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共享经济模式下共享电单车的发展现状及间题对策

2018-05-14刘松洋兰玉琪

工业设计 2018年2期
关键词:共享经济发展现状对策

刘松洋 兰玉琪

摘要:共享经济是互联与物联时代下的一种基于闲置资源共享的商业模式。这种新的共享经济模式,已渗透至出行、住宿、餐饮、服务业等多个领域。本文以共享经济视角做为切入点。首先,对共享经济及共享电单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阐述,对共享经济的发展以及共享电单车的现状进行全面剖析。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指出共享电单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最后,本文对共享电单车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与说明。

关键词:共享经济;共享电单车;发展现状;对策

中国分类号:TB472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码:1672-7053(2018)02-0014-03

共享出行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竞争阶段,面对越来越多的共享交通工具,大众出行选择的范围也大大增加。共享电单车的出现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另一种解决方案,然而,相比于顺风顺水的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却走上了一条坎坷的发展道路,高于共享单车的成本、复杂的换电方式、更为严格的政府监管都成为了共享电单车的发展阻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存在即合理”,电单车的发展是必然的。然而,发展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目前共享电单车市场正处在激烈的竞争阶段,产品与用户间的问题频发,行业内部也在不断调整。因此,为了共享电单车能够找到适合发展的突破口成为一个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共享经济的定义与特征

1.1 共享经济的定义

“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又称分享经济,其实质是使用权的共享。共享经济属于“互联网+”经济模式的一种,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商品和服务的闲置资源在不同主体间进行共享的经济模式。

1.2 共享经济的基本特征

1)使用权逐渐替代所有权。共享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使用权代替所有权。采用以租代买、以租代售等方式让渡产品或者服务的部分使用权,从而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以共享单车来说,你不需要拥有这辆单车,但是,你可以拥有这辆单车的使用权,完成起始点到终点的出行。

现如今,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人们对物品的使用和体验比长时间拥有的和闲置的更感兴趣,并且在许多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上都能够看出这种核心思想。而另一方面,从人们对于共享经济模式的接受程度来看,注重高效、低成本、快速、多样化的消费方式可以极大节约成本。

2)简化共享媒介程序的共享商业模式。这种简化关系并不像解除一种复杂的公司雇佣合同,无论是你加入共享这个平台或者退出都很简单。在这种经济模式下,供需双方直接对话,打破传统商业模式的复杂过程,消除过程中的分销和渠道环节,拥有极高的沟通效率。简化这种复杂程序来实现平等与自愿,实现供需双方完全平等,形成公平、平等的交易氛围。

3)以互联、物联为核心的技术平台。共享经济模式依托于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发展。依靠网络平台,搭建了一条快速、高效、低成本的供需交易渠道,从而大大提高了闲置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并进一步为产业增值。只有通过今天互联、物联技术的创新才能实现大规模用户与用户、跨领域之间的连接。因此,在整个社会进入“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时代,共享经济企业应该正确的利用科学技术让用户的体验更加喻悦、便捷和高效、才能使共享经济在更多领域推广。

2 共享经济模式下的共享电单车的发展现状

2.1 市场分析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共享电单车品牌很多,竞争十分激励,在享骑电单车、7号电单车、觅马出行、电斑马等多家共享电单车在一、二线城市与共享单车抢占市场份额同时,其他共享电单车企业另辟蹊径,例如“租八戒”、“萌小明”、“筋斗云出行”等企业,选择在高校、景区等较为封闭的场所运营,以大学生作为主要的用户群体,采取定点还车方案。以萌小明电单车的调研为例,按每辆电单车的成本3700元计算,抛去车辆的折旧率30%,每辆电单车每天需骑4次才能达到盈亏平衡。

由此可见,规模效应只是时间问题。从未来的发展看来,如果企业的运维与电单车的生产成本能够有效压缩,再加上资本不断支持,电单车的投放量将大面积增涨。例如,享骑出行计划明年在上海投放超过15万辆电单车,覆盖4000个高频出行站点;蜜蜂出行将在2018年重点布局300个三四线城市,投放电单车的规模总计达到200万辆。因此就市场容量来看,共享电单车的发展空间依然有余。

