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的馆校合作模式探究

2018-05-14宋莞婷��

科技风 2018年9期
关键词:中小学校阅读推广公共图书馆

宋莞婷��

摘要:阅读是儿童获取知识、开拓视野、学习技能的重要途径,培养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和独立的思考能力,将受益终生。中小学生是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全民公共阅读,公共图书馆应加强与中小学校的良性互动,将图书馆资源与学校教学相融合,发挥校外第二课堂作用开展卓有成效的课外阅读指导。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中小学校;阅读推广

Abstract:Reading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children to acquire knowledge, broaden their horizons and learn skills. Developing children's good self-read habits and independent thinking skills at an early age will benefit the whole lif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minors' services. Based on public reading, public librar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 wi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make great efforts to integrate library resources with school teaching and play the role of secondary school outside the classroom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guidance.

Key words:public library;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reading promotion

2018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正式施行,这是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也是图书馆界多年的期盼,标志着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开启了有法可依、依法治理的新篇章。《公共图书馆法》中第三十四条提出“公共图书馆应当设置少年儿童阅览区域,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开展面向少年儿童的阅读指导和社会教育活动,并为学校开展有关课外活动提供支持”[1]可以说,《公共图书馆法》的实施对公共图书馆的未成年人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图书馆事业正处在发展转型的新时代,为了推进全民阅读和图书馆事业的长远发展,必须明确服务理念,创新服务内容,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的联动,将图书馆服务深入社区、校园和家庭,以阅读推广促进资源共享,发挥公共图书馆应有的社会职能。

数字阅读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打破了人们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认识,对图书馆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网络信息的丰富性、时效性和易获取性等优势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但过于碎片化和零散化的网络信息导致人们养成了浅阅读的习惯,逻辑性的深阅读逐渐被功利性的阅读代替。经过精简凝练的碎片化信息,容易导致信息内容的失真。对于缺少辨析和判断能力的未成年人而言,很难从海量的网络信息中快速准确地选取有价值的部分,这些片面的信息也会对未成年人产生误导。长期进行快餐式浅阅读,还可能钝化未成年人的思维能力,弱化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说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和新体验的同时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一部分,要带动全民阅读构建书香社会,更应加强面向未成年人的阅读指导特别是与中小学校的馆校合作,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设施,围绕教学需要开展校外阅读活动,指导中小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信息素养。

1 公共图书馆参与中小学校馆校合作的必要性

1.1 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公共图书馆作为知识存储、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重要平台,是人们平等享受阅读自由的公共场所,也是传承文化和公共教育的社会机构,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社会公共服务和文化信息的枢纽,公共图书馆应该依托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多样的文化活动为社会各类群体提供优质的阅读服务与信息支持。中小学师生是公共图书馆的一个庞大的用户群体,也是重点服务对象,公共图书馆有职责也有义务中小学生的阅读活动甚至是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

1.2 馆员的阅读协助能力

英国著儿童文学作家、前英国学校图书馆协会主席艾登·钱伯斯(Aidan Chambers)认为儿童的阅读遵循着一定的循环过程(见图1)。这个循环过程需要“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在其中发挥核心作用,帮助儿童实现“选书”、“阅读”和“回应”这三个环节。三个环节彼此关联,在阅读循环中,开始即为结果,结果又成为另一个开端。同时三个环节又分别与“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建立互动。这样一个阅读环境和阅读关系的建构,使得作为家长、教师和馆员的大人,成为推进儿童阅读的核心力量。做这样一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并非易事。相对成人的阅读服务,中小学生的阅读特点和需求本就有所不同,他们对文献的选择和判断又不够成熟准确,其阅读行为往往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因此协助阅读的成年人需要对心理学、文学、教育学、语言教育等领域的知识有所了解,熟悉儿童喜闻乐见的各种文献类型及特点,以便更好地与儿童展开對话,充分掌握他们的个性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阅读引导。公共图书馆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作为图书馆传统的服务内容,公共图书馆非常重视阅读指导和推广,经常举办各类阅读活动,为中小学生推荐感兴趣的优秀书目,开展阅读分享或交流讨论,引导儿童感悟阅读的乐趣所在,提升儿童对图书馆的信赖度和使用率。

