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02型变音扬琴的音位排列特点及应用价值

2018-05-14刘筝

北方音乐 2018年2期
关键词:二度扬琴音阶

【摘要】402型变音扬琴是目前在中国普及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扬琴,它是在中国传统扬琴的基础上,经历了多次改革发展而来的。402扬琴的音位排列结合了中国传统扬琴与平均律扬琴的优点,它的音质纯净优美、清脆明亮,是中国扬琴改革的成功典范。

【关键词】传统扬琴;402扬琴;平均律扬琴;扬琴改革

【中图分类号】J632. 5 【文献标识码】A

402型变音扬琴(简称402扬琴)是目前中国扬琴中普及面最广、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扬琴,一方面,它优良的音质和便于演奏、便于携带的优点一直受到演奏者们的普遍欢迎;另一方面它在半音和转调上的明显缺陷,又使人们有一些不满,有人质疑它音位排列的合理性,还有人认为它的音域偏窄,不够宽广,需要对它再次进行改革。但事实上,这些缺陷并没有妨碍402扬琴的崛起与发展,它风行中国乐坛几十年,至今仍无其他扬琴可以取代,这其中的缘故和理由还得从402扬琴的前身中国传统扬琴说起。

一、402扬琴的历史沿革

最初的中国传统扬琴琴体小巧,结构简单,仅两排琴码,三行音列,每行七个音或八个音,称为“双七型”“双八型”。虽然后来发展至“双十型”“双十二型”,但音位排列方式始终未变,都采用“横五纵二”的“音阶式”排列,即横向相邻的两音为五度关系,纵向相邻两音为二度关系(大二度或小二度),由下至上构成自然音阶(如图-1)。

这种音位排列方式简洁明了,非常适合演奏以五声音阶为主的民间小调、艺人说唱、戏曲伴奏这类民间音乐,再加之它体积很小,非常便于携带,所以,在当时具有较大的实用性,因此,一直沿用了数百年。

建国后,中国的音乐事业蓬勃发展,由于传统扬琴音域窄(g—e3),音量小,没有半音,不易转调,所以,表现力十分有限。作曲家在创作音乐时感觉到形制简陋的傳统小扬琴已经严重限制了音乐创作的构思和演奏者技术的发挥,中国扬琴的改革势在必行,一系列的扬琴改革由此应运而生,很快,各式各样的扬琴新品种在短时间内被研发出来。1959年,杨竞明研制出三排码的“小转调扬琴”, 这种扬琴在传统扬琴“纵列式”两排码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排码,开创了中国扬琴独有的“多码并列”形式,音阶排列也由“纵列式”向横向发展,改变成“纵横结合”的音阶排列,音位和音域都均有所增加。“小转调扬琴”中音区吸收了平均律扬琴的音位排列特点(纵向相邻两音均为大二度),高音区和低音区则保留了传统扬琴的“自然音阶式”音位排列,为了解决转调问题,特设置了滚轴板和转调变音槽,通过移动滚轴板上的转调变音槽来改变半音关系,达到转调的目的。

小转调扬琴的发明与使用打破了中国传统扬琴几百年来的格局,开中国现代扬琴改革之先河,在中国扬琴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接着很快,“小转调扬琴”发展成四排码的“大转调扬琴”。1971年,一种新型的大转调扬琴“401型扬琴”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由于401扬琴不仅拓展了音域(G—a3),增设半音,改善了音质,而且继承了传统扬琴“横五纵二”的音位排列规律,符合人们原有的演奏习惯, 一经问世便受到扬琴演奏者的普遍欢迎,并很快在全国得到广泛使用。

402扬琴是于1990年在401扬琴的基础上降低琴码高度研制而成的,它是由中央民族乐团黄荣福以及桂习礼、项组华、钱方平会同北京民族乐器厂技术人员共同研制而成的第四代变音扬琴,它最引人注目的成果在于它的音质较之前的中国扬琴有很大改善。由于采用了黄荣福改制的琴码和桂习礼发明的银质琴弦,402扬琴的声音优良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同时,它的音位排列也有了一定的改进,增加F、g1、d2、e2等四个音位,扩充了401扬琴原有的音域,g1、d2、e2三个二位音的增加为演奏提供了很大的方便,除这四个音以外,402扬琴与401扬琴的音位基本保持一致。

如今的402扬琴,从E—a3,四个八度又纯四度,音域宽广,它的演奏、转调、半音阶应用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已达到空前的高度,这标志着中国变音扬琴已经完全进入了成熟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402扬琴成为我国影响面最大、使用最广泛的扬琴。

