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出德育活动特色 推进德育教改创新

2018-05-14梁艳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9期
关键词:德育课集体德育

梁艳

[摘           要]  以往的中职德育课大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学活动的双向性,导致教学模式僵化单一。以四川交通运输职业学校的德育教学实践探索为例,介绍其改革探索之路,抛砖引玉,供同行指正。

[关    键   词]  德育;教改;集体备课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6-0155-01

德育课在中职学校里一直被冠以“副课”的称号,学生在心理上也对其存有质疑,认为德育课无用也无聊。这就导致德育课堂内容单调乏味、课堂沉闷;教师缺乏激情,学生缺少主动性、积极性,厌学现象普遍;学生对待作业、考试无所谓,考试成绩较差等。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课程内容流于形式,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无法对学生进行应有的教育。

近年来,为改进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我校大力倡导教师将六步式教学法、活动式教学法应用于各学科教学。在这个背景下,德育教研室先行一步,于2015年秋开始了德育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

一、推行集体备课,提高教师教研能力

按教育部要求,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程有四门必修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以及一门选修课《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看出,德育课程属于综合性较强的社会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概念复杂、抽象。这就要求德育课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必要的科学知识和对社会现象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分析各类疑难问题。否则教师因其理论缺乏、知识单薄,必然出现照本宣科、内容单调、课堂枯燥乏味的现象。而集体备课则能充分发挥各位教师的集体智慧,创设研究氛围,形成一种研究的工作习惯,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全面提升教师素养。

集体备课小组由我校专兼职德育教师组成,按照“个人初备—集体讨论—修改完善—课后反思”的具体步骤进行。为提高德育课程的实效性,备课人员在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吃透教材,研究教法,关注学法的基础上发挥集体的智慧,取长补短,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资源共享,共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立足德育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对我校学生进行观察、问卷、访谈等多方调研后,我们了解到当前形势下的职校学生文化底子差,学习后劲严重缺乏。他们热衷于时下的新鲜事物,反感于枯燥无味的课本作业;他们喜欢形式新颖的各类活动,讨厌照本宣科的知识宣讲。

掌握了学情后,我们“对症下药”,制订切合学生实际的德育教学目标,设置符合学生心理的教学环节。在课堂知识的讲授上,弱化教师的讲授,强化学生的参与,恰当地使用网络、音像、投影、图片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通过启发式、项目式、小组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嘴、手等多种感官,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不断反思中学习。

在教授知识外,我们尽量给学生提供机会和平台锻炼自己,如课前会有10分钟的小组展示时间,内容不限、形式不限。他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演小品、说相声,有的玩绕口令、背《弟子规》,有的带领同学们玩个小游戏……经过长期的坚持,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展示自我的胆量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这也是德育效果的一种呈现。

三、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可有力地影响、调节学校德育的大环境,引领着学校向富有内涵的高层次方向发展。因此,努力创设适应德育环境的校园文化,对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意义重大。

以往的学生文化活动和社团主要由学校团委安排管理,现在各系部都积极主动地筹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汽车系在文明礼仪周开设了四门特色课程——国学、礼仪、茶艺、舞蹈,每年举办一次校級汽车技能大赛;基础部管理播音社、文学社,承办朗诵比赛、辩论大赛和百科知识竞赛,还在全校范围内倡导发起了声势浩荡的晨读活动。

德育讲究的是润物细无声。在校园生活的点滴浸润中,在春风化雨的日夜滋养下,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接纳,真正诠释了“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真谛。

四、重构德育评价体系,激励学生能力发展

以前德育课程的考核办法是学生的上课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各占50%。现在,我们重视过程考核,把德育成绩与学生日常行为相结合,即期末考试成绩占50%,平时上课表现占20%,操行分占10%,社会实践成绩占20%。这样的评价机制不仅科学合理,而且能有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和社会实践,并在其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高素质发展的首要前提。它既有严谨的科学性,又有生动鲜活的实践方法,大有学问可做。只有不断改革创新、大胆实践,才能切实坚持“立德树人”的培育方向,才能真正对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人成才起到重要的导向和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燕萍.浅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的效率[J].课程教育研究,2017(26).

[2]董煜峰.对中职德育课教学反思的几点认识[J].都市家教,2011(6).

猜你喜欢

德育课集体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新时期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途径探索
警犬集体过生日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评价方式探究
浅谈微课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应用
中职德育课教学探讨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集体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