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居易的音乐思想

2018-05-14梁静梅

北方音乐 2018年2期
关键词:矛盾性白居易

梁静梅

【摘要】作为著名的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很多诗词作品至今都是耳熟能详的。然而,白居易还是一位基础的音乐家,他的音乐思想独树一帜。在他的多数诗中都蕴含着他的音乐思想。越靠近白居易的音乐思想就越会发现,矛盾性是白居易音乐观的主要特点,他的音乐思想是自相矛盾的,也是与时代相矛盾的。正是由于这一矛盾性,成就了一位与众不同的白居易。

【关键词】白居易;音乐思想;矛盾性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白居易的诗歌不仅得到了现代人的认可,在古代甚至得到了唐玄宗的高度赞誉,唐玄宗甚至创作了一首吊唁诗来专门概括白居易的诗歌,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白居易的诗歌在唐朝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由于唐朝时期,我国诗歌和音乐的创作量非常大,取得的成就也很高。诗歌与音乐事实上是相辅相成的,二者拥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而能够将音乐与诗进行有效结合并获得人们认可的诗人并不多,白居易就是其中之一。综观白居易的诗歌作品以及音乐思想可以发现,二者并不始终是一致统一的,二者之间甚至存在严重的矛盾性,而这一矛盾性是白居易诗歌和音乐观呈现出多样化特点的主要原因。

一、白居易的政治音乐观具有矛盾统一性

研究白居易的音乐思想,是离不开对其出生背景以及生长经历探索的。出生于官宦家庭的白居易,从小受在朝中为官的祖父、父亲的影响,幼年时期受仕途教育较大,他的思想中充满了积极“入世”的概念。在这一时期,儒家音乐思想严重影响着白居易的音乐思想,这为白居易音乐主张、音乐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例如,在《策林》六十四中,白居易为了表达他对儒家“乐与政通”观点的认可,有“斯所谓音声之道,与政通矣。”语句。[1]此时所表现出来的音乐观受到政治、仕途等思想的影响,相比之下,这与“音乐影响政治”的儒家传统音乐思想存在一定差异。

此时的白居易初入仕途,受其童年经历和现有“左拾遗”官职的影响,导致其产生了这一音乐观。由于担任这一官职,白居易可以直接参议朝政,但作为谏官,他并没有得到较高的品位。此时的白居易,这样的任职机会为其直抒胸臆,實现抱负提供了条件。[2]但是,由于年幼时的白居易经历过战争之苦,因此他的内心中对黎明百姓具有深深的牵挂,因此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来改善政治环境,创造安定的社会,为百姓带来美好的生活,从而推动民间音乐更加快速地发展。正因为如此,白居易将儒家音乐思想内涵作为了自己音乐观的一部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定创新,将进步性意义灌输在了自己的音乐思想上。

新乐府运动是由白居易和元稹等人倡导的,该运动是由于部分诗人注重在歌咏时事时必须自创新题,此时不可以对古乐府诗题进行应用,这样一来“新事”就不会因古题而被限制。白居易在此时的音乐观和诗歌特点可以应用一句诗来概括,即“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充分说明了白居易的现实主义精神。

在白居易的整个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分界线就是他左迁江州司马,这是他积极的政治思想开始向消极方向转变的关键阶段,导致其音乐思想以及诗歌的创作风格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3]在此之后,白居易经历了多次官职任免,而佛家“出世”的思想开始对白居易整个人生观造成直接影响,而白居易晚年的思想是受到佛道二教思想影响而来的。即使如此,从整体上观察白居易的政治音乐观,对其影响最深、最根本的始终是儒家思想。例如,在白居易《开成大行皇帝挽歌词四首奉敕撰进》中,他曾用“唯有云韶乐,长留治世音”来描述唐文宗,这充分说明礼乐是得到白居易推崇的。而这一阶段,白居易通常以诗词来抒发政治音乐观,而不再付诸行动。

二、白居易的民间音乐观具有“口是心非”的特点

白居易的政治音乐观随着他“入世”和“出世”的思想变化形成了两种态度,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这充分说明了白居易在音乐思想上存在着严重的自我矛盾性,这一点从其民间音乐观方面也可以看出来。

