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清商乐舞的艺术特征

2018-05-14陈浩

北方音乐 2018年13期
关键词:艺术发展

【摘要】作为流传已久的舞蹈形式,清商乐舞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鲜明的特性,是我国舞蹈发展史上一段耀眼的历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鼎盛。清商乐舞在魏晋南北朝统治阶层的提倡与和专业舞蹈艺人的不断改进下,更具观赏性与艺术表现力,使清商乐舞从民间舞蹈逐渐成为宫廷艺术。本论文以魏晋南北朝清商乐舞为研究对象,以清商乐舞的历史发展历程为脉络,以清商乐舞的发展状况、审美特征、文化价值为研究主线,探索其在历史演进过程中所呈现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清商乐舞;发展;艺术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各民族交流融洽,无论是意识形态还是文化形态抑或是艺术形态都得到了快速的融合与发展。其中,各族各地的民间舞蹈也在这段时间里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这种清商乐舞受到的关注和喜爱是从上到下的各个阶层的,而且还受到主流社会的推崇,成为极具时代性与文人文化价值的舞蹈形式。换而言之,清商乐舞可谓中国乐舞发展的标杆,为之后乐舞的发展和提高影响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舞蹈呈现出多元化态势

中国北部由于民族众多,战乱经常发生,而在西晋以后,汉族的政权又迁转到江南地区,北部自然就是各民族争夺权力的战场。由于北方民族本身就喜欢乐舞,他们在统一北中国之后就将自己民族的舞蹈带入中原内陆,社会发展的趋势是要在取长补短的优势下才能够流传千古的,所以统治者将自己民族舞蹈与其他民族融合交流,在模仿汉晋的礼乐制度下,民族融合与社会的动荡形成了鲜明对比,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态势,才将中国乐舞发展得多种多样。

二、南北方形成的舞蹈形式

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六朝清商乐在传承经典的同时不断完善,并成为当时较为繁荣的舞蹈形式。在发展变化中不断地吸收其他乐种的精髓,也正因如此,才能发展成为南北方独具特色且富有代表性的樂种。对于六朝清商乐而言,其传播的过程不仅仅是由北向南的发展,更经历了由南向北的传递,每一次传播都赋予了六朝清商乐崭新的血液,使其融汇南北方经典,造就其双重的舞蹈属性。

三、文人内涵与宫廷文化的艺术特征

清商乐本是俗乐舞,是来自民间的舞蹈。在汉魏时期,其审美风格更多地倾向于率真、自然、妩媚甚或妖艳,后来因为受到当时的统治者曹操的喜爱,并且又有皇族士人的大量参与,清商舞在具有委婉、含蓄、清丽、曼妙的审美韵味下更赋予清商乐舞文人文化和宫廷文化的特点。从晋宋开始,很多舞蹈多为讲究以俗代雅,进而能够以“前代正声的方式”进入庙堂,多为祭祀中的雅乐所用,而至魏晋南朝,由于及至隋朝,被隋文帝指为“华夏正声”。

四、典型的中国土文化特质

舞蹈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但这种复杂并没有让其显得没有章法。作为一个有机整合体,舞蹈所表现出来的不仅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段故事,它所融汇的是一种全民化的、涵盖非常广的艺术形式。作为舞蹈的一种,清商乐舞源于民族文化,是我国最早的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清商乐舞的中国土文化特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是富有宗教色彩。我国人民在远古时期对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都归为神灵的魔力,认为人都活在神灵的庇护之下,所以清商乐舞中有很多是用来敬拜神灵、取悦神灵的内容;其二是向往逍遥的人生观。在清商乐舞中体现魏晋时期的名士向往逍遥,寻求个性的解放,寻求飘逸的人生态度,寻求道法自然、自由的思想境界;其三是雅文化与俗文化的体现。清商乐舞从民间杂舞中经过不断地蜕变与提炼,逐渐从民间的山林文化走入庙堂呈现出雅文化的特征。从描述人们劳作、体现乡土风情,到“从容雅缓,犹有士君子之风,它乐则莫与之为比”,均体现了中国土文化的特质。

清商乐作为我国民间舞蹈的代表舞种,也作为宫廷舞蹈的代表进入历史的大舞台,清商舞的发展进程体现了朝代的更迭交替,更体现了古代文人墨客的心理变化与审美艺术价值。作为魏晋时期直至隋朝时期的主流舞蹈形式,清商乐舞已成为我国古代最早将“歌、舞、乐”结合完善的舞蹈形式,人们的观念,想法有了很大变化是从人们对于舞蹈道德的独特表现力开始,不仅改变舞蹈有娱乐性质,在改变原有舞蹈的“礼乐”性质上的观念想法也有了很大改变,并在改变审美情趣上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种思想的转变和审美情趣的变化引导成为社会对舞蹈艺术的主流认知,为我国舞蹈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于珊珊.曹操与清商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

作者简介:陈浩(1979—),男,汉族,北京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舞蹈。

猜你喜欢

艺术发展
纸的艺术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爆笑街头艺术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