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数学教学中学生五种职业能力的培养之我见

2018-05-14卓鹏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9期
关键词:职业中职思维

卓鹏

[摘           要]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多种能力的综合,中職学生在掌握了相应专业技能的同时,还需具备必要的职业能力才能真正胜任未来的工作。就中职数学课程在培养学生五种基本职业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数学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

[关    键   词]  中职;数学教学;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6-0208-02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特定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通常可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中职学生在掌握了相应专业技能的同时,还需具备必要的职业能力才能真正胜任未来的工作。中职数学课在承担“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任务的同时,更多担负着“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重任。下面本人就此谈谈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五种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是人们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它是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事物、发展智力和情感的有效途径。培养阅读能力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终生学习发挥着极大作用。可以说,数学阅读能力是数学学习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是其他能力之基石。

那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要“以本为本”,应重视数学课本的阅读。首先教师要进行引导,特别是在讲授新课时,在讲解概念的过程中,避免直接给出概念,然后再逐字逐句给学生解释的局面,而是让学生翻开课本,按课本原文逐字、逐句、逐节阅读。在阅读中,教师让学生反复认真思考,对书中的叙述仔细品味,找出关键词句,深刻理解其语意,并就此提出一些反问:如关键词能否换成其他词语?某某字省略可以吗?如果再加上某某字可以吗?诸如此类等,力求让学生读出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内容,读出课文中蕴含的要点、难点、疑点,读出课本里提炼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观点。比如,在学习双曲线的定义时,可提出如下问题:

1.将“到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差的绝对值等于定长”中的“差”字换成“和”字会出现什么情况?

2.将“到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差的绝对值等于定长”中的“绝对值”去掉又会出现什么情况?

这既增进了学生对概念的近一步理解,又达到了复习相关知识的目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及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的能力。

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言表达能力是当今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当今社会,伴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日趋频繁,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口才好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良好的语言表达需要较高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的条理性来支持,而数学正好可以发挥其在这方面的优势。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说题训练,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及语言表达的条理性。说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说题目的结构。主要让学生说清该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2)说题目中的知识点及联系。让学生把该题目所涉及的数学概念、理论变化、规律等知识点,以及这些知识点的联系一一说清楚。(3)说解题的思路方法。在明确题目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给定的题设条件追溯应该具备的条件,并做细致深入的分析、判断,明确解题的方向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多向学生问“题目条件里蕴含了哪些信息?”“要求的和已知之间有哪些联系?”“为什么你会得到这个结论,依据是什么?”等,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在学生进行说题时要求语言要清楚、明白,不拖泥带水、含糊不清,力求层次清晰,脉络清楚。对于那些不善于言语表达的学生,教师要经常走下讲台,适时指导,热心鼓励。

三、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数学运用能力是一般职业能力中一个重要的方面,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数学已经广泛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平常购物金额计算,大到卫星发射等的数据处理,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的应用。由于职业中学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中级技术人才,所以培养中职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尤为必要。那么如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呢?本人认为应从如下四个方面着手:

1.教学中要时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发掘所用数学教材与实际生活的结合点和渗透点。如在学习分段函数时,可介绍现行邮资的计算方式;在学习求最值问题时,可让学生来计算移动公司推出的资费套餐中的哪一种对自己比较合算;在学习概率时,可让学生来计算各种类型彩票的中奖概率等。

2.贯彻“做中学”的教学思想,注意生活中数学应用问题的收集、整理,有意识地设计与教学知识有关联的应用题,供学生思考和实践。

另外,要指导学生走出课堂参加社会调查,进行实地测量,动手做数学实验,将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不仅体现在纸面上,还要强化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运用数学的意识,进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比如,可以让学生观察统计某一时间段一路口的车流情况,去考虑要使车流量最大,红绿灯的秒数如何设计;某种商品的销售情况及趋势等。

3.有意识地探索数学本身的问题,注意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数学应用的思想。例如,通过观察一个数列的前几项探索猜想该数列的规律即通项公式;在学习排列组合时可以联系汽车牌照、电话号码的编排等。

4.要与专业课内容密切联系,指导学生自觉应用数学知识、数学观点为专业课的学习服务。如算法初步在计算机程序设计里的应用;正、余弦定理在数控专业里的应用等。

四、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思维即财富”,所以要重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当今社会,新产品层出不穷,市场竞争激烈,要应对瞬息万变的现实,就要勇于开拓、创新,那就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下就“跳跃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培养,谈谈自己的看法。

“跳跃思维”就是大跨度的思维方法,它包含着或然推理的思想方法。而在应试教学中,我们比较多的是强调必然性推理(如演绎推理、完全归纳法推理等),学生往往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而中职学生大多毕业后即走上了社会,不少需要自主创业,创造性思维是学生所必需的。创造性思维没有现成的思维方法、程序可以遵循,只能从现有问题的本身入手。“跳跃思维”,大胆地、大跨度地迁移、估计、猜想各种可能性,直至问题解决,产生新的结论。有许多事实说明,巨大社会财富的创造都是基于“跳跃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的“跳跃思维”能力呢?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要重視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遇到问题不能进行简单的“估算”,就很难展开思维活动。

2.要重视学生类比、迁移、联想等思想方法的训练和培养,如此才能大跨度地思维直至问题得到解决。

3.“灵感”是“跳跃思维”的飞跃,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和诱发学生的灵感思维,当然这个对老师的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

“逆向思维”顾名思义是相对于“正向思维”而言,与人们的一般思维模式即正向、顺向思维模式相异,方向相反。“司马光砸缸”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

那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呢?本人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题材,如运算,有逆向运算;命题,有逆命题;定理,有逆定理、公式的逆用;解题的综合法(由因导果)与分析法(执果索因)两者也是互逆的,反证法也是逆向思维应用等。

2.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考虑问题的对立面,一个数学问题包括条件和结论两个方面,都有各自的对立面,要从两方面考虑。

3.要倡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运用正难则反的原则,反常规思维,有些问题,由于受常规思维定式的制约,很难解决,这时不妨换个角度反常规思维,看问题能否得到解决。

五、合作能力的培养

合作能力是现代人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只有能与他人合作的人,才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得到大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以竞争性为主。这种竞争性学习的结果是少数人成功,大多数人失败。学生之间的合作很少,偶尔的合作也是带有“扶贫”的性质,很少能实现多方“共赢”。这更不利于即将走向社会的中职生的职业发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中职生的合作能力刻不容缓。

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要事先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平等参与”的小组任务,把班级学生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特点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成员角色分工同时赋予具体的任务。为了弥补小组内学生的实际差异给组内合作带来的不利影响,教师可采用“多能力任务策略”来促进组内学生平等地合作交流。而且,教师要对学生提前进行训练,让学生明确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在小组活动时,教师要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促进学生平等合作,深入交流,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中进行思想碰撞,在探究中加深理解,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徐爱勇.高中数学新课程使用教材的思考[J].数学通讯,2008(5):3-5.

[2]李萍.说题教学的尝试[J].数学通讯,2005(21):4-6.

猜你喜欢

职业中职思维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我爱的职业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