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灼灼桃花永开不败

2018-05-14杨文佳

北方音乐 2018年4期
关键词:舞剧多维度

【摘要】舞剧《孟姜女》主要以爱情为线索展开叙事情节,根据舞剧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艺术特征,运用声、光、电等舞台科技手段以传统题材的现代表达,穿越时空烘托忠贞的爱情。创作素材通过秦腔、碗碗腔、皮影、锅盔、花馍等一系列具体形象生动描绘了秦人、秦风,表达陕西特色文化内涵,凸显浓厚的陕西地域文化与人文精神。本舞评从舞剧的音乐、道具、舞蹈的动律动态三个方面分析阐述舞剧《孟姜女》中所体现的陕西文化。

【关键词】舞剧;陕西文化;多维度;舞评

【中图分类号】J618 【文献标识码】A

孟姜女历史传说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爱情传奇之一,两千多年来广为流传,堪称中华文化传统道德和爱情价值观典范。舞剧《孟姜女》主要描写了美丽善良的孟姜女在与范喜良结为夫妻后,日夜思念北上修筑长城的丈夫,缝制寒衣孤身踏上千里寻夫之路,九死一生,受尽磨难。却闻知丈夫被夯入长城泥土中悲痛欲绝,孟姜女与范喜良凄美的爱情幻化为灼灼桃花永开不败。

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陕西省艺术节展演原创舞剧《孟姜女》,由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青年舞团倾力出演。舞剧《孟姜女》由刘姬娜担任总编导,孟姜女饰演者为陕西师范大学本科生李婧,范喜良饰演者为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李宣霖。原创舞剧《孟姜女》以爱情为线索展开叙事情节,舞剧由序幕到尾声分为六个部分。自今年6月起,陕西师范大学舞蹈系教师及学生开始着手编排舞剧《孟姜女》,时至9月,在各方共同的努力和支持下原创舞剧《孟姜女》全面合成,最终于2017年9月25日在陕西师范大学终南音乐厅首次公演。本舞评从舞剧《孟姜女》的音乐、服装道具、舞蹈的动律动态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阐述舞剧《孟姜女》中所体现的陕西文化。

一、舞剧《孟姜女》在音乐中所体现的陕西文化

舞剧《孟姜女》在音乐中充分运用陕北民间音乐、碗碗腔及陕西秦腔音乐特色、以剧情为线索,在剧情的喜悦与哀伤中贯穿始终。

(一)关于陕北民歌、碗碗腔和陕西秦腔

陕北民歌——陕北地处黄土高原,东临西晋,南抵铜川,西接宁夏、甘肃,北至内蒙,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陕北人孕育出乐观豪爽、勤劳淳朴、勇敢老实的性格,陕北民歌是千沟万壑的高原地势与陕北人厚重纯朴的情感碰撞的产物,是陕北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是这一地区风土人情的忠实记录。陕北民歌的精髓是徵调式和商调式,而陕北民歌的调式以徵调式居多,其次是商调式,也有羽调式但较为少见。

碗碗腔是陕西省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又名“灯碗腔”,“阮儿腔”。碗碗腔的音乐特色是细腻、幽雅、耐人听闻。既有独特、悠扬、清丽的音乐,还有抒情、优美、感人的唱腔。碗碗腔表演上主要运用中国戏曲的传统程式,适当吸收皮影戏中人物的表演动作。演出中并有重唱、齐唱、伴唱等形式。

陕西秦腔唱腔包括“板路”和“彩腔”两部分,每部分均有欢音和苦音之分。陕西秦腔的艺术特点中苦音腔最能代表秦腔特色,深沉哀婉、慷慨激越,适合表现悲愤、怀念、凄哀的感情;欢音腔欢乐、明快、刚健、有力,擅长表现喜悦、欢快、爽朗的感情。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传统音乐逐渐被流行音乐所掩盖,舞剧《孟姜女》充分运用陕西地域特色传统音乐,继承和弘扬陕西地域音乐文化特色。

(二)陕北民歌、碗碗腔和陕西秦腔体现在舞剧中的陕西文化

第一幕——集市。音乐中欢快的敲锣声、鼓声加之以重拍为起音的陕北民歌渲染出热闹的氛围,舞台上的女子们在集市的氛围中穿梭,表情洋溢、内心喜悦。音乐中秦腔欢音的嘶喊声将热闹的氛围渲染到极致。第一幕——新婚。范喜良与孟姜女喜结良缘,在温馨的唢呐声中烘托出情谊满满的氛围,两人在婚房中展开一段双人舞,在细腻的动作编排中流露出两人的恩爱。新婚洞房花烛夜中,将碗碗腔细腻悠扬的唱腔与皮影相结合,表现范喜良与孟姜女的美好爱情。

第二幕,鼓声锣声号角声声声入耳,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北上的将士们手握盾牌和长矛英勇奋战,表现出将士们的英勇和不屈。运用秦腔苦腔的嘶喊声烘托出将士们修筑长城的艰难,表现出将士们坚定地意志信念顽强拼搏不畏艰险的精神。将士们将砖块垒砌,这过程中病倒、累倒,甚至奉獻出宝贵生命。表现出将士爱国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让观众震撼、感慨万千。