二、402扬琴的音位排列特点及缺陷

从上图可以看出,402扬琴有四排琴码,从右至左分别为低音码、次中音码、中音码、高音码,左上方外加一小段高音半音码。高音码的左边音位保留了传统扬琴“音阶式”的音位排列,借助“变音槽”可以调整出各调的自然音阶。左上方的三个半音码,配合横向相邻的音组成最高音区的半音阶。高音码右边的音位,除上方五个音以外,下方的音位纵向相邻两音均为大二度,中音码与次中音码纵向相邻两音全部都是大二度,低音码上方的六个音纵向相邻的两音关系也是大二度(低音码最下方的四个音为自然音阶式排列)。这些全音之间的半音则在横向相邻的琴码上与之相应,构成小二度。这种以大二度纵向递进,小二度横向连接的音位排列,是参照和吸收十二平均律扬琴的优点而设计安排的,所以,它们的半音排列颇具规律性。这为402扬琴中低音区的转调和半音演奏创造了有利条件,使之在该区域内能同十二平均律扬琴一样,用同一手法即可自如地演奏各种调性的半音,非常简便。

最初的402扬琴,其低音码的下方音位只能用变音槽调成“音阶式”,F-B这四个音之间是没有半音的,无法演奏完整的半音阶。但在几之年后,“改进型402扬琴”在右下方增设了一小段半音码,健全了低音区的半音,解决了转调和半音问题。

虽然,402扬琴半音齐全,音位排列也比较规范,但是,在二十几年的普及使用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它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高音区音位排列较乱,缺乏规律性,在转移调性、演奏变化音时有障碍,甚为不便。

由于402扬琴高音区(#f2—a3)呈“自然音阶式”排列,大二度夹着小二度,所以,半音排列缺乏规律性,各调音阶排列也各不相同。在以前,中国传统音乐多用自然音阶,转调的情况较为少见,也很少使用变化音,即便20世纪90年代的扬琴曲都较少应用转调,偶尔遇到转调的情况也主要通过推动变音槽降低或升高半音来实现。所以,402扬琴高音区“音阶式” 音位排列所带来的问题在当时还不大明显。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扬琴作品,一首乐曲当中不仅会出现频繁的转调,而且还大量使用变化音和半音阶,由于在演奏中变音槽并不能一步到位,难于适应快速转调。因此,变音槽不再作为临时转调的工具,而是逐步形成了固定音位的演奏习惯。这样,半音排列不够规则的高音区,一旦需要临时转调或演奏变化音,双手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交叉或远距离跨越的问题,这使得高音区的演奏十分复杂,不能象在中音区、低音区那样轻松自如地弹奏半音阶和进行转调,尤其是在演奏速度很快时 技术难度就更高了。此外,由于现代扬琴作品在选题上非常广泛,表现内容很丰富,不仅重视旋律线条,同时也很注重和声、织体的运用,对音域有更高的要求,而402扬琴现有的音域范围给现代扬琴音乐的创作带来了一些限制。

三、402扬琴的应用价值

面对当今丰富多样的现代扬琴音乐,402扬琴的音位现状确实显得较为滞后,高音区半音音位的规律化和整体音域的拓展成为当代中国扬琴音位改革的重点。近二十年来,围绕着这两项问题所进行的改革也从未停滞过,各式各样的扬琴新品种不断地涌现。然而,尽管这些新型扬琴被研制出来后,它们的高音区完全按照十二平均律的方式排列得更規律、更科学合理,音域也更开阔,但其一直无法动摇402扬琴的主导地位。时至今日,402扬琴在中国仍然是普及、使用率最高的扬琴品种。那么402扬琴到底有何优点使之无可替代?对它音位排列方面的不足之处到底有没有办法解决?

首先,我们知道,中国民族音乐很少使用半音阶和十二律,而是以五声音阶、七声音阶构成的音乐为主,旋律性强,鲜明动听,平易近人。中国扬琴从古至今都沿用“音阶式”音位排列正符合这种音乐特征,用它来演奏中国民族音乐作品最为合适,也最为方便。而且,中国扬琴中的一些传统技术、传统技巧,如滑弹、滑颤、刮奏、上下滑拨等只适合在高音区的纵向自然音阶,即“音阶式”排列的音位上演奏,若要更改这种音位排列,这些富含民族特色、深受群众喜爱的技术、技巧就会全部消失,这便是保留402扬琴左侧高音区“自然音阶式”排列的一个重要原因。“音阶式”音位排列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

