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区与延安红色歌曲的异同之比较

2018-05-14张桂荣蔺彦锋

北方音乐 2018年13期
关键词:红色歌曲创作特征苏区

张桂荣 蔺彦锋

【摘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史上,苏区与延安都属于革命圣地,但两地所处的区域不同,因而红色歌曲在创作过程中音乐素材的使用也是不同。加之,所两地形成的历史时期不同,人文环境也不相同,两者在红色歌曲的形成过程中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对于二者红色歌曲异同的比较,也是对红色歌曲区域化研究的一个方向。

【关键词】苏区;延安;红色歌曲;创作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对于研究红色歌曲来说,必然离不开地理位置上的两大区域——江西的苏区与陕西的延安。江西苏区的红色歌曲主要指的是1927年10月以毛泽东等同志带领的中国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创建红色根据地,到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离开苏区北上抗日所历经的七年时间。在这七年的时间里,苏区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群众在这里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行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人民群众在物质上,过上了有田耕、有饭食的稳定生活;在精神上,思想得到了解放,追求自由、平等的幸福生活。此时产生了很多反映这一时期人民群众真实生活的歌曲,也形成了苏区特有的音乐文化。

1935年10月苏区的中央红军抵达陕西吴起镇,一直到1948年离开陕北,历经了13年的时间,在这十三年的时间里陕西延安成为红色首府、革命的圣地,吸引了大批的文艺工作者,并且成立了鲁迅艺术学校,开展了新秧歌运动等活动,奠定了中国歌剧创作的基石,形成了中国歌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白毛女。这些活动、成果都充分展示了红色音乐文化在这一时期发展的繁荣。江西的苏区与陕西的延安同属于革命圣地,但是由于地理环境以及所处的时期不同,因而在两者之间所产生的红色歌曲的各方面特征是有所不同的,本文将对两者的不同点予以比较,从而来更好地认识红色歌曲。

一、苏区与延安红色歌曲的相同点

所谓红色歌曲,狭义的概念指的是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反映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生活的歌曲,是一种写实主义的歌曲。因而,无论是江西苏区的红色歌曲还是陕西延安的红色歌曲,从大的范围来说,其表达的内容与含义是一致的。这也是两地之间的相同之处。

一般来说,红色歌曲也是一种群众化的歌曲,因而无论是在音乐的曲体结构,还是歌词内容的表达上都相对简单明了。加之当时的时代条件所限制,因而在创作手法上一般都是采用民间歌曲的旋律之接进行填词,或者是旧有的革命歌曲、学堂乐歌再换新词,或者是根据民歌或其他素材改编的,亦有完全重新创作的歌曲,还有根据外来歌曲再进行重新填词的歌曲。

无论是苏区还是延安,所产生的红色歌曲都是有着明显的政治倾向的,都是为革命战争所服务,为人民群众和无产阶级政治所服务,同时具有远大的革命理念,具有高度的教育思想,并且善于吸收国外的音乐文化。从对红色歌曲的研究中可以发现,红色歌曲在其创作手法和音乐的本体特点上完全体现了“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定律。红色歌曲的出现与发展,解决了文艺大众化的问题,走出了一条文艺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在当时的历史时期,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本身的精神所需,也为党的事业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宣传作用,树立了良好的典范。这些都是红色歌曲从意义与整体形成模式的共同之处,但两者也有典型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两者之间红色歌曲的创作方式上。下文将分别从两者独有的特征上进行分析探讨。

二、苏区红色歌曲的创作特点

历史上苏区的地域范围相对较为广泛,本文中所指的苏区主要是江西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以赣南瑞金为中心所形成的中央苏区,即指的是1927年10月至1934年10月,这七年间在江西这一范围内所形成的红色歌曲。对于音乐创作来说,地域的范围不同,所产生的曲调就有不同,因为其所拥有的民间资源不同,每个地域的民间音乐素材皆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

由于当时中央苏区是属于初建与开始发展的时期以及时代背景等的客观因素,因而苏区缺乏专业的音乐创作者与文艺工作者们,这使苏区的红色歌曲在创作手法上多使用的是“旧瓶装新酒”的手法,即前面第一部分所提到的根据民歌直接进行填词的,旧军军歌重新填词的,外国歌曲重新填词的歌曲。但是这类创作手法也有其优势,因为歌曲的旋律通常都是为人民群众所熟知的,所以更易进行推广与传唱。

(一)民间歌曲填词

当时苏区的红色歌曲《四季读书歌》就是在民间音乐中的南北曲曲牌《玉娥郎》的基础上进行填词的,并且由苏区流传到了全国各地,苏区的红色歌曲在采用民间的曲调上多是已经盛行普及的民歌旋律,如《茉莉花》《采茶调》《送郎调》以及江西所特有的《兴国山歌》等,这些曲调所填词的歌曲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利用民间曲调创作红色歌曲,体现了苏区人民对民间音乐的爱好与善于利用。

(二)旧军军歌填词

《红色五月歌》則是根据旧军军歌《三国战将勇》来重新进行填词的,《三国战将勇》的来源则是根据日本的一首军歌《凯旋》而填词的,由于这首军哥在旋律与节奏上的律动性而深受军中士兵的欢迎,从1901年流传进来并进行填词,一直传唱到30年代,后来在苏区被重新填词为《红色五月歌》。在重新填词的过程中一首旋律也可能根据内容的需求而填词成为多首歌曲,比如这首《三国战将勇》在苏区又被填词成为《打刘湘》等,再比如由《军人争气歌》的曲调填词而成的《粉碎敌人乌龟壳》《打骑兵》等。

