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竹笛演奏艺术在小学音乐课堂中传承
2018-05-14郑玄玄
郑玄玄
【摘要】竹笛是民族传统的器乐,作为炎黄子孙应该使之发扬光大。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让竹笛演奏艺术在小学音乐课堂中传承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音乐;竹笛;传承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竹笛的艺术表现力十分丰富,在当今众多的西洋乐器冲击下仍然凭借其独到之处令人感叹。作为民族乐器的瑰宝,应该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效的传承,使竹笛演奏艺术得到弘扬。
一、课堂引入竹笛,感受竹笛艺术魅力
竹笛是吹奏乐器,其婉转悠扬的演奏能给人听觉的冲击,从而被人们深深地喜爱。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竹笛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准确定位音高,增强对音准的定位与拿捏。小学生演奏技艺基础有待加强,因而在练习竹笛时需要从基础开始。用双手与面部器官的协调统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增强练习效果。例如在教唱《春天的小河》这首歌曲时,就把竹笛与声乐结合到一起练习演唱。先让学生观看多媒体中的竹笛演奏视频,初步感受歌曲中声乐关系。接着,通过演奏了解声音有高低之分。最后,让学生们开展交替练习。从中可以发现,竹笛演奏出了歌曲音准,让学生们轻声跟着吟唱,注意两字对一个音的地方。在此基础上来讨论,如何用歌声来表现歌曲,从而实现竹笛演奏与唱歌教学的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竹笛演奏的艺术魅力。
二、重视基础练习,初步掌握吹奏技能
小学生年龄还小,小学音乐课堂中的竹笛训练要重视基础技能的掌握,否则容易让他们产生畏惧感。如不同音区的口风对学生来说存在着障碍,对于初学者学习过程中气息不会控制,导致影响口风。在低音、中音和高音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声音是正常的现象。此时,我们应该让学生掌握饱满低音的吹法,把唇肌放松并用缓慢的口风来吹,这样才能吹出想要的低音。而吹奏中的中音讲究圆润美妙,只要比低音区的口风强一些即可;最后,悦耳的高音一定是气流细细地吹出来,口风变得急一些就好。基于此,教学中通过倾听口风的强弱和不同程度的口风在各音区运用所发出的声音。在练习吹奏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接连不断地使用各种音孔的情况,这是因为手型不到位而产生的紧张心理。所以,学生在独自练习时容易顾此失彼。究其原因,是手形紧张或者握笛姿势不正确影响口风而导致的。所以,我们要注意在握笛时使手指要与笛身成90度状态,按孔必须横按并用指肚。因此,只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三、引导反复练习,把握演奏初步技巧
竹笛的演奏需要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竹笛的演奏也是熟能生巧,反复的练习就会妙手偶得。我们知道,音乐中的每一个音在音阶中都很重要。因此,吹奏者的气息进入笛身引起笛膜的震动从而竹笛发出声音。竹笛的发声和人的呼吸气流的粗细、急缓有至关重要的关联,如果出现音的降低,是因为呼吸的速度缓则气流慢。如果出现音的升高,是因为呼吸的速度急,则气流快。由此可见,演奏的速度决定了高音与低音发出的声音。对于刚入门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在吹奏低音和高音时气流速度一成不变。若在练习跳进音程时速度来不及调整,演奏便会出现音准问题。对低音到高音转变的气流控制以及进行高低音的转变训练,在竹演奏过程中更为重要。确保每个音的流速都要調节到最佳的状态,演奏中的音准才能更准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反复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初步掌握竹笛的演奏技巧。
四、拓展教学范围,提高竹笛欣赏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倾听竹笛与欣赏竹笛音乐艺术,从而初步掌握音符、节奏等理论知识。这就需要我们适当地拓展竹笛教学范围,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竹笛欣赏中去。基于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合理运用竹笛把歌曲或节奏演奏出来让学生欣赏。这样,就能实现竹笛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与新颖性,从而让学生通过借助竹笛来掌握音乐知识,并且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例如在欣赏竹笛乐曲《小放牛》时,通过明快流畅的演奏就把天真活泼的牧童在互相交谈时的快乐体验展示出来了。这样的情景最能唤起儿童的兴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教学中,我们用竹笛把这首歌曲演奏出来,可以使学生感受竹笛演奏的内涵,感受其中的旋律,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在学生鉴赏之后尝试让他们自己动手演奏,初步感受《小放牛》中的韵味。这样,进一步感受到乐曲中所描绘的意境,从而提升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综合上述,我们应该科学合理地制定竹笛演奏方面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把竹笛演奏艺术传承下去。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让竹笛的演奏技艺变得更加美妙。
参考文献
[1]刘静.慧雅教育理念下小学竹笛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J].教书育人,2017(19):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