其次,402扬琴在传统扬琴的音位排列形式上经历了“小转调扬琴”“大转调扬琴”“401型扬琴”再到“402型扬琴”逐步改进、发展而成。可以说“402扬琴”是对中国传统扬琴的继承和发展,它符合传统扬琴的音位排列原则,也使得无论是专业扬琴学习者还是业余爱好者,在每一次改革后都能很快地适应基本的演奏方法。而其他一些改革后的新型扬琴,由于过分追求十二律的规则性,改革幅度太大,结果导致与人们原有的演奏习惯相去甚远,也脱离了传统手法,这一问题直接影响到新扬琴的使用和推行。

此外,要拓展402扬琴现有的音域,这种想法虽然很好,但实现起来阻力很大。由于音位增加而造成琴弦多、拉力大,除琴体更易变形开裂外,琴身也要变大、变重,这样一来携带也不方便了。而且,琴弦太多,干扰也会增加,导致演奏难度增大、杂音多等问题。而现在的402扬琴,琴面相对简洁,这不仅有利于演奏和携带,也有助于音质、音色的优化和发挥。因此,402扬琴的音质纯净,音色清脆明亮,悠扬动听,保留了中国扬琴原有的音色特点,符合人们对中国民乐的审美需求。

目前的402扬琴(改进型402扬琴)从E—a3几乎包含了这一音域内所有的半音,且中音区与低音区c——#f2的音位全部呈“横五纵二”的规律排列(纵向相邻均为大二度,横向均为纯五度),各调演奏手法统一。另外,从#g到e2还设有十二个二位音,供演奏需要时选择使用。因此,即使不使用变音槽,402扬琴的中音区以及低音区都能轻易地演奏十二个调以及各种变化音。缺点在于高音区的音位排列分散无序,规律性差,转调的技术难度较高。但事在人为,只要演奏者基本功好,音位娴熟,技艺精湛,一些含有半音阶或快速半音化旋律的高难度乐曲亦可完美地演奏出来。

《野蜂飞舞》是一首由西方管弦乐移植到扬琴上演奏的作品,其中有大量的变化音进行,高音演奏难度较高,如谱例1,高音部分的变化音很多,但由于402扬琴高音区半音排列不规则,所以,左手要不断地进行快速的远距离跨越,音准很难把握。但这样的问题并非不能解决,如果反复训练这一部分,达到高度的熟练,即可流畅地演奏出来,将蜂飞舞的景象描绘得惟妙惟肖。

再如,中国现代扬琴作品《海燕》,它的快板部分几乎全由半音阶组成,频繁使用高音区且速度极快,对双手技术极具挑战性,通过勤加练习攻克这一技术难点。用402扬琴演奏《海燕》,音乐充满动感,将海燕与暴风雨搏斗的场面以及它不屈不挠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另外,还有如《林冲夜奔》《川江韵》《竹林涌翠》《黄土情》等作品,它们的快板部分的高音区也常使用半音阶和变化音,这些极为经典的扬琴独奏曲,用402扬琴也完全可以生动、形象地表现其内容。所以,就当前扬琴音乐的发展而言,402扬琴还是基本能够胜任的。

402扬琴集众多演奏家、改革家及制作技术人员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它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延续与再创造,它的音位排列不仅保留了中国传统扬琴的独特艺术个性与风貌,而且结合运用了现代十二平均律扬琴的优点,是中国扬琴改革的成功典范。虽有些许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毕竟是白璧微瑕。总的来讲,利远大于弊。

参考文献

[1]李玲玲.扬琴改革的历史和思考[J].中国音乐,2014(01).

[2]王义茹.20世纪我国扬琴形制改革与音乐创作之关系[J].人民音乐,2008(08).

[3]赵新芝.扬琴在中国的发展历程[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4(09).

[4]李向颖.中国扬琴艺术发展五十年[J].中国音乐学, 2001(01).

[5]杨竞明.谈变音扬琴及改革新尝试[J].乐器,1983(03).

作者简介:刘筝(1979—),女,汉族,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扬琴专业讲师。

猜你喜欢

二度扬琴音阶
大小调五声音阶,来了解一下
和声小调音阶
对称音阶(Symmetrical Scale)解析
浅析中国扬琴乐器改革历程
图说·“梅”开二度
沪指二度回升 逢高宜减仓
浅谈中国平均律扬琴
剪辑
我的扬琴学习大法
编钟、音阶、和声与数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