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高职院校工作坊模式及管理办法
2018-05-14陈哲马磊
陈哲 马磊
[摘 要] 为了可以适应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创新工作的开展,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激发出来,倡导学生将更多的课余时间用于专业技能训练以及职业素质养成领域中,逐步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提升专业技能,以便于可以在产业转型以及技术升级的基础上,培养出创新型和技能型的人才,制定出工作坊學习模式。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工作坊;管理办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2-0121-01
一、工作坊类型划分
在本校编制的办法中,将工作坊依据内容划分为普及类型、创新类型以及综合类型等三类。工作坊设置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将二级教学单位作为背景,学院和二级教学单位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共同对工作坊进行管理。工作坊构建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的模式是校企共同建设、地区学校共同建设以及学校独立建设等。学校应当积极地开展多方合作,以便于让各项资源得到充分的应用,使社会各界之间呈现出相互促进的态势,逐步将以往学校运行管理机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解决。
二、工作坊的作用
工作坊建成之后要促使全校教师对育人机制进行创新,在对“无边界思想”加以一定程度应用的基础上,让学院中的各项资源得到充分整合,在对专业基础以及跨界合作优势加以一定程度应用的基础上,在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知识、技能学习以及综合素质水平提升的实践型平台。在工作坊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施行分类设置、分类支持以及分类考核等管理模式,依据各项考核工作得到的结果,对各种类型的工作坊施行优胜劣汰的策略,以便于让各个工作坊得到动态发展。
三、申请构建工作坊的前提条件
普及类型:面向全校各个专业中的所有学生,将基本技能训练和科普性实践活动的开展作为主要内容,针对学生的生活技能进行培养,以便于让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大幅度提升,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社会文化以及本地区中小学生科普教育服务领域中,让学生的课余生活变得十分丰富。
创新类型:面向全校各个专业中的所有学生,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将科技创新项目以及科技竞赛项目作为主要内容,让参与这种类型工作坊中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也可以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定期组织一定数量的学生参与到中小型企业技术服务领域中,让学生对专业技术形成更为深入的认识,也可以在日后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灵活地应用各种类型的技术,让学生技术创新的几率大幅度提升。
专业类型:面向某些专业或者一个专业类型的学生,将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的训练型项目作为主要内容,其中应当包含综合性技能竞赛设计以及实践性项目。
综合类型:兼备上文中所说的这些功能或者创新特色的综合性工作坊。
四、管理办法
在工作坊管理过程中,制定有效可行的管理办法是一切活动开展的前提,根据工作坊的特性,围绕时间、地点、对象、内容和考核指标这五项基本考核要素制定工作坊管理办法。
明确地规定时间:工作坊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每一周都应当有比较固定的时间,教师至少应当在工作坊现场中指导两个课时以上,不能无缘无故地停止工作。
明确地规定地点:有比较固定的活动场所,准备好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仪器设备。
明确地规定对象:学生的固定性应当得到保证,将化学生培养工作放置在一个较为重要的地位上,学生的花名册应当进行备案。
明确地规定内容:编制出来有效性和适应性比较强的教学计划,在教学指导计划编制出来之后应当开展备案工作,在每一次活动进行的过程中都需要简要地开展记录工作。
明确地规定考核指标:将工作坊特征作为依据,针对学生开展日常管理及考核工作,各项考核工作得到的结果都应当备案处理。
校方应当将工作坊建设实际情况划归到二级教学单位工作成果考核范围之内,各个部门管辖范围之内的工作坊得到的成果应当划归到所属部门的教学或社会服务成果范围内。
工作坊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应当定期开展活动,并将活动过程记录工作妥善完成,让以往编制的工作坊管理制度逐渐完善起来,编制出工作坊发展实际规划,进行年度总结,并将年度工作总结提交上去。
笔者依据实际工作经验及相关文献资料的记载,提出一种崭新的工作坊管理模式,依据企业岗位工作需求,制定出仿真性强的工作坊,并让企业定期派遣工作人员参与到工作坊管理领域中,让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孙静松.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职院艺术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工坊”人才培养模式为例[J].艺术教育,2017(13):171-172.
[2]李云梅,戴裕崴,杨延,等.鲁班工坊:走向世界的中国职业教育:“一带一路”现代职业教育鲁班工坊国际交流活动侧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6):50-54.
[3]张亚萍.高职院校景观设计实务课程改革实践: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环艺系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7(1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