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中医制剂财务管理实践
2018-05-14张伟旋赵芬
张伟旋 赵芬
摘 要:随着政府对中医的日渐重视和扶持,中医制剂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相应医院对制剂的财务管理也需要同步跟进。本文对中医制剂生产特点进行分析,阐述医院制剂财务管理中成本核算、价格制定等环节处理方法,并提出了完善医院制剂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公立医院;中医制剂;财务管理
中医制剂是医院院内专家经过长期临床实践、临床疗效较好的固定处方自制成药,是体现每家医院自身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政府对中医的日渐重视和扶持,中医制剂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医院对于制剂的财务管理也需要同步跟进,这主要包括相应配套的成本、价格、收支、物资核算与管理财务管理支撑。本文拟在对中医制剂生产特点分析的基础上,阐述医院制剂财务管理实践中的成本核算、价格制定等环节处理方法。
一、中医制剂在生产过程中的特点
1.因难以规模化生产,投入大,产出小
医院制剂只限于在所在医疗机构生产和使用,与市面上流通的药品相比,使用范围和需求量小;同时,作为社会供应不足或无法供应品种的补充,每个制剂品种都有其独特的生产工艺及步骤、长短各异的生产周期。因此,与药厂的流水线生产形成明显反差,医院制剂生产投入大、批产量少,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导致固定成本无法有效分摊,生产成本远高于药厂市场流通药。高投入、低产出是医院制剂的显著特征之一。
2.制剂总成本逐年上升,居高不下
随着原材料价格增长、质量标准提高,中医制剂的总成本逐年上升。
(1)中药材原材料价格增长。中药材源自农作物,易受天气、环境、种植、运输成本增长等因素影响,价格波动大。据某中药网统计信息显示,近年来部分中药原材料价格迅猛上升呈常态。其中,以三七、吴茱萸、白术为代表的部分中药材,2016年以来年均涨幅甚至高达100%~200%。而这些原材料是制剂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材价格增长迅猛,导致中医制剂成本逐年上升。
(2)质量标准提高,医院制剂辅助成本相应增加。随着《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等管理文件的颁布,国家对医院制剂生产管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达到药厂的GMP标准。如在检测方面,不同于以往仅要求测定制剂的性状、单方化学制剂的含量、检查注射液的微生物、热原等,现在还要求对化学药品含量进行测定和鉴别。制剂质量标准的提高,相应检测成本增加,无形中增加了制剂的批次成本。
此外,制剂包装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前,医院制剂包装一般都比较简单, 仅仅是在制剂外壳贴个标签即可, 而现在则不仅需要附上说明书,还必须有独立包装盒。仅此一项,中医制剂消耗的人力及附加辅助包装成本大幅增长。
二、制剂财务管理思路与原则
1.权责发生制
与收付实现制相比,权责发生制更能真实反映核算单位的经营状况。制剂室,作为医院的独立核算部门,随着制剂固定成本的投入增大,制剂成本的核算唯有基于权责发生制,才能使成本更符合实际。
2.成本效益原则
制剂的生产过程与工业企业类似,但在现时条件下,如把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财务管理的整套方法搬过来,需要花费大量的人、财、物消耗,所以在实际财务管理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从成本效益原则出发,采取最合适的方法取得相匹配的效益。
三、成本核算维度的选择及控制方法
基于制剂在生产过程中的特点,以及在尚无专业信息核算软件的现况下,从管理的成本效益考虑,对制剂成本核算维度及控制方法进行有效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1.分类管理及二级核算
作为医院服务产品的组成部分,中医制剂核算既要符合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又要尽可能有效实施成本效益管理。仅仅依靠会计科目的核算,无法实现对制剂业务的有效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在财务和制剂部门设两级会计,对制剂的收入、支出及结余状况进行分类两级核算就显得十分必要。
所谓一级核算是医院财务对制剂部门成本费用的核算,医院把制剂部门作为利润中心,对制剂部门消耗的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及制造费用进行归集,对制剂部门的收入、支出及结余状况进行核算。在一级核算基础上,医院在制剂部门设成本专管员二级核算,主要对每类品种的制剂部门可控变动成本进行核算。对于无法直接归集的生产制剂所占用的厂房、生产設备等固定资产折旧、水电费、管理费用或其他间接费用,则由财务进行统一归集,再根据选定的方法进行分摊,计入各相关制剂品种成本。这样,既实现对制剂成本中占比最大比例的原材料成本进行有效的针对性监控,也具有可操作性。
2.利用激励机制加强成本控制