另外,共享电单车市场竞争者数量多、竞争对手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大同小异,缺乏产品创新活力,市场份额不断被瓜分,市场的张力在逐渐收缩,从市场壁垒角度来看,共享电单车存在一些明显的进入壁垒,需要挂牌上路以及政策的支持。

2.2 产业链分析

传统电单车产业链基本成熟,无论从技术层面,制造经验上,资金方面,都为加入共享电单车有着充分的基础准备。同时生产加工方的供应衡量着企业的产能和更新换代的速度。共享电单车企业与生产厂家的合作方式由代生产向更深层次的合作发展。

物流连接过程中带来的问题以及寻找下游最合适的盈利模式仍需探索,而且在拓展盈利模式的同时需思考其可行性,例如电单车上投放广告会影响市容市貌,与景区、酒店、的合作会面临用户体量小等类似问题。

2.3 运营模式分析

1)研发阶段。成本主要为零配件采购、技术研发等费用,显然比传统人力自行车要高出许多。此外电池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如何研发出性能优良、安全可靠的电池也是体现企业道德与操守的关键。

2)运曹阶段。由于车辆的开锁等模块会涉及到通信运曹商,期间会随之产生网络费用。

3)维修保护。目前各共享电单车平台主要依靠互联网技术、人工调度及其按区域划分维修师傅看管的方式进行维修保护。在运维期间会造成零配件的修理、勞力、运输调度等费用的开销,除了车俩的制造成本以外,高额的运维成本也成为电单车企业共同面对的一大难题,而如何减少运维成本,提高运维效率需从技术研发、生产成本以及投放的布局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判断。

2.4 服务模式分析

1)目前,大部分共享电单车的注册方式为:下载APP或微信扫描车身二维码+手机号绑定+支付押金+实名认证,大部分押金为299和199元。

2)分析各类电单车发现,筋斗云和觅马出行的设计感较强。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

3)各大电单车平台中,享骑和7号电单车覆盖城市最广。

2.5 用户人群分析

1)用户年龄。经过调查发现,用户年龄主要集中在26-35岁之间,占比65%。36-45岁和25岁以下占比21%。主要以年轻的上班族、在校大学生等中青年为主,用户人群范围较窄,市场体量有拓展空间,如中老年客户群。

2)用户认知方式。主要通过口碑相传、看见停在路边或被人骑的共享电单车以及广告宣传等方式,以车辆的直观认知为主。

3)用户使用目的。

固定需求:上学、放学或上下班等情景,学校或公司到家,或到公交地铁站距离1 0公里以内,寻求高效经济的出行工具。

临时需求:逛街、园区、景区等中短途出游,临时突发情况等场景,寻求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

3 共享电单车存在的问题

3.1 诚信问题

故意损坏电单车。共享电单车面临盗损的问题远比共享单车严峻,有的电瓶被暴力拆卸带走,有的电路、电线被蓄意破坏甚至车辆的二维码被喷涂等现象时有发生。这种不良行为生动的说明了与共享经济相适应的社会文明“慢了一拍”。少数爱占便宜的人将共享电单车当成免费的公共产品,要么将其占位己有,要么对其进行肆意的破坏使用,才上演了这一幕幕的“悲剧”。

随着网约车、共享单车等互联网创新平台的出现,对传统出行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面对共享经济模式的挑战和压力,一些黑车和摩的司机难以适应,将共享电单车视为行业的入侵者和破坏者,对其进行破坏阻碍电单车的发展。这无疑是自私及其无奈的。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人们诚信的缺失和责任感的丢失,同时,共享电单车的发展对相关行业的冲击也应该是政府及企业关注的问题。

3.2 技术问题

3.2.1 产品的设计弊端,换电问题突出

以“享骑电单车、7号电单车、电斑马”为例,车身的重量大约在三四十公斤,搬运起来相当麻烦。在换电问题上,目前采用人工换电池做法,靠运维车定期不断进行维护,从这一点来看,电单车的运维成本也将远高于单车。

