它不仅具有教材的属性,还有教法的属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体能储备、运动技能掌握情况和心理活动规律,在运动技能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游戏的形式与方法组织教学活动,或直接学习某些运动动作,或做一些有利于运动技术掌握的辅助性、诱导性体育游戏,笔者认为这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已经具备了教法的属性,统称为“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与体育游戏的最大区别在于:单纯地为完成体育游戏教学目标,对动作技能的质量没有特别的要求,注重体育游戏健身与教育的过程与效果,就是体育游戏教材;而把游戏仅仅作为学会运动技能、锻炼体能和组织形式的手段,在过程与评价结果上,更注重技能、动作与组织形式完成的质量或效果,就是“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的运用是建立在教师对学情的充分了解和对教材全面理解的基础之上,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选择适宜的游戏形式,帮助或促进学生掌握所学的运动技能,做出有针对性地设计与安排,将形式单调的动作内容变得丰富,将枯燥的教学形式变得有趣,将负荷量较小的练习密度变得适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欲望,帮助学生学会动作方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效果服务,是體育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教学策略。运用“游戏教学法”是提高运动技能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其运用范围较广、技巧性较强,因人而异、因地而言、因时而成,没有统一的范式可言。为此,笔者将初步的研究成果,提供给一线的体育教师,供大家研讨之用。

二、运用“游戏教学法”的意义

(一)有趣味地完成运动技能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1.使单调的动作内容变得丰富。教材中的体育动作往往是固定的、规范的,需要通过多次的重复练习才能够习得和掌握。从主观意义上讲,学生不愿意长时间进行单一的、重复的体育动作学习。而部分体育教学游戏正以其特有的、多样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动作内容,使得单调的体育动作内容变得多样、丰富,使学生能在“好玩的竞争状态”下全力进行重复的动作练习(如,猜拳立定跳远),努力争取胜利,从而较快地掌握了相关的动作方法。

2.使枯燥的练习形式变得有趣。体育教学需要一种轻松活泼、积极主动、努力进取、充满趣味的教学环境,有些体育项目、练习形式显得较为单调枯燥,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往往练得消极(如,耐久跑)。但如果选择“集体车轮跑”的游戏形式,就能改变枯燥而单调的练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加快运动技能学习、形成和掌握,并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体育教学效果。

3.使运动负荷变得更加适宜。体育游戏的形式丰富多彩,组织方法可以视现场情况灵活变化。在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根据体育教学的目标与任务,通过改变体育教学游戏的人数、次数、场地的大小、器材的多少、动作的难度和休息的时间长短等来进行合理的设计和灵活的调整,如采用“往返接力跑”的游戏方法组织学生学练“途中跑”,灵活调节距离,就能使学生所承受的运动负荷变得更加适宜,其教学效果往往也会达到最佳。

(二)安全、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1.提高教学活动的安全性、有效性。在体育教学中,一些运动技能是在没有一定体能储备和技能保障的情况下进行练习的,这样往往会存在着一些危险性的因素,如,体操中的滚翻、支撑跳跃等。根据教学目标、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通过体育游戏的手段能将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动作环节转化为趣味性的、安全的辅助练习和体能练习形式。如,“支撑跳跃——箱上前滚翻”,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先做“看看谁的臀部提得高”(解决双脚同时起跳,臀部抬高的问题),再做“跳上蹲撑我最稳”“箱上滚翻蹲我能下”等游戏,分步骤解决单个动作技能和调整学生心理状态后,再学练连续的、规范的“箱上前滚翻”,就会相对轻松和安全,其练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就会提高。整个组织教学的过程就会处于一种具有趣味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状态。

2.激发学生参与热情。通过参与体育游戏,满足学生希望通过身体动作表达情感和与他人建立良好社会联系的需求,并通过挑战、及时反馈、体验成功来探索新的学习。如3人合作类报纸游戏“鲤鱼跳龙门”,2人面对面拉着展开的报纸,扮作“龙门”;“龙门”有节奏地连续“关闭”(直立,两臂伸直上举报纸)或“开启”(蹲下,将报纸放低至膝盖以下)时,扮“鱼”者双脚同时起跳越过“龙门”或退回“龙门”后,配合默契报纸不破,速度快的组为胜。显然,学生在比赛中,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配合争取胜利,而无人顾及是在练“深蹲”,还是在练“双脚同时起跳”。实践证明,体育游戏是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不仅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增加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兴趣,还能为运动技能的习得与掌握提供技能保障、体能储备和运用效能。