按成本习性,制剂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其中变动成本中又可细分为部门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如制剂部门的物料耗用等。在实际管理中,一方面,财务部门在一级核算层级定期对制剂部门的收支结余情况进行分析、对比,作为评价制剂经济效益的一个指标,与制剂部门人员进行沟通;另一方面通过绩效激励的方式,将制剂变动成本纳入部门绩效,以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通过实行部门绩效考核,贯彻“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把前述制剂部门的可控成本与制剂部门绩效挂钩,通过机制设计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与积压,减少医院的资金投入,形成全员为降低成本共同努力的良性格局。
四、制剂价格的制定
1.第一个阶段:政府定价
以广东省为例,在2015年8月前“广东省医疗机构的制剂价格由省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和调整,且不得超过国家和省公布的同类规格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原则上应低于市场上可替代的同类药品的价格”,医院制剂零售价格实行政府定价,以保本微利原则,医院制剂定价以生产成本为基础,规定成本利润率不得超过5%。其中,制剂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辅助材料成本、周转材料、其他费用等四大类,原材料、辅助材料按定额给予一定损耗率计算。
这种政府定价模式缺陷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未考虑制剂产品中包含的知识产权及科研成本,仅对加工阶段在成本基础上加价5%,对于低价品种来说利润空间极其有限,未能真实体现成本弥补并实现合理利润;二是管理成本未包含在定价之内,在成本核算定价时,存在未将人力、管理、设备成本等计算在内的现象;三是因要价格部门核定,受人员限制等因素影响,价格调整漫长无期,无法实现随中药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制剂产品进行价格调整。在中药饮片原材料价格飞涨的时候,无法及时将制剂价格随中药饮片价格上升而进行调整,导致部分制剂产品出现价格倒挂亏损现象,从而造成了停产,导致医院在一些重大疾病的治疗中逐渐失去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2.第二个阶段:自主定价
2015年8月,随着广东省新定价目录的颁布,政府放开了绝大部分药品价格,标志着制剂价格的制定进入实行市场调节价阶段。医疗机构可根据制剂成本、制剂价值、市场情况自行制定价格。
为了保证制剂价格的平稳过渡及患者可接受性,公立医院在制定制剂市场调节价格过程中,大多继续坚持弥补合理生产成本支出并获得合理利润原则制定价格,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1)沿用原成本定价模式,虽然文件已废止,但里面的制剂价格计算公式曾经多年验证,有其合理性。
(2)合理设定成本利润率,考虑制剂融合了自身的知识产权及医院的商誉,同时医院需要为制剂的持续创新提供科研经费及激励,医院适当提高成本利润率,但仍坚持不高于主要大型药商的成本利润率。
(3)定期对制剂成本跟踪测算和调整。如制剂按批次实时作价, 不利于价格的相对稳定,但同时也考虑占制剂成本比重较大的中药材原材料价格变动较快,因此,可考虑每年或每半年定期跟踪测算制剂价格,并予以调整。
五、完善医院制剂管理建议
1.应用信息技术,走现代化制剂道路
基于前述制剂生产特点,如没有信息系统的帮助,单靠一两个统计和财务人员手工操作,制剂成本核算盲目追求理论上的按品种的产品成本等完全成本核算方式,不但核算工作量太大,而且容易产生偏差误导决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医院制剂的生产和核算信息化必将成为改善制剂管理的有力手段。一方面,制剂部门配备专门的制剂库存管理软件,实现对制剂物资的高效管理;另一方面,系统软件逐一计算每种药品的材料及费用,从而实现单个制剂成品的成本核算。
2.建立生产成本预测跟踪体系,为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在目前制剂是可以自主定价的情况下,为了实现患者利益、医院利益的相统一,制剂的定价仍必须在成本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建立制剂成本的预测体系,对制剂生产、定价随时提出预警,为制剂精细化管理及决策提供依据,是制剂财务管理的重要方向。
3.制定完善的绩效激励机制,鼓励在专科建设中加强中医制剂的研发及应用
中医制剂能力建设是中医院专科建设的重要方面,医院从战略角度,加强对制剂的研发、保护、推广使用顯得尤为重要。在专科建设中,医院要主动寻求发展方向和突破点,制定有效的绩效激励机制,鼓励临床研究总结临床疗效好的治疗方法,对于医药市场供应缺失品种,有针对性的研发系列疗效好的病种处方,加强中医制剂的深入挖掘和保护,从而增强专科核心竞争力;加强中医制剂的人才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和氛围,充分调动临床医生、药学研究人员等开发制剂新品种的积极性,鼓励运用新剂型、新技术促进中药特色疗法的开展。
作为财务管理人员,需要为医院制剂发展战略规划提供有效分析及资金保障,在进行医院预算编制时,提供制剂的研发投入、并对制剂的研发及使用制订完善的激励措施和考核机制。
参考文献
1.广东省物价局. 广东省物价局关于医疗机构制剂价格的管理办法.粤价〔2010〕295号.
2.财政部. 关于印发《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通知. 财会〔2017〕25号.
3.财政部. 关于印发《医院会计制度》的通知.财会〔2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