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曲中常用的转调手法
2018-05-14胡一鹏
【摘要】在现代音乐中,流行歌曲因其创作手法简单且旋律优美的特点而更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为了突出流行歌曲通俗的特点,作曲家在创作流行歌曲的时候,大多都喜欢采用单一的调性来让听觉效果更加自然。很多时候为了在不复杂听觉效果的基础上增加调性的色彩对比,作曲家也会在流行歌曲中使用转调手法。若能熟练地在流行歌曲的创作中使用一些简单且实用的转调手法,会为优美的旋律锦上添花。
【关键词】流行歌曲;调性;色彩对比;转调手法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在流行歌曲中,转调大多会出现在以下几种情况。在主歌和副歌之间以及连接到间奏时发生的转调,之后还需要进行转调来回到原来的调性;在需要重复副歌且加强情感时,会将副歌以原调升高半音的调进行重复,可能重复一遍或两遍。在转调之后,大多都不会再回到原来的调性,为了单纯地增加歌曲的调性的对比色彩可能进行多次的转调(例如Westlife的《Uptown girl》中进行了D大调-降B大调-G大调-D大调三次转调,但是类似于这种多次转调的歌曲并不常见)。这种情况在最后也会回到最初的调性。
流行歌曲中的转调一般都是由前调转为以与前调的主音相差不超过小三度的音为主音的调性。调性的之间的常见关系与使用的转调方法如下文所述。
一、平行大小调之间的转调
在流行歌曲中,大多都使用自然大小调。一组平行的自然大小调所使用的自然音列相同,所以这两个调好像融合在了一个调中,只是主音不同罢了。它们之间调性的转变非常自然(因为所有和弦都可以当作共同和弦来使用),并且还能表现出音乐情感的明暗对比,所以在流行歌曲中是相当常见的。这种转调方式在流行音乐中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固定的和弦连接方法。
有时会使用在主歌和副歌之间使用,例如筷子兄弟的《父亲》主歌为大调,副歌为前调的平行小调,以主和弦进入(相当于大调的六级和弦),非常自然而又增加了情感对比。也有可能是短暂的调性转变,例如金莎的《星月神话》主歌为大调,但副歌最后一个和弦落到了大调的六级,也就相当于平行小调的主和弦,可以理解为转入了平行小调。
二、大调与其同主音小调的平行大调之间的转调
这种转调大多会进行两次,第一次发生在主歌与副歌之间以及第一遍歌曲结束后与间奏之间。第二次发生在转过调的间奏与原来调的音乐之间。例如孙燕姿的《遇见》主歌与副歌同为降A大调,第一遍间奏转为了降C大调,之后又转回了降A大调。这种情况的两种转调方式中,前调的最后一个和弦大多都会使用属和弦。
从大调转为其同主音小调的平行大调时,有两种常见的转调方法。前调的属和弦直接连接后调的属和弦(屬七和弦也很常见),之后再连接后调的主和弦迅速地完成转调;前调可以的通过二级(下属)和弦连接属和弦之后直接连接后调的主和弦完成转调。这种和声对于后调来讲功能连接相当于s(tsⅥ)-dⅦ-T,进行十分顺畅。
从大调的同主音小调的平行大调转回原来的大调时,有两种常见的转调方法。1.前调的属和弦直接连接后调的下属和弦,然后后调经常以S-D-DTⅢ-TSⅥ-SⅡ-D(-T)的和弦功能进行连接。这种情况后调的音乐大多为间奏。2.前调的最后一个和弦使用和声大调导七和弦,然后再连接后调的属和弦,因为这两个调的导七和弦是等音的,所以可以作为共同和弦来进行转调。
三、小调与其同主音大调的平行小调之间的转调
这种转调方式与上一个方法用法相同,只是变为了从一个小调转为另一个小调。这种方法相对于上一种方法在流行歌曲中使用较少一些。
陈奕迅的《浮夸》就是它的使用方法的很好的例子。它的主歌为e小调,最后一个和弦为属和弦,之后直接连接升c小调的副歌的主和弦。在要转回到原调时,副歌使用升c小调平行大调E的属和弦,由于E大调的属和弦与e小调的属和弦相同,所以在之后直接连接到e小调的主和弦便迅速地完成了转调。
四、前调转为比前调高半音的调
这种转调方法就是最开始提到的第二种情况。它在流行歌曲中非常常见,如杨臣刚的《老鼠爱大米》、张超词曲的《不是因为寂寞才想你》以及光良的《童话》(结尾处的副歌以这种转调方式重复了两遍)等。这种转调方法不但重复了副歌,还起到了增强情感的效果。它的使用也很简单,由于这种转调一般前调为副歌,所以最后一个和弦不是主和弦,就是属和弦。在前调的最后一个和弦之后直接连接后调的属和弦(大多都会使用属七和弦)再连接主和弦进入再一遍的副歌(所以一般要求歌曲副歌的第一个和弦为主和弦)。若从功能上来说,后调的属七和弦与前调重属导七变音和弦等音,连接就非常自然。这种转调方式在古典音乐中就早已存在。
作者简介:胡一鹏,男,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作曲技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