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合唱作品《香格里拉》的案头工作

2018-05-14张乐天

北方音乐 2018年15期
关键词:香格里拉

【摘要】指挥是一个合唱团的“中心人物”,而作品的案头分析是一个指挥的必备工作。笔者从合唱作品《香格里拉》的文脉背景、谱面分析和排练预案三个方面做案头工作,为演出者演绎出良好的演出效果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案头工作;香格里拉;文脉背景;谱面分析;排练预案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指挥在1820年被确认为一种专业职业,指挥艺术在这二百多年的演变锤炼过程中,逐渐在音乐史上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作为专业的指挥,不仅仅要在演出过程中通过肢体语言驾驭和控制合唱团,更重要的是在排练和演出前期要对作品做认真细致的谱面分析。合唱作品《香格里拉》是一首经典的混声合唱作品,笔者从指挥的角度对合唱作品《香格里拉》进行深入细致的案头分析,方便指挥者能更为细腻地把握作品的内涵。

一、文脉背景

香格里拉(Shangri-La),是一个虚构地名,坐落在中国的一方净土。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神秘之地,皑皑的雪山、冰川,一望无际的草原,神秘的喇嘛庙、玛尼堆、风马旗……这些“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构成了一幅人间乐土的景象。

也许是生活的环境创造着人们的思想,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勤劳勇敢,团结友爱,开放包容,诚实守信,善良纯真……而这恰好也是香格里拉的另一种“美”。

(一)谱面分析

《香格里拉》是一部带附属结构的四乐句乐段(起承转合)单一部曲式,总体为典型的民族调式,调式调性变化多彩,调式交替,调性色彩丰富。

(二)创作手法

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相结合,声部穿插丰富。引子部分的创作手法为卡农式模仿复调写作手法。主要模仿为节奏型模仿和调性(守调)模仿。女中和男低为一组,女高和男高为一组。复调写作特点是从弱拍开始,强拍无强音。所以,作品从第4节的第二拍(弱拍)开始,女中和男低声部八度重唱,主题由主音e和属音b开始,整体向上四度模仿为a和e,a为临时的属和弦,e仍然是主和弦,由此可见是典型的守调模仿用法。

A部分的创作手法为同度模仿、对比式复调和唱腔式复调写作手法。46-53小节为唱腔式复调和对比式复调。女高二声部从女高一声部分离出来相似的旋律,男高二又从男高一分离出来相似的旋律。46-49小节为唱腔一,50-53小节为唱腔二,唱腔一与唱腔二不同。由此可见是典型的唱腔式复调。但从整体上来看,女高和男高为一大组,女中和男低为一大组,所以形成的仍然为对比式复调。

尾声部分的创作手法与引子部分首尾呼应,为模仿式复调,上下交替,节奏模仿和守调模仿。

二、排练预案

(一)演唱分析

引子部分的整体节奏型很舒展,音乐术语为“自由地”,所以引子部分人声的演唱一定具有延展性和自由性,具体节拍以指挥手势为准。歌词“啊,香格里拉”简单的五个字却寓意深刻,“啊”是一切语言的尽头,语言的尽头便是音乐的开始;“香格里拉”突出作品的主题。声部分布为女中和男低一组,女高和男高一组。力度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弱力度进,仿佛把人们带入一个情境中;第二个层次为强力度与第一层次对比,在感叹香格里拉的美,同时又引发人们去思考香格里拉到底是一个什么地方?另外,合唱团员演唱此部分时要注意软腭的抬起和口腔的状态,切勿塌陷。长音部分永远是扬着唱,后一拍永远比前一拍位置要高,这样的延长音才不至于偏低,声音传送得才远。

A部分从歌词来划分,整体像是一个“起承转合”的结构。“有一个……把它向往。”开头几句歌词抛出问题,引人遐想。由女高声部和女中声部担任主旋律,男高和男低声部为和声织体的背景铺垫。这里的力度划分恰巧与我们想象中的不太一样,作为主弦律的女声声部却是mp的力度,用“高、轻、柔、飘”的声音和力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画面,作为背景的男声声部恰巧要用mf的力度和充满厚实感的声音做好铺垫。“那里四季……没有忧伤。”為“起承转合”中“承”的部分。男高由前面的背景声部转为主旋声部,女高和女中声部为八度对比式复调,由前面的主旋律声部转为背景声部。这里的背景声部取主旋律每半句歌词的最后两个字作为伴唱,因此,这里背景声部的音色和力度与前面“起”的部分正好相反,这里的背景声部应为“高、轻、柔、飘”的音色。第39小节的最后两个字“点到为止”。

