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青少年群体特征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2018-05-14申冰

工业设计 2018年2期
关键词:文创产品青少年

申冰

摘要:促进青少年更好成长、更快发展,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如何引导青少年走进博物馆,走进五千年的中华民族背后的历史与文化,使博物馆真正成为青少年学习的第二课堂,成为青少年感知历史、认识现在、探索未来的重要文化场所,是我们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博物馆文创产品作为承载文物背后文化理念的符号,是一座良好的沟通桥梁。本文以青少年群体为研究人群,以博物馆馆藏文物为研究主题,在文化产业发展的热浪之下,以当前博物馆开发现状为基础,以优化青少年文化环境、传播传统文化为目的,对青少年群体特征,文创产品的开发方向及设计策略进行多方位的研究。

关键词:青少年;文创产品;洛阳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码:1672-7053(2018)02-0027-02

1 青少年群体作为文创研发的对象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促进青少年更好成长、更快发展,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不同的行业领域对青少年年龄的划分有所不同,本文针对青少年的受教育水平,将研究目标定义为12-22岁人群。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群正处在中学和大学的教育之中,是儿童到青年的一个过渡期,也是个体身心发育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阶段。这部分人群属于95后和00后,出生在中国社会变革翻天覆地、网络发展日新月异的特殊时代,成长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群体特征。近些年来电视、网络、广告、流行音乐渐渐取代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文化传统,成为青少年最主要的社会工具。由于所处的环境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青少年不仅仅与传统文化日渐疏离,在生活当中也频频出现消极倾向。

自博物馆免费开放以后,参观人群中青少年群体的数量大幅增加,作为博物馆的重要服务对象,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引导青少年走进博物馆,走进五千年的中华民族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如何使博物馆真正成为青少年学习的第二课堂,成为青少年感知历史、认识现在、探索未来的重要文化场所,是我们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博物馆文创产品作为承载文物背后文化理念的符号,是一座良好的沟通桥梁,通过文创产品的研发,将文物的的深层次内涵以及文物背后的文化赋予在文创产品之中,将展柜中严肃的文物以一种更易被接受的方式走进青少年的视野,将高高在上的文物转化为生活用品,即满足了青少年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又可以通过文创产品延续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2 洛阳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洛阳是一座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十三朝古都,洛阳博物馆收藏了洛阳地区的各类珍贵文物,上自史前,下迄明清,馆藏文物40万余件,展出文物1.1万余件。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在国家文化强国政策的鼓励和推动下,在文化产业浪潮影响之下,洛阳博物馆也逐步重视文创产品的研发,挖掘、保护和传承千年古都洛阳厚重的文化,目前洛阳博物馆的文创商品研发正处于起步阶段。

1)品类不多、工艺传统。洛阳博物馆内现有销售的商品主要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唐代三彩仿制品,价格偏高。(2)现代三彩釉画,三彩釉画题材多为十二生肖、牡丹花等题材,与馆藏文物结合并不密切。(3)青铜器仿制品,其中有以东汉石辟邪、夏代乳钉纹铜爵等馆藏文物为原型的仿制品,但还有一些其他知名文物如马踏飞燕、编钟等为原型的仿制品。(4)传统的音像书籍等。 2)萌系产品过多,容易审美疲劳。国内多家博物馆在进行文创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为了获取大众的关注,让历史人物、器物来“卖萌”,将讲究高度与水平定位的历史人物硬摁在地上“亲民”,拉低了博物馆应该坚守的文化高度,导致市面上萌系的文创产品过于泛滥,如何把握好文物卖萌的分寸,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3)同质化较为严重。博物馆商店中充斥着一些与各个景区外商贩兜售的钥匙扣、挂件、梳子等,与市场上销售的义乌小商品并无二样,无法体现出馆藏文物文化,急需优化。博物馆现已针对镇馆之宝“辟邪”,开发出一系列文创产品,但在博物馆商店并无销售,只在淘宝网店上出售,同时也出现同质化严重、类别较少的缺点,应将更多文物加入到产品开发的阵营之中,加快产品开发速度及更新换代速度。

4)价格略高。由于品类问题,文物仿制品的价格略微高昂,更适合有一定收入的群体。青少年群体无经济基础,购买力不强,价格略高的产品购买量不高,价格低的产品质量不能得到保证,易用性略低,应平衡好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开发出物优价廉的文创产品。

5)互动性、可操作性和可玩性较差等。目前的文创产品多为馆藏文物图形化、平面化的转移到产品之上,让青少年被动的接受馆藏文化,不能产生互动,购买原因可能仅仅是因为样式的新颖时尚,并不能引导青少年通过文创产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探索文物背后的故事及文化。

3 针对青少年群体特征的文创产品研发

青少年群体是特立独行的,若要研发受青少年好评并激发其购买欲望的文创产品,就要在不断创新避免审美疲劳的基础上,注意价格问题、质量问题与实用性问题,形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文创产品当中的教育意义与文化传播意义,将河洛地区的文化遗产与青少年的生活、审美、需求对接起来,成为青少年继承、发扬和创新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引导青少年更好的学习、了解河洛文化。