(三)帮助“体育弱势生”提升技能水平,促进“强势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1.提升“体育弱势生”的技能水平。“体育弱势生”因为其参与运动技能学习时的速度不快、远度不远、高度不高、动作不协调、身体状况不佳等种种原因,所以绝大多数不愿意“出丑”,不愿意主动参与到运动技能的学习中。体育游戏是一种轻松、愉快、充满趣味和富有竞争性的身体活动,运用“差异竞赛法”,还能通过各项限制条件的灵活调节,增加“体育弱势生”的学练机会,如做“撒网捕鱼”游戏时,多给“体育弱势生”扮作“渔翁”的机会,负责“捕鱼”,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奔跑速度、灵活变向保持平衡的技能,让其感受到积极、快乐的情感体验。体育教师再给“体育弱势生”以适当的鼓励、指导和帮助,特别利于“体育弱势生”体验到体育教学游戏所带来的快乐,消除消极情绪,在积极参与体育游戏活动中有效地提高了运动技能水平。

2.促进“体育强势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体育强势生”参与体育学习的态度则常常与“体育弱势生”相反。他们乐于参与运动技能的学习和体育游戏,喜欢在他人面前表现自我,也喜欢与他人比拼。当在体育游戏中获得胜利时,他们有时会忘乎所以、目中无人、笑话“体育弱势生”等;而当体育游戏失败时,有时则会生气、愤怒、悲伤,甚至会责怪“体育弱势生”等。因此,体育教师要利用好体育游戏,通过“差异竞赛法”的运用,让“体育强势生”该赢则赢、该输则输、该赢则输、该输则赢等游戏过程性结果的调节,在“输和赢”的变化之间实施“育人教育”,使其养成胜不骄败不馁、关心和帮助他人及良好的竞争与合作意识等优良心理品质,为培养“健康行为”创设一个“优良心理环境的训练场”。

三、“游戏教学法”运用的时机与方法

(一)技能教学初期

1.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运用集中注意力的游戏,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集中到课堂学习中来,有利于运动技能的学习。

2.为运动技能中期的学习做好铺垫。在运动技能教学初期,所选择的体育游戏要与所学的运动技能有类似之处(如,“青蛙跳荷叶”),或者是能促进运动技能掌握具有趣味的诱导性辅助练习(如,“跳单双圈”)。运用这类蕴含着运动技能某些动作原理的体育游戏,为下一步运动技能的有效学习做好铺垫工作。

3.实现自然流畅的教学过程。通过“集中注意力游戏”“调节性游戏”以及“表现性游戏”等各类功能不同体育游戏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既能达到充分热身的目的(如,集中注意力的“反口令”等游戏),又能实现课堂教学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自然过渡(如,调节性的“放鞭炮”、表现性的“梦幻群雕”等游戏),使得教学过程和谐流畅、富有情趣。

(二)技能教学中期

1.促进运动技能的习得与掌握。在运动技能教学中期选择与运用体育教学游戏时,尽量与运动技能教学前期的游戏动作、游戏情景、游戏过程有所关联或者延伸,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并迅速投入到运动技能的练习之中(如,“前滚翻接球赛”),进而促进运动技能的习得与掌握。这是一种在自然而然中的“内隐学习”的过程。

2.限制某些错误动作的产生。学生在运动技能学练中经常会产生一些错误的动作,所以在运动技能教学中期可以选择与运用一些“限制错误动作产生”的体育教学游戏。如,“单跳双落接力赛”,通过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的游戏动作,提高“急行跳远”的教学效果,这是一种将错误动作消灭在不知不觉之中的“外显学习”的过程。

(三)技能教学后期

1.巩固运动技能的学习效果。在运动技能教学后期运用体育教学游戏时,往往是从运动技能学习与掌握的规律出发,用体育游戏的手段去复习与巩固运动技能,促进运动技能的进一步掌握。如“立定跳远接力赛”。此时,此类体育游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运动技能内涵的理解,而且还成为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后进行锻炼的一种形式。

2.有针对性地发展体能。在运动技能教学后期运用体育教学游戏时,可以从发展学生掌握该运动技能相关的体能出发,选择相应的游戏活动去发展“专项的体能”(如,“单脚跳接力赛”发展单脚连续起跳的能力);整节课也可以是为了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而采用的一种“补偿性”体能练习的游戏形式(如,投掷教学后,用发展下肢力量的“双脚夹球大战”等)。