《策林》—《复乐古器古曲》中有“故臣以为销郑卫之音,复正始之音者,在乎善其政,和其情”这样一句,此处针对民间音乐,白居易再一次说明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他认为在恢复古乐时,不可以采用“销郑卫之音”这一极端复古派的思想,而是引导坚持“少抑郑声”。由此可见,白居易与极端复古派是对立的。并且,民间恢复古乐也是白居易所推崇的,他为忽视百姓疾苦的领导者过度尊崇民间音乐的行为所不耻。[4]当白居易被贬谪做了江州司马以后,这已经到了他的晚年时期,这一时期他对“郑卫之音”非常痴迷,并创作出了大量专门刻画民间音乐的诗篇,典型代表为《琵琶行》。由于他对这类型音乐的痴迷,为了享受音乐甚至还在家中专门养了一批乐工。然而,这些做法同白居易早期反对奢靡民间音乐,坚持“少抑郑声”和古乐的关键完全相悖,这更加说明了矛盾性在其前期和后期音乐思想中的体现。[5]详细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以发现,白居易之所以深陷于民间音乐之中,同其政治失意是密不可分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在政治上开始呈现出极其消极的态度,而此时佛道思想开始对白居易作品产生影响。因此,相互矛盾的佛道音乐思想和儒家音乐思想成为白居易在音乐思想上矛盾性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白居易的民族音乐观与潮流不符

由于唐朝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较快,通商、朝觐的过程中,中原开始有各个民族的音乐和思想涌入,从文化和思想上来看,唐朝呈现出了一定开发性,宫廷中、市里坊间开始有少数民族、异域风情音乐的演奏和流传。在这种情况下,隋朝七部乐的完善在唐朝初年就得以完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凑成了十部乐。其中包含“胡乐”八部、“清商伎”和“国伎”各一部,其中还包含了如“天竺伎”等的外国音乐。[6]从这一角度来看,当时的社会以及大众都更加偏好于“胡乐”,然而,白居易却对少数民族音乐持反对意见。他所创作的《废琴》一诗就充分说明了自己对少数民族音乐的态度,这一点从“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两句中表达最为明显。根据这首诗的前四句描述了人们对琴音古声的忽视,并在最后两句中说明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即传统音乐被胡乐“入侵”的结果,如“羌笛与秦筝”等。白居易自相矛盾的音乐观不足以完全说明他的民族音乐观,同时他不随波逐流地追逐社会“大潮流”“大风气”的态度,他与潮流不相符的态度说明了白居易民族音乐观的矛盾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白居易充满矛盾性的一生中,他在政治、民间以及民族等方面的音乐观,始终都坚持着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尽管这些观念同当时的潮流是相互矛盾的,甚至同自己早期的观念也是矛盾的。但这一矛盾性音乐思想在同他的诗进行结合的过程中,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参考文献

[1]葛蓁蓁.白居易音乐思想中的三重身份交织特征探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4(04):81-91.

[2]杨溢.志在兼济 行在独善——白居易诗歌、文集所折射出的音乐美学思想[J].音乐创作,2012(06):115-117.

[3]秦序.崇雅与爱俗的矛盾组合──多层面的白居易音乐美学观及其变化发展[J].中国音乐学,2001(01):6-18.

[4]李秀莲.补察时政与畅情适性——白居易诗歌与音乐美学思想比较研究之二[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1(02):87-93.

[5]李秀莲,田岛.“感事而发”与诉志咏情——白居易诗歌与音乐美学思想比较研究之一[J].渭南师专学报,1991(Z1):15-20.

[6]金学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音乐美——兼谈白居易的音乐美学思想[J].学术月刊,1985(07):65-71,29.

猜你喜欢

矛盾性白居易
例谈霍米巴巴的后殖民叙事视角
消暑诗
谈罗伯特文丘里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浅析《当代英雄》中毕巧林的形象
波特小说中矛盾的宗教观
夜雪
从圣经《传道书》视角下解读德莱塞创作中的矛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