从美学角度看,整体车俩的造型风格不统一,车身尺寸过长,整体显得笨重,造成不良的用户体验,如:享骑电单车的电池位置安装在坐管后边,蓄电池裸露在外,没有将电池合理化的隐藏,由于设计的缺陷,失去了部分年轻化的消费者的青睐。

3.2.2 定位系统,App有待优化

通过调研分析,大部分共享电单车的App里的定位系统都有缺陷。App时常出现地图上有车,但实际上无车的现象。有时还会出现系统导航与定位错误。另外,打开App时,会有延迟、闪退现象,造成不好的用户体验。这都是定位系统中出现的问题。

3.3 社会问题

1)道路交通安全问题。随着共享电单车的飞速发展,从量变发生了“质变”,电单车的乱停放行为给城市的道路交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方面,共享电单车被随意的停放在机动车道上,造成交通不畅;另一方面,共享电单车在使用人年龄和前置车筐载人问题存在极大地安全隐患,再加上使用者交通安全意识缺乏,不遵守交通规则,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2)“潮汐现象”严重。所谓“潮汐现象”就是周期性的涨落现象,无论共享电单车还是共享单车都存在严重的“潮汐现象”。上班时间,车辆会被集中骑往公交站台,地铁站。这一方面造成了公交站,地铁站的拥堵,另一方面,也使其他地方车辆分布的减少,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下班时间,又经常会出现共享电单车稀缺的现象,在下班时间共享电单车都被骑到住宅区附近,使真正需要使用的人找不到车。

随着潮汐现象的加剧,必然造成更加严重资源浪费,车俩覆盖率下降,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运营负担,而且也降低了用户体验。

3.4 政府管理问题

1)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导致共享电单车的安全隐患问题和违规违章使用现象日益严重,主要体现在:(1)共享电单车遭到人为破坏现象。(2)个别使用者为了自己的便携而忽视公共利益导致电单车的乱停乱放,以及违反交通规则现象。(3)对共享电单车弱监督的运曹模式并没有能力保证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和车辆安全。因此,共享电单车日后能否健康的发展需要政府给出“一剂药方”,为共享电单车的发展保驾护航。

2)共享电单车的管理和规范。目前,我国关于共享电单車的相关管理制度还处于制定和实施阶段,缺乏完善的政策进行指导。另一方面,由于骑行人不固定,加上电单车自重大、速度快,发生事故会带来较大伤害和损失。而且,共享电单车的换电基站设施建设不到位,充电过程和露天的停放会影响电池安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4 共享电单车问题的解决决策及期未来发展趋势

4.1 共享电单车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4.1.1 企业从自身做出改变

1)如:企业应着力提高研发技术的能力和完善生产链,在降低共享单车的生产成本时解决车身过重问题;建立专人负责的换电管理团队;与渠道方合作或设计有线和无线充电桩,实现区域充电网络覆盖,为用户提供充电场景;鼓励用户回家充电,施行给予奖励机制;创新开发电池续航技术或选择较强的电池种类;创新电单车的结构,挖掘可利用的增量电池组的空间,使电池与车架一体化,增加产品美感等。

2)企业应解决和完善App存在的技术缺陷,优化自身的系统,对无桩停车的机制实施弹性化;对未按照规定停车的要进行App提醒,设定提醒次数,多次提醒无效后,由系统自动录入骑行者信息,如果下次此用户继续违反规定则开始收取一定超时费。

3)企业应积极与政府各部门沟通、配合,合理规划停车点和电单车的投放数量,减缓“潮汐现象”,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增加和其他共享电单车企业的合作,减少恶性竞争;创新生产技术,降低共享单车的生产成本;积极创新盈利模式,改变传统主要以租金来盈利的模式。