第40小节开始为起承转合“转”的部分,女高声部和女低声部为一组担任主旋,男高声部和男低声部从44小节接入。第46小节开始,女高和男高为一组担任主旋,这里运用的创作手法为唱腔式的复调手法。第59小节开始为“合”的部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节奏型拉得越长,气息支撑强度越大,大连线的地方注意气息的滚动和声音的流畅性。钢琴伴奏部分变化成庄重而急促的节奏型,与合唱团人声部分形成反差,烘托出香格里拉的壮丽辽阔。第66小节女声声部结束,由两个男声声部演唱“它就是我们的家乡”(它泛指香格里拉),这里的演唱情感为很自豪、很骄傲。第73-79小节是A段的结尾,也是一个即将转调的过渡句。由于作品结尾段为粗犷、热情的演唱情绪,所以这一句既是前面平静情绪的结束,又与结尾段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反差。这句的演唱尽量做到自由、弱而慢,有一种意犹未尽的结束感。

结尾段速度慢起、渐快到急板。这里对速度变化的把控要求极高,需要指挥与钢琴伴奏和合唱团员“三合为一”,三者之间要有极高的配合默契度。附点为一种推动感很强的节奏型,作曲者在附点节奏型的基础上还加上了重音符号,可谓“锦上添花”的音乐律动效果。要突出最后“香巴拉”三个字,前面与它相连的“香格里拉”就要稍弱,与后面f力度并加重音符号的“香巴拉”做一个对比;这里的钢琴伴奏为“踏步式”的柱式和弦,与合唱部分结合的相得益彰。第92小节开始声部位置倒置,由女声两个声部开始,男声作为接应。

第104-110小节相比之前任何一个部分都要更热烈更欢快。作曲者这里用心巧妙,声部穿插仍然丰富,女高声部与男高声部仍然保持与之前相似的节奏型,欢快又紧凑,负责“承上”的作用,mp的力度显得更加轻巧敏捷;而女中声部与男低声部为拉宽拉大的节奏型,大的连线显得尤为旋律连贯,再加上mf的力度,音乐画面感更加波澜壮阔,既与其他两个声部形成很大的反差和对比,又起到“启下”的作用,引出作品结尾处的节奏型与音响效果。

作品的结尾处可以称作全曲的最高潮点,四声部用f的力度并渐强到fff的力度齐唱,音响效果极强。但切勿用嗓子去喊,仍然用腔体保持的状态和横膈膜气息的支撑把力度提上去。

(二)指挥图式设计

指挥图式的设计,是作为合唱指挥来说案头工作的一大“重头戏”。指挥图式的设计,要从作品本身的节拍、速度和情感说起。通常情况下,指挥的手势线条一般分为“曲线”“直线”和“点”状图式三种。快速度和弹跳性的作品一般采用“直线”和“点”状图式;慢速度和抒情性的作品常采用“曲线”图式。

《香格里拉》为2/4拍作品,速度随情感变化而多样。引子部分的速度自由而宽广,表达了人们对香格里拉的赞叹之情,所以,指挥的手势不能局限于固有图式的模式,在遵从基本拍子的同時要有自我发挥的空间。需要注意的是,各声部进入时指挥的预备拍很关键,手势提醒一定要精准干练,预备拍时就要给出整首作品的速度、力度及情感,并提醒团员的呼吸。

前面我们谈到慢速度和抒情性的作品通常采用“曲线”图式。“曲线”图式根据旋律曲线的变化而又采用不同方位的落点(变化主要在第二拍的落点上)。我们根据落点方位的不同大致分为四点:(1)节奏型平淡、旋律音无大起伏时第二拍与第一拍落点基本保持平行;(2)有大附点或大切分的节奏型出现时,第二拍的落点较第一拍稍稍向外;(3)当旋律音变化起伏较大,从低音向高音有一个大的跨幅时,第二拍的落点较第一拍向上;(4)当旋律走向向下时,第二拍的落点较第一拍向下。这四点落点方式在一个作品中常常混合使用,除了能精准提示队员的演唱外,也能展现指挥手势的风采。

另外,由于整首作品的声部穿插极其丰富,所以指挥者除了展示不同的“曲线”图式之外,还需要左右手分工明确,时刻随声部穿插的分布灵活变换左右手负责的声部部分。

结尾部分的节拍欢快而热烈,建议指挥者的手势多用“点”和“直线”。但要注意的是,结尾部分的开头提到的“慢起渐快”,这时需要指挥者与队员的紧密配合,指挥者心里的速度、手上的速度和队员嘴上的速度要做到“三合为一、相互统一”。

三、结语

随着指挥艺术发展的越来越快,指挥职业的队伍也不断壮大,作为专业指挥,前期做好充足的案头工作是关键性一步。混声合唱作品《香格里拉》以它持久的艺术生命力流传至今,望通过笔者的浅析与薄论能为演出者在演绎此作品时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陈国权.陈国权教合唱指挥[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2013:10-14.

迪庆州委宣传部.香格里拉的故事[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

麦朝阳.合唱《香格里拉》的音乐分析与指挥处理[J].大众文艺,2012(03)8-10.

作者简介:张乐天(1996—),女,中北大学艺术学院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合唱与指挥。

猜你喜欢

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情人
“香格里拉”的由来
开往香格里拉
寻找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对话会”折射亚太安全变局
迷行香格里拉
策划香格里拉
什么是“香格里拉对话”?
策划香格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