1)文化性:文化创意产品是文化和创意的结合,文化应放在第一位。正如大英博物馆文创开发负责人约翰-罗伯特所说.“我们遵循的原则是,避免因为新潮设计而使衍生品带有廉价的消费质感、丧失文化的本性品格。”文创产品的设计应该保持对文物的敬仰和敬畏之心,努力探索文物背后深层次的文明和文化内涵,不能只停留在对镇馆之宝形象浅层借鉴的阶段,不能随波逐流,干篇一律的賣萌。北京故宫博物馆以世界读书日为主题,以清宫所收藏的《天禄琳琅》珍籍为灵感,研发了天禄琳琅文具礼盒套装。“天禄”为汉代贮藏典籍的宫殿,与世界读书日的主题相吻合,同时也为辟邪神兽。与“鹿”同音,因此套装融入梅花鹿的元素,将此概念具现化,以笔记本、书签、笔盒、印章等文具用品为载体,为爱读书的“琳琅”(指优秀杰出人才)献上一份厚礼。利用文物讲好中国故事,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赋予产品文化生命,才能使青少年群体更好的了解自身的文化基因,更好的关注传统文化。

2)趣味性:青少年群体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接受程度较高,爱好、选择广泛,青少年的消费特点是自主性强且消费意识强,喜欢“潮”、“萌”、“酷”、“搞笑”等流行元素。由于心理状态的不稳定性,以及在消费上缺乏计划,极易产生消费冲动,文创产品的消费是典型的感性消费,趣味性是能够吸引青少年眼球的重要特性,进行创意的时候要突出“有趣”的特点,创意的将文化内涵融入产品设计中,就能够赢得消费群体的青睐,赢得市场。

3)独特性:新媒体时代的青少年群体有全新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他们追求个性,偏好小众化或反从众。文化创意产品不是普通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应打破惯性思维,更不应跟风模仿,虽然“萌系”产品能够引起共鸣,有相当一部分市场,但是这类产品的设计、品质都偏低,“萌系”产品不应成为主轴,应该以设计艺术品的思维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融合绝妙的创意、合理的艺术元素、多变的色调、精巧的构图、全新的技术和材料等多种因素,才能创作出唯一的、独特的文创产品。

4)實用性:精致的、实用的创意才更有价值,“概念”和“创意”固然重要,然而实用性和优良的品质才是商品销售的保障。对于青少年群体来说,他们更愿意接受参与性更强的体验性消费,也就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够通过文创产品的使用或某些特质来满足自身的现实需要。例如故宫博物馆开发的“万不可与人知道”、“朕这一年”等手账系列,苏州博物馆开发的“烟云过眼”眼罩,三星堆博物馆开发的青铜面具类饼干、巧克力等食品。将高高在上的文物转化为日常用品,在反复的使用过程当中,既可以延长自身对文创产品的体验经历,又可以强化消费文化的快乐感受。

5)经济性: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文创产品多数存在溢价太高的问题,对没有经济基础的青少年群体来说不容易被接受。打上文创的标签后,销售价格是普通同类商品的一倍甚至几倍。虽然创意是无价的,但是过高的价格会使没有经济基础的青少年望而远之,不利于产品的销售,也不利于文物文化在青少年群体的传播,在文创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平衡好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开发出物优价廉的产品。

6)传播性:青少年群体不止是博物馆文物创意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更是主要的传播推广群体,对于这一产业而言有着重要作用。青少年消费心理具有两面性,既具有追逐个性的一面,也有趋同共性的一面。这部分群体是网络上的活跃者,通过社交媒体和电商渠道来进行社会化营销,制造话题,才能给产品带来更多关注。201 3年台北故宫博物院研发的“朕知道了”皇帝硃批纸胶带曾被热捧成为一个现象级事件,42元一盒的纸胶带被炒到近百元,一度还抢不到货,年销售量超过18万件,北京故宫的“朝珠耳机”、“奉旨旅行”腰牌卡、顶戴花翎官帽伞、“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折扇等产品推出至今一直就受到年轻人的追捧。“朝珠耳机”还一度成为2014年中国最具人气的十大文创产品第一名,一件具备话题性的文创产品,更容易成为“爆款”。

4 语

博物馆文创产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实有力的桥梁,于细节之处传播展示着传统文化的力量,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一位成长中的青少年。博物馆文创产品不单纯是博物馆藏品以及思想的延伸,而是塑造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活化博物馆与青少年观众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发展未来博物馆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邹玉洁.博物馆文创产品与青少年价值观的研究[J].商业文化,2015,(4):131-132

[2]李宁.博物馆文物创意产品开发研究——基于消费者市场细分[J].经营管理者,2011,(1):355-356

[3]苏杨.新媒体与年轻网民及其社会阶层的形成[D].长春:吉林大学,2008.10-13

[4]黄美贤.台湾地区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理念与实践[J].东南文化,2011,(5):109

猜你喜欢

文创产品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创产品意义重大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传承与创新
苏州昆曲文创产品的再设计研究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民族元素在文创产品中运用的教学改革
基于游客视角下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与营销研究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