(三)学堂乐歌填词改编

《工农兵歌》与《工农革命歌》则是根据学堂乐歌《十八省地理历史》而填词并进行稍微改编的。为何说是进行稍微的改编,因为两者之间的框架与旋律的走向基本一致的,但是又不完全一样,如下图1为歌曲《十八省地理历史》,下图2则是《工农革命歌》。

由以上图1与图2的比较可以看出,两者在旋律上基本上相同的,但在歌曲的节奏上出现了分歧。图1《十八省地理历史》的歌曲旋律在节奏上都是以附点节奏音型为主,而在图2《工农革命歌》中,由于歌词内容的需要以及为了配合工农兵战士的演唱习惯,而将所有的附点给取消了。这种根据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而对原有曲调进行稍微的改编在苏区红色歌曲的创作中是一种常用的手法。

(四)外国歌曲的曲调

直接使用外国歌曲的曲调进行填词或改编成为苏区的红色歌曲在当时也是极为常用的手法之一。如根据法国的民歌《约克兄弟》而重新填词改编的《打倒豪绅地主》。如图3《约克兄弟》与图4《国民革命歌》的比较。

由图3《约克兄弟》与图4《打倒豪绅地主》的谱例节选中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旋律是一致的,除去调性以及强弱拍的处理不同,可以说是完全照搬的。《约克兄弟》这首法国民歌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已经被填词成为《国民革命歌》,《国民革命歌》与《打倒豪绅地主》除了歌词的差别,其余没有任何差别。

以上四点是苏区红色歌曲创作的主要手法,从以上四点分析也可得出,中外曲调是相互联系的,除了第一点利用民间歌曲进行填词的之外,无论是旧军军歌还是学堂乐歌,又或是外国曲调,其很多都借用了外国歌曲的曲调来形成当时的红色歌曲。当然苏区的红色歌曲也有根据民间音乐素材完全创作的,但这方面的歌曲确实是少之又少,这里就不做强调。

三、延安红色歌曲的创作特点

延安的红色歌曲最为突出的特点则是根据当地的民间音乐素材进行创作而成,这也是与苏区红色歌曲创作过程中的最大的不同点。形成这一原因,首先离不开苏区的音乐活动所奠定的基础;其次在于当时的延安在苏区各方面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都已进入成熟时期,延安成为当时革命知识分子向往自由的圣地,大批的专业音乐创作者以及左翼文艺运动者奔赴延安,汇集了许多专业人才。这些专业音乐创作者们进入延安,对当地的民间音乐进行搜集与整理,并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创作。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立了第一所培养艺术人才、艺术管理的学校——鲁迅艺术学院,在中国的艺术教育史上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同时根据这一时期创作思想上的碰撞,形成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艺术的创作发展指明了方向与目标,进行了一系列歌曲创作活动、秧歌运动、歌剧创作等,这些都为延安红色歌曲创作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利用当地民歌进行填詞

陕西在地域上位于黄土高原,被称为三秦大地,是中华民族的诞生地和摇篮陕西的民间音乐是极为丰盛的,尤其是陕北延安的民歌更是被世人所传唱。这些奔赴延安的专业音乐创作者们搜集与整理了大量的民歌,并且择优者进行填词,形成了像《东方红》《三十里铺》《绣金匾》《赶牲灵》《打南岔沟》等极为经典的红色歌曲。这些歌曲被人们传唱至今不衰,足见其民歌强大的生命力与红色歌曲的不断传承。

(二)红色歌曲的专业创作

红色歌曲的专业创作得益于专业音乐人才在延安的聚集,在延安这里汇集了像冼星海、刘炽、马可、吕骥、李换之、郑律成等一大批优秀的音乐家。延安所进行的一切文艺活动、建立的鲁迅艺术学院都为红色歌曲的创作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理论支持。在这里,专业的音乐创作者利用当地独有的民间音乐素材进行创作,产生了像贺敬之作词、马可作曲的《南泥湾》;贺敬之作词、刘炽作曲的《翻身道情》;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以及根据当地民歌改编的《军民大生产》《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拥军花鼓》等一批歌曲,这些歌曲响遍全国,七十多年而经久不衰。此时的延安是一种稳定的状态,所创作的歌曲在内容的表达上更多地是反映军民生产、欣欣向荣之景象。

延安是红色歌曲进入专业创作的繁盛时期,这一时期,延安的民间音乐素材得到了充分的挖掘与利用,并且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四、结语

红色歌曲具有一定的时代性,记录着一段历史,一段记忆,其真实的再现了人们所处时代的生活状况,真实地反映了人们的思想感情。红色歌曲通常是简单直白的,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红色歌曲才会成为大众化的音乐,才会经久不衰地进行传唱,才可以使当下的我们再次体会到当时人们所处的生活环境。苏区与延安都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红色歌曲在当时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对两大区域红色歌曲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当时的革命进程与不同地区的人们的生活状态。

参考文献

[1]凌绍生.中央苏区音乐文化的特征及其历史意义[J].音乐研究,1998(03).

[2]张振涛.走进现代的陕北民歌[J].中国音乐学,2012(04).

[3]胡建军,邓伟民,傅利民.江西苏区音乐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张桂荣(1977—),女,陕西渭南人,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研究;蔺彦锋(1975—),男,陕西延安人,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与合唱指挥研究。

基金项目: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红色歌曲的地域差异与交流传播研究——以江西革命老区与陕西革命老区为例”(项目编号:YG2014160)。

猜你喜欢

红色歌曲创作特征苏区
广东5年新增210亿元支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
在全省老促会会长座谈会上 的致辞(摘录)
浅谈红色经典音乐与大学生党课教育相结合的实践
迎头痛击
全线出击,积极进攻
试论当代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的旋律创作
西方音乐的魅力
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发展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