1.3 中小学校需要公共图书馆在资源建设和阅读指导方面的支持

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虽然同为图书馆事业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我国不同性质的图书馆隶属不同的行政部门这一独特形式,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间的交流合作相对较少,在馆藏建设、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等方面也各不相同。笔者通过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阅读推广进校园项目走访了北京地区的几所学校,了解到当前的中小学校非常重视图书馆建设,但是受制于馆舍面积、财力和人力等因素的制约,中小学图书馆在软件、硬件和管理等方面的发展建设都有所欠缺,图书馆的利用率较低。因此,公共图书馆应该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社会资源带入校园,积极参与中小学校的课外阅读指导,将图书馆的服务与学校的教学需求相融合,通过挖掘馆藏资源和整合社会力量,主动为中小学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提供建议和指导,针对各个学科的教学需要推荐相关课外阅读书单,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支持。通过与中小学校的良性互动,实现资源共享,拓展和延伸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提升公共图书馆的信息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1.4 图书馆是学校的重要合作伙伴

中小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虽然隶属于不同系统,在服务功能上却相互补充,是重要的合作伙伴而非竞争关系。学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教学资源库,为学生的课业学习辅导、课外阅读活动和综合素质培养以及教师的学科教学提供服务和支持。公共图书馆则满足了广大中小学生更广泛的文化信息需求,是集学习、交流、娱乐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场所。

2 公共图书馆参与中小学校馆校合作的优势

2.1 公共图书馆提供的资源是有序化的知识体系

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也要适应时代发展寻求突破与创新,从传统的资源建设向用户需求转型,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开发移动终端技术,丰富馆藏类型和资源形式,力求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资源服务。与网络信息资源在组织上的整体无序性相比,图书馆馆藏资源是经过了选择、整理、分类、加工等环节形成的完整而系统的知识体系,有可靠来源和质量保证,学科齐全,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电子资源、数据库、视听资料等多样化的资源形式,既有适合中小学生的课外读物,也为各个学科的教学提供全面的参考资料。此外,图书馆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经典书目配合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小学生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不但可以获取知识、享受阅读乐趣,还能在馆员的正确指导下逐渐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2.2 公共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社会文化资源

作为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枢纽,图书馆具备与社会文化资源开展合作的绝佳优势。随着全民阅读和书香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开展地如火如荼,与教育界、文学界、出版界、数字阅读机构以及阅读推广人、家长等机构和个人建立了良好地合作关系。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将现有的活动形式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面向学生、家长及教师的全方位阅读指导,利用新媒体技术和馆藏数字资源开展线上线下互动,发挥图书馆的文化育人作用。

2.3 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文化空间价值

公共图书馆是社区中最重要的免费公共文化生活空间,除了借阅图书以外,图书馆还举办各种讲座、展览、聚会及社交活动,是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和信息中心[2]。图书馆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现代信息技术于一身,不仅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场所,更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平等、开放、自由、舒适的人文关怀。因此,图书馆的“场馆”作用应该被多加利用,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构建合理的馆舍布局,重视开展阅读活动,将图书馆打造成未成年人学习、思考、沟通、交流的精神乐园。

3 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的馆校合作策略

3.1 围绕学科知识开展特色资源课程建设

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校图书馆都会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但图书馆专门为学校设计的活动并不多,如何利用公共图书馆作为资源单位的优势,发挥第二课堂的社会功能助力学校教学工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议题。如国家图书馆2017年与所在学区管理中心合作研发了一套区域资源课程[3],围绕相关学科知识,选取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馆藏资源编制而成的一套以实践为主的学习课程。其中既有对图书馆的讲解也穿插了对传统文化的介绍,这是公共图书馆参与基础教育,培养未成年人综合素养的一次创新性探索。这种方式很值得借鉴,公共图书馆将丰富的资源转变成教学课程,实现了图书馆与学校的资源共建,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拓展眼界,又能够扩大图书馆的服务辐射范围。

