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高职高专语文课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2018-05-14陈燕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1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传统文化

陈燕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也提高了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高职教育作为技术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能够有效地为社会提供优秀的人才。对高职专业教育来说,语文作为基础课程之一,在语文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重点探究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传输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进而分析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高专语文课程中。

[关 键 词] 高职高专;语文课程;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可行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2-0068-02

高职高专教育是一种介于本科和中专之间的一种职业教育,其有着非常鲜明的专业性。高职高专教育强调专业素养,但是如果过于注重专业素养而忽视了人文素养,对学生未来有着很大影响。思想决定着行动,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加强人文教育工作,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复合型人才,保证学生不仅会做事,而且会做人。基于此,需要我们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和语文学科的融合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这样才能够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高专语文课程中的可行性分析

对传统文化来说,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民族祖辈所遗留下财富,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不断地推陈出新,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流传至今。其中,不仅包括非常著名的语言文字和文学著作,同时也蕴含着非常积极的人生智慧和处世哲学。在当今语文教学中,在语文课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非常好的便捷性和可行性。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所应用的语文材料不尽相同,但却是万变不离其宗,在语文教材中很多中国古典文学著作也非常多,其中也不乏有很多著名的文学作品,既包括史学类、医学类、文学类、军事类等内容,也包括李白、杜甫等诗词歌赋。这些内容对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着重要意义,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学生来说,加强传统文化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学生未来步入社会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要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必须强化大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以国家情怀作为教育根据,并辅以社会关爱教育、人格修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一)国家情怀

我国是历史大国,作为华夏儿女我们必须爱国。因此,热爱祖国是每个人最为基础的情怀。从古至今,很多爱国人士的事迹都广为传颂,如顾炎武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屈原提出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些爱国人士不胜枚举。人们在爱家乡、爱人民时,同时也会受到他人的爱戴,让这些情感与爱祖国一脉相承,构成一份真挚、朴实的情感。教材中也不乏毛泽东的《七律·答友人》、郭沫若的《炉中煤》等,这些作品涵盖了古代和现代,题材也非常丰富,可读性非常强。因此,为了能够全面发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作用,教师需要重点关注这些传统文化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让学生切实感知到爱国情怀,并将这份爱国情怀转化为动力。

(二)道德修养

对当今大学生来说,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是重中之重,并且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也非常注重培养道德修养。高职高专教育不仅是为社会提供高技术人才,同时也包含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并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同时,“明德”作为大学教育中让学生“达善”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掌握“明”与“德”的含义,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在家庭生活环境中,需要孝敬父母、爱护兄弟姐妹。(2)在校园环境中,需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班规,团结同学、尊敬老师。(3)在社会层面上,遵守国家法律、社会公德、企业制度,要求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余热重义轻利、造福大众。

可见,道德修养教育涵盖了学生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并且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如何做人、做事,如何成为一个好儿女、好学生、好员工,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道德修养教育的积极作用。

(三)人文精神

众所周知,当今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国家发展的巨大驱动力,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科技。一个国家如果缺乏现代科学或技术落后,那么这个国家不堪一击;但是,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传统文化的精神支持,缺乏相关的人文精神支持,本身就缺乏竞争力,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对当今大学生来说,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大学生的内心产生了变化,浮躁、见利忘义等思想层出不穷。因此,语文课程教育中,我们必须全面开展人文精神教育,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人情与人性

人类之所以被称之为高等动物,就是因为人类有人性和人性,如果一个人没有达到做人的底线,都会采用“没人性”“没人情味”等词汇来形容。如果学生缺乏人情和人性,那么学生就无法与人和谐相处。高职高专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有很多讲述人情和人性的文章。例如,表现人性的有《风波》(表达出普通民众愚昧冷漠)、《围城》(表现上层知识分子的狡诈和虚伪);表现人情的有《春江花雪夜》(游子思妇)、《饮马长城窟行》(夫人思夫),这些内容都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人情、人性的载体。教师在和学生之间沟通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洗礼学生的内心。

三、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职高专语文课程中的方法

(一)将古代文化和当今文化结合

现在流传的中国传统文化,都已经经历了上千年的洗礼,在不断淘汰和革新中实现文化流传,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与特定时代有着一定联系。在开展高职高专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解释传统文化的含义,同时也要注重联系到当今的社会生活。例如,在《大同与小康》教學中,为了能够让古今结合,可以引入相应的古代作品,如《管子·牧民》,突出其中的礼、义、廉、耻。让学生能够在对待他人和对待社会人群,都要以礼相待;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义气,能够捍卫正义、助人为乐;在生活中能够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为了能够在社会中树立正气之风,要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做人善恶,要贯彻扬善爱国的情感。通过融入传统文化作品内容,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到古人的思想,同时也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深度。

(二)加强与国际文化的融合

在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我国本土也充斥着大量的西方文化,这就需要我们客观看待西方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加强中外文化的结合,更加符合当今大学生的审美观,让学生以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例如,在讲述《赵氏孤儿》的结尾时,为了能够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性,需要教师在讲授“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同时(中庸和谐的中华哲学思想),也可以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进行对照,这样即可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悲剧往往都会带有一定的喜剧色彩”,并且大结局多是以好结局为主,这是为了表达中华儿女对和平的向往,其中含有更加深层次的文化因素。当然,我们也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创作的其他渠道和方法,像是《哈姆雷特》的悲剧色彩,一悲到底。

(三)延伸课外教学内容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讲述所有作品、阐述所有民族文化精神,并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无法对这些知识全部吸收,更不用说内化于心了。因此,我们也要借助教材外的内容。在学习完一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阅读内容,在信息化的今天,学生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即可免费阅读绝大部分作品。笔者在讲授完《北方》(艾青)后,向学生推荐了《我爱这土地》,这样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爱国情怀。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更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笔者安排学生每周抽出两个早自习朗读国学经典,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知识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校园活动,特别是关于中华文化的讲座,如果学生在讲座中发言积极,笔者会在平时成绩上加分。此外,也可以让学生开展一些社会类型的活动,例如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题展开社会调查等。

(四)中国传统文化和学生专业结合

对高职高专教育来说,专业教育依然是核心内容,这也是高职教育的宗旨。大学语文课程并不是专业课,而是一门基础课或公开课。因此,教师无法和学生时时刻刻联系,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正确地找到一个度,也就是适当与学生加强联系,根据学生的特点,找出中国传统文化和学生专业之间的契合点。例如,在讲授《论语》“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笔者告诫学生一定要不断地积极进取、自强不息,要能够依靠自己、不能无所事事。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离开校园后也能够积极向上。同时,当今很多大学生都有“金钱至上”的心理(对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颠沛必于是。”),在面对物质诱惑时,笔者让学生主观地谈论一下自身的想法,并讲清楚其中的利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特别是自律自省,要求学生能够脚踏实地做人做事,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是祖先给我们后辈留下的丰富遗产,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必须要能够弘扬、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并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特点合理的将其应用到语文课程中,这样出了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让学生能够在当今的社会中熠熠生辉、发光发热,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方梅.论高职高专语文课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J].中国培训,2015(22):1-2.

[2]王小漳.浅谈中国书法在高职高专藝术类课程中的作用[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1):102-104.

[3]熊菊香.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1):180.

[4]陈小梅.基于儒家传统教育的高职语文教学优化思考[J].时代农机,2016,43(10):118-119.

[5]郭海凤.探究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问题、归因及对策[J].亚太教育,2015(22):174.

[6]史伟.国学经典融入《高职语文》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语文建设,2014(29):4-5.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谁远谁近?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少年力斗传统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清明节的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