第三幕,运用凄婉的唢呐声与哀长的秦腔唱腔烘托出孟姜女内心的孤寂和对范喜良浓浓的思念之情。第四幕,经过将士的努力长城终于修筑完成,孟姜女得知范喜良逝去的消息伤心欲绝,在这里找到了爱人的遗体,音乐回到主题曲,由序曲的浪漫、温馨变成了凄婉、哀伤。

二、舞剧《孟姜女》在道具中所体现的陕西文化

舞剧《孟姜女》在道具中的素材通过锅盔、花馍、皮影等一系列具体形象生动描绘了秦人、秦风,表达陕西特色文化内涵,凸显浓厚的陕西民族文化与人文精神。

锅盔是陕西八大怪之一。人称“锅盔像锅盖”,即头盔状,顾名锅盔。锅盔是陕西省关中地区城乡居民喜食的汉族传统风味面食小吃。锅盔制作工艺精细,素以“干、酥、白、香”著称。

民间花馍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特别在黄河流域各省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在陕西关中素有端午节、重阳节、春节、红白喜事送礼馍的习俗,无论是添子增寿,还是“女儿追节”都得将蒸好的各种造型、花色不一的花馍送给亲朋好友,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望,受赠者要以“回馍”的方式表达对赠送者的谢意。舞剧集市中小伙们有的手握锅盔有的手持吃面的大碗、百姓们一起围观大花馍,是陕西人民真实的日常生活写照。

皮影戏,又称“影戏”或“影子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中国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陕西皮影是陕西省一种非常古老的汉族戏曲艺术形式。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陕西特色的碗碗腔或弦板腔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秦人气息。尤以陕西华县皮影最为有名,已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舞剧在范喜良与孟姜女新婚中,两人洞房夜晚,编导运用现代科技在LED屏幕中运用皮影写意,屏幕中出现两个穿着中国红色唐装的夫妻,表现范喜良与孟姜女的甜蜜爱情。

三、舞剧《孟姜女》在舞蹈动律动态中所体现的陕西文化

陕西是中华民族的直接发祥地之一,从人类诞生初期的西安蓝田猿人,到仰韶文化的西安半坡遗址,再到西安蓝田的华胥古国、女娲氏、神农氏,富饶厚重的三秦大地哺育了中华民族的先民;从黄帝铸鼎,到西周定都沣镐(今西安),从秦统一六国到灿烂辉煌的汉唐盛世,这里一直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犹如镶嵌在中国内陆腹地的一颗明珠。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汉唐古典舞的精髓已深深扎根于这片沃土。

(一)关于中国汉唐古典舞和陕北秧歌

中国汉唐古典舞——以中国古代文明史中最辉煌的汉、唐精神和艺术气质为审美主干,以汉、唐为代表的乐舞文化传统和明、清以来发展成熟的戏曲舞蹈形式为支点,创建的中国古典舞学派。

陕北秧歌——又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闹阳歌”等,吸收当地流传的水船、跑驴、高跷、狮子、踢场子等形式中的艺术元素,组合成新的独特的舞种,在锣鼓乐器伴奏下以腰部为中心点,头和上体随双臂大幅度扭动,整支舞蹈热烈而充满欢快的氛围。

(二)中国汉唐古典舞和陕北秧歌体现在舞剧中的陕西文化

第一幕女子群舞“踏春舞”通过汉唐舞蹈的动律动态,轻快的步伐,随着欢快的音乐而左右摆胯,甩袖,踏地,八字绕圆,流露出春的气息。孟姜女也沉浸其中,被经过的范喜良看到,两人相遇且情投意合,展开一段双人舞。双人舞中通过连贯的托举,位置的流动,眼神的交流,肢体的接触,每一丝动作都流出两人的爱意绵绵。

第二幕集市,音乐中的敲锣生、鼓声渲染出热闹的氛围,舞台上的女子小伙在集市的氛围中穿梭,表情洋溢、内心喜悦。妇女们手拿簸谷,运用陕北秧歌的动律动态,“摆、走、扭”,欢快的跳着“簸谷舞”,表现渭北孟家原丰收麦子的热闹场景,小伙武士們也纷纷参与于这热闹欢快的氛围里。小伙们手拿陕西的特色小吃——锅盔,欢快的跳着“锅盔舞”,充分运用陕北秧歌的摇头晃脑,十字步等动作展现陕西民间舞蹈特色。

第四幕中女子们身着红衣展开一段汉唐舞与陕北秧歌相结合的舞段,仿佛每个人都是孟姜女和范喜良,奠定沉重、悲伤的基调。

四、结语

舞剧《孟姜女》在整体音乐、道具的选择中更倾向地域民族特色,运用陕西的秦腔、碗碗腔、陕北民歌,汉唐舞和陕北秧歌中舞蹈动作的动律动态贯穿始终,充分运用陕西吃面的大碗、锅盔、花馍等道具进行完美的演绎呈现,描绘了秦人、秦风。根据舞剧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艺术特征,表达陕西特色的文化内涵,凸显浓厚的陕西民族文化与人文精神。

作者简介:杨文佳(1995—),女,陕西渭南,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方向:舞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舞剧多维度
多维度探究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360与龙芯中科宣布将加深多维度合作
回眸,是为了下一次的启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首届毕业生毕业演出《向经典舞剧致敬》成功举办
冯双白
证券投资课程教学中多维度互动模式的研究
多维度谋求创新人才培养新突破
中国舞剧“心理结构”方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