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2018-05-14张小艳
张小艳
【摘要】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对于提升人的人文素养以及道德品质的重要作用和价值。语文又是一门文化,许多语文课文都是从优秀的中华典籍中遴选出来的,是经过时间检验的最好的文化载体。唐诗、宋词,以及各种寓言故事,都充满深刻的人文情怀和思想寓意,是学生感受传统文化、认识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依托。本文旨在对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进行研究,以更好地促进传统文化在语文中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传统文化中隐藏着中华精神和灵魂。随着国学的普及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价值日益被现代中国人所接受和认可。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民族自豪感,有助于身心的修养和完善,并帮助学生树立中国人特有的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观念,做一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好学生。
一、注重深入阐发
语文课文很多都是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思想丰赡的文章,其本身就含有传统文化的因素。尤其是一些名家作品,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由于名家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其笔下的文字往往显露出非常浓厚的传统文化。比如鲁迅,正因为其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异常深厚,所以文章才会那么有深度,读起来那么有嚼头。教师在教学语文课文时,绝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字词语句以及思想大意的解读,而是要带领学生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在语文中的呈现,深入挖掘和阐释,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
比如《游山西村》这首诗,充满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比较崇尚的一种精神。但是如果只是满足于这样的理解,就未免过于肤浅。因为表达乐观向上的课文很多,而这首诗不过是以诗的方式呈现出来罢了。教师在教学这首诗时,就要在熟读甚至背诵的基础上深入阐发,把当时陆游写这首诗的心境告诉学生,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作者的遭遇进行深入细致地讲解。这样,通过陆游的遭遇,学生才能从这首明净畅快的好诗中感受到其所要传达的真正要义,对古代中国人逆境之中依然泰然自若、拼搏进取的处世态度产生由衷的向往之情。而这种积极乐观的拼搏精神,正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二、注重结合生活
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虽然有很多益处,但是也面临一定的困难,其中和语文脱节、和生活脱节就是传统文化不能在语文教学中很好渗透的原因所在。所以,结合生活是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毕竟不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如果不注意结合生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就不能深入。生活在语文和传统文化之间能够起到很好的桥梁和衔接作用。
比如在教学《爱莲说》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都谈谈莲花在他们心中的感受和认识,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见过的莲花的样子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莲花洁白,有的学生说莲花香气扑鼻,有的学生说他喜欢莲花,因为莲花浑身是宝,莲子莲心,莲叶莲藕,都可以吃,可以泡,可以入药,等等。然后当学习完这篇课文之后,再让学生谈一谈,看看学生的认识有什么提升。這次学生的认识有了很大的飞跃,不再局限于莲花的形态和样子,而是开始关注莲花的精神。在此基础上,教师就要结合课文,把莲花的君子品质进行综合归纳,比如洁身自爱,比如坚贞不屈,进而引出中华传统士大夫所以“独爱”莲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这篇课文表面写的是莲,其实质是在说莲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是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们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至此,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才可以说是透彻的。通过结合生活,最后引出传统文化和精神,使语文课堂和传统文化相得益彰。
三、注重榜样力量
拉近传统文化和学生距离的最好方法,莫过于作为语文教师,通过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进而在语文教学和生活中为学生树立一种良好的传统文化形象,举手投足和言辞修为,都是仁义礼智信的人师,都是温良恭俭让的示范。这样,学生就会在语文教学中受到潜移默化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也会浑然天成,没有突兀感。
比如在教学《过零丁洋》时,教师就可以穿上长袍,满面戚容地走上讲台,举目四望,背手独吟这首诗,在沉郁顿挫的情感中,把这首诗所饱含的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将这些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崇高美德,淋漓尽致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四、结语
语文和传统文化的关系非常紧密。教师作为语文教学的引导 者,肩负着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教师一定要认识到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自觉加强语文和文化修养,使语文课堂不但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课堂,而且也是学生接触和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课堂。
参考文献
[1]齐丽军.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中华文化的引入与教育方式创新[J].信息记录材料,2018(8).
[2]李玉琴.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J].学周刊,2018(21).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