4.1.2 政府应该加强管理与政策支持

1)政府应完善共享电单车监管细则和相关法律。对企业、消费者进行指导及约束,明确犯罪事实的界定及处罚,尽可能的减少并控制恶意破坏的现象。另外,建立车辆信息管理系统更好收集用户使用车俩时的信息,帮助企业减少车辆恶性损坏、偷盗等情况的发生;加强诚信管理,规范用户使用行为,敦促企业建立健全的用户信用积分制度,鼓励群众举报违规、违法行为,让更多用户参与到监管当中。

2)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规范电单车的停放范围,所投放的车辆规模应以城市的车辆承载力相匹配;监管电单车企业严格把控车辆质量,必须符合新国家GB17761-1999标准一即《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规范》标准要求生产,并规定每辆电单车挂牌后方可投放市场。

3)政府应加强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充分运用共享电单车的运行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加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引领,对慢性交通网络和车俩停放设置提出相应的要求,指导各区规划建设慢行交通及配套措施;加大宣传力度,促进社会形成共享的氛围和意识;积极推动政府供给共享电单车的模式的解决方案。

4.1.3 提高用户的法制意识与自身素质

1)政府及企业应积极宣传以提高用户素质。通过媒体、广告等宣传方式加大对共享电单车的使用规范。

2)用户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形成规则意识,管理自己的行为,不做出破坏共享电单车的行为,自觉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交通秩序,用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的人。

3)用户应该增强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4.2 共享电单车未来发展趋势

1)更好的用户体验。随着摩拜、ofo等共享单车出行已成燎原之势,主要解决了3公里以内的距离,而共享电单车凭借电能驱动将出行距离延长到10公里,两种共享出行方案竞争日益激烈,面对共享单车占据了更大的市场份额、不断更新迭代单车新品以及资本的助推,给共享电单车的发展带来无形的压力与挑战。共享电单车要想在“别人嘴里抢饭吃”就要增加自身的筹码,将提升用户体验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不断进行软硬件一体化的创新研发,只有这样才能使用户的体验越来越好,最终为共享电单车提供强有力的竞争软实力。

2)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合理的城市布局规划。共享电单车入局较晚,还处于初期的覆盖阶段。无桩模式下的随取随还的用车方式引发的乱停乱放问题待续解决。全国各一二线城市的投放布局遇到当地政府的不鼓励发展,甚至停止投放与禁止投放,这些问题还需要与当地政府进行沟通、协商。所以先要在一二线城市站稳脚跟然后逐步扩展三四线城市,这样有利于共享电单车的后续发展。

3)更多使用入口。随着众多共享单车平台开通了与微信、支付宝、高德地图等互联网公司的合作,方便了用户用车途径。这种与线上O2O厂商合作策略不仅拓宽了企业的营销渠道,更多的是扩大了用户规模与自身的影响力。在未来,共享出行的使用方式也将变得便捷和多样化。

4)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扩展增值服务。随着共享单车、电单车的用户骑行轨迹逐渐趋于平稳,用户的使用频次增加,增强了周围的基础设施和商业中心等区域的关联性,使之产生极大的闭环数据价值。另外,当共享平台的使用用户达到一定数量时,会形成巨大的流量入口,其广告价值也不容小觑。

5 总结

综上所述:共享电单车所存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互联+物聯”的快速发展的时代下为共享电单车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所面临的问题还需政府、企业、用户以及社会共同发挥各自的力量,促进共共享电单车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J]李琨浩.基于共享经济视角下城市共享单车发展对策研究.2017,03

[2]侯长海.2016年中国共享单车市场分析报告2017,02

[3]张婷.共享经济模式下共享单车管理策略研究.2017,03

[4]贾海亮.电动自行车交通特性研究.2014

[5]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白皮书组委会.分享经济概念分析及影响研究,2016,04

[6]国家信息中心课题组.分享经济:全球态势和中国概览——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要点,2016,06

[7]徐渊.运营商布局共享经济的路径思考.2017,03

猜你喜欢

共享经济发展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共享经济的冷思考
“共享经济”在中国变味儿了吗
中国网约车的规制范式研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