四、运用“游戏教学法”提高运动技能教学效果的建议

建议中学生学练乒乓球时,可以采用“迎面接力赛”游戏,提高快速跑动中“反手推挡球”的能力;学练排球时,采用“对墙垫球接力赛”游戏,提高“正面下手双手垫球”的准确性;学练足球时,采用“踢球进门游戏”,增加“脚内侧踢球射门”的准确度;学练前抛实心球时,采用“投过横绳”游戏,提高“抛球角度”的合理性;学练跨越式跳高时,采用“跳高升级赛”游戏,巩固“跨越式完整动作”的熟练程度……

小学生学练小足球时,可以采用“钻山洞”游戏,巩固“直线运球”的技能;学练小篮球时,采用“高人、矮人”游戏,提高“原地高、低姿运球”的控球能力;学练单手投掷时,采用“接反弹球”游戏,提高“快速挥臂”动作的速率;学练“仰卧推起成桥”时,采用“造小桥比赛”游戏,提升“桥型”的美观度;采用“猜拳”游戏来学练武术手型,可提高“拳、掌、勾”动作的熟练性;采用“老狼”游戏学练快速跑,能有效提升“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的速度;采用“接球赛”游戏学练前滚翻,可明显提高“滚翻”的速度;采用“猜拳”游戏来学练队列队形,则可明显提升学生“队列队形动作”的规范性……

以上建议因版面所限,无法一一介绍具体的操作方法,因此仅提供一条“抛砖引玉”开思路,供大家参考。

五、运用“游戏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一)明确目的,选择安全方法

教师在运用“游戏教学法”时,要明确此时安排的游戏是为了提升动作质量和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一线教师要根据本课的学习目标,以本课所要学习的技术动作为主要练习内容,采用安全的游戏形式来组织教学。

(二)规则制订,注重动作质量

为了采用“游戏教学法”,提高动作质量,体育教师在制订体育游戏规则时,一定要根据当时技能动作学习的进度,至少有1条动作技能的要求。如,在立定跳远教学中,跳过摆放在地上的鞋盒时,将“不能碰到”作为“青蛙接力”游戏比赛中的1条规则,就自然出现了“向前上方跳跃时能有一定高度”的动作技能要求,学生既能获得密度比较大的练习机会,也能注意动作质量。

(三)及时评价,客观肯定为主

学生在进行体育游戏活动时,教师有比较多的指导机会。教师要利用这种机会,对学生的技能动作给予必要的指导与帮助,及时对个体进行“指导性示范”或“示错”,对动作做出客观的鼓励性评价。这样,学生特别乐意接受,容易产生“亲其师,信其道”和“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获胜标准,看重“进步幅度”

运用“游戏教学法”制订体育游戏获胜标准时,就要考虑到学生原有的运动能力差异。用“进步幅度”作为获胜标准是一个能行之有效地促使所有学生(特别是体育后进学生)都努力参与锻炼的好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期待效应——“只要我努力就会有进步,只要有进步教师就会表扬我,只要我不断进步就有获胜的希望,只要我不断地获胜,我就能取得成功。”

如,水平二(三年级)《跳长绳》,用“8字接力跳长绳”的游戏去组织教学。

第1课时,按原有站位分组,练习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比赛,3次不空绳就能跳过的学生获胜,成为甲级队队员,其他人为乙级队队员。

第2课时,按甲、乙2队分组,练习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比赛,甲级队的1次不空绳的人获胜(进步2次),留在甲级队,2次空绳的人降级到乙级队;乙级队中的3次不空绳的人獲胜(上次课是4次以上,本次课最少进步1次以上),并晋级到甲级队。

第3课时,按甲、乙两队分组,练习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比赛,甲级队的队员不空绳且能连续跳的获胜(进步1次),留在甲级队,一旦空绳就降级到乙级队;乙级队中的队员空绳1次的人获胜(最少进步了2次以上),并晋级到甲级队。

参考文献:

[1]王占春.小学体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曹卫民.体育游戏教学方略[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7.

[4]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学练游戏教学法教学法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学练标准”:课堂学与练更有效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网络纲环境下作文纲目评价的使用效应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高校快乐体育教学探析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