3.2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供个性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服务应该变被动为主动,嵌入到学校的日常教学环节,安排专业的学科馆员面向教师开展一对一服务,提供与学科知识联系密切的馆藏资源,围绕课外阅读推荐个性化的阅读书目,在学校设立图书专架,配合教学需要举办讲座、培训、实验等形式的阅读体验活动,借助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为教师备课和教学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支持与服务。此外,面向学生,应重视体现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文化空间的特质,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便于交流讨论和自我学习的场所,开展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活动,通过亲身实践来学习相关的学科知识,在馆员的指导有利于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学习善用图书馆资源,提升对图书馆的依赖度。

3.3 加强对中小学生新技术的应用指导

如前文所述,网络信息技术和数字阅读时代的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尤其是年轻一代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而过于碎片化的信息资源往往不利于中小学生培养阅读兴趣、建立良好的阅读行為和习惯。但这并不意味着图书馆就要对新技术进行抵制,恰恰相反,图书馆更应重视新技术在阅读服务中的应用,为中小学生提供接触和体验新技术的机会,通过讲座、培训和实践活动等方式,了解新技术的特点以及在图书馆的应用情况,引导中小学生把正确使用新技术。

3.4 运用大数据分析跟踪中小学生的阅读行为

大数据是近年来各界热议的一个话题,是对信息数量呈现爆炸式增长的一种描述,也预示着数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各个行业的重视。大数据和云计算,移动互联带给图书馆的是“一切皆数据”“一切皆服务”“一切皆读者”的新思维[4]。图书馆的日常工作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如书目数据、检索数据、借阅数据、网站及数字资源利用数据等,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图书馆可以开展用户研究,了解用户偏好,提供更加个性化的用户服务。在面向学校开展阅读合作中,公共图书馆应该为中小学生建立阅读档案,根据学校的课外阅读需要为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并开列阅读书单,同时在馆区内设立阅览专架或为学校提供外借服务,方便中小学随时借阅图书。阅读档案不仅是对学生的阅读偏好和阅读行为的记录与追踪,也是一种激励措施,有利于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自主性。通过跟踪分析学生的阅读情况,公共图书馆定期向学校提供学生的阅读分析报告,与学生建立互动联系,定期沟通阅读进度及阅读反馈,以便调整阅读计划。同时安排专业的馆员针对学期计划安排,向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跟踪服务和文献推送宣传服务等。

4 结语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发展和推进下,书香社会建设与全民阅读的成效显著。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共图书馆可以借鉴传统阅读推广服务的经验,优化面向中小学生的阅读推广服务,以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规范阅读行为习惯为目标,针对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需要,对馆藏资源进行深入的开发挖掘,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研制与学校的阅读推广品牌,逐渐形成一套馆校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社会第二课堂的功能,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EB/OL].2017-11-4. http://www.npc.gov.cn/npc/xinwen/2017-11/04/content_2031427.htm..

[2]任一鸣.公共文化空间:美国波士顿、剑桥公共图书馆个案研究[M].叶辛,蒯大申.2006-2007年:上海文化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219.]

[3]【学区动态】先睹为快!紫竹院学区区域资源课程教材上线[EB/OL].2017-04-17. http://www.sohu.com/a/134678957_391284.

[4]毕强,闫晶,李洁.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服务转型面临的新形势与新要求[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12):5,13-16.

作者簡介:宋莞婷(1985-),女,国家图书馆馆员,目前在读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图书馆学在职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儿童阅读及阅读推广。

猜你喜欢

中小学校阅读推广公共图书馆
试论精细化管理在中小学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