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引领下的工程管理类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研究

2018-05-14陆婷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9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工匠实训

陆婷

[摘           要]  工程管理专业以培养新时期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实践教学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技能水平的基础。现阶段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存在培养计划不合理、师资结构过于单一、课程设置缺乏连贯性等问题,需要在教学工作中弘扬“工匠精神”,深化实践教学课程改革,加强学科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贴合度。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6-0192-01

自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工匠精神”以来,其已经成为指导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关键尺度。“工匠精神”体现着从业者的职业理念和价值取向,蕴含着执着专注、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等内涵,企业经营需要“工匠精神”,高校教育同样需要“工匠精神”。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涉及实验、实训、课程设计等诸多教学任务,课程设置难度高,需要克服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着眼细微处贯彻“工匠精神”,既要脚踏实地,又要追求革新,让“工匠精神”在师生心中扎根。

一、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建设现状

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专业技能突出、知识面广博的复合型人才,工程管理专业实行跨学科人才培养方案,致力于培养具备土木工程、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知识,掌握丰富实践经验,具有创新思维和手段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实践教学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学生对就业环境的适应能力为目标开展教学工作。由于缺乏建设经验,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一系列问题,一是教学目标定位不准,许多高校忽略该专业在经济、管理、工程技术领域的交叉培养目标,按照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安排实践教学工作,导致学科的综合应用型无法体现;二是师资结构不合理,该专业教师主要来源于土木工程专业或者公共管理专业,自身缺乏对学科性质的准确辨识能力,导致教学方向出现偏差,教师队伍以专门从事教学、科研的学术型人才为主,缺少行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外聘人才,使得实践教学工作难以深入开展;三是课程设置缺乏有机联系,实验和实训课程与理论教學脱轨,课程设计集中在大三、大四开展,导致学生短期学习压力过重,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和厌倦心理,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二、“工匠精神”引领下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改革

(一)以能力为导向制定培养计划

工程管理专业应明确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以能力为导向制定全面的实践教学培养计划,构建差异化人才培养战略。工程管理类人才需要具备三类素质,首先,要形成高层次人才必备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其次,应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如软件操作、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规划与开发等,最后,要拥有恪尽职守、追求创新的职业精神。各高校应基于上述三类素质目标挖掘自身优势教学资源,对实验、实训和课程设计计划进行调整,围绕工程管理的核心知识体系制定教学方案,不断优化实践教学课程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二)以质量为导向组织师资队伍

“工匠精神”是贯通知识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桥梁,是高校教学工作实现树德育人的精神源泉。工程管理专业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师资力量方面打造“培养链”,建议高校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邀请行业标杆人物来校开设讲座,指导实训教学,定期选派优秀教师赴重点高校进修,搭建学校与企业的协同育人机制。教师结构的多元化使得实践教学与行业前沿建立紧密联系,人才培养工作环环相扣,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三)以特色为导向设置实践课程

实践课程内容单一,缺乏课前导入和课后评价等问题困扰着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工作,不利于实践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工匠精神”引领下的实践教学课程改革应以实用为基础,以特色为导向,在合理分配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四类基础课程的同时,开设校级特色课程。实验、实训和课程设计应结合理论课程内容合理分布在四个学年,各实践课程间建立内部联系,以学期为单位对学生所有实践课程进行综合评估,加强实践教学连贯性。除此以外,建议高校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实力、培养成果、领先领域进行定位,开设1至2门融合多学院教学资源,与当地经济发展高度对接的实践课程,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工匠精神”对高校教学补短板、树品牌有着重要指导价值,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需要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找准定位,优化目标,广泛吸纳社会资源以加快改革进程,为培养高级工程管理人才营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么元昱.论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J].科技资讯,2017,15(5):245-247.

[2]叶美兰,陈桂香.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的选择[J].高教探索,2016(10):27-31.

[3]陈建国,许凤.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1):89-94.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工匠实训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90后大工匠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致敬!老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