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北传统村落景观要素解构与旅游重构探析

2018-05-14江晨昊洪子臻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3期
关键词:传统村落乡村振兴

江晨昊 洪子臻

[摘要]传统村落旅游产业的规划引导,不仅符合国民旅游需求向大众化、经常性的休闲度假游的转变趋势,且与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相互呼应,伴随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以桂北传统村落莫家村为例,对其风水格局、人口资源和建筑形态进行景观要素解构,综合资源特点提出以自然生境、景观风水、建筑空间三方面为重点的地区依托型传统村落旅游重构策略。

[关键词]传统村落;乡村振兴;旅游重构;莫家村

[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识码]A

莫家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雁山镇西南侧,是广西北部桂林地区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之一,地理位置优越,对外交通便捷。莫家村北倚雁山区行政中心,东临多所高等院校和多个旅游景区,距离桂林城区约25km,阳朔县城约40km。村庄东西两侧为雁山大学城环线公路和031乡道,并依托桂林-阳朔公路以及桂梧、桂林环城高速公路连接周边市县。

1 景观要素解构

1.1    风水及格局

1.1.1    传统风水。传统风水理论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理念,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背山脉为屏,左右砂石秀色可餐,前置案呼应相随,天心十道穴位均衡,正面临水环保多情,南向而立富贵大吉”。古人用“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来概括风水观念中选择城镇、村落、私宅、墓穴等基址原则和格局。莫家村坐落东北,面朝西南,良丰河流經莫家村在村西北形成莫家村湿地,水资源丰富,此为面水,在其东北方向为雁山大岭,此为背山。此外村中立有“泰山石敢当”石碑。在科学技术欠发达时期,带有风水色彩的石敢当常设置于古村落门楼边侧及村内水渠及道路旁,从表象看为避邪鬼之用,科学角度起到警示之作用,减少发生危险的概率。

1.1.2    格局演变。传统社会中,风水活动更多是为了迎合当地人的生活需要,诸如起地盖楼、婚丧嫁娶、庆典祭祀等方面,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的提升,原有传统建筑被集中安置的新技术工艺现代建筑所取代,传统的一些风水习惯渐渐失去存在的价值;再者,风水的实质更多是一种文化层面的意向体验,从现实形态上较难把握内在实质,随着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现代知识、西方思潮及自然科学涌入的新中国,这种注重客观普遍性、价值中立的现代知识型,显然与风水理论的知识方式有所冲突。

1.2    人口及资源

1.2.1 人口结构。莫家村传统的人口结构遵循宗族制度,由若干具有亲缘关系的家庭组成,同一宗族的成员拥有共同的宗庙、祖先、姓氏,在一定程度上共享财产物产,受宗族制度约束。随着社会结构的改变,宗族制度受到限制而削弱,人口结构也因产业的发展而呈现流动性。实地调研发现,这种人口结构的流动性改变表现为村庄的空心化,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人口空心化,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造成了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不合理分布。其次是空间空心化,村庄规划缺失使得聚落形态发展失衡,村庄外延的异常膨胀和村庄内部的急剧荒芜,形成了物理空间形态上空心分布状况。最后是产业空心化,莫家村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等产业扶持项目多围绕农地展开,缺乏以激活村内景观资源为目标的第三产业规划引导。

1.2.2 资源生境。莫家村周边田野河流环绕,远眺山地连绵,景色优美。村内景观资源种类繁多、数量可观且分布合理。莫家村传统的生态结构是宜居的,人与自然和谐、生境良好的。然而在自然条件逐渐恶劣和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的双重压力下生境退化的趋势依旧难以避免。村内农地荒废、污染,土地退化现象普遍;农居翻新、新房建造带来的大量建筑垃圾,未完善的公共设施,导致村庄的居住品质难以提升;村中的田塘由于富营养化污染,被大片的水葫芦所覆盖,村落中心的水体景观空间生境功能退化严重。

1.3    建筑形态和演变

1.3.1    分布及形态。整个莫家村分为东西新村和核心古村,古村呈东、西、东北组团式分布,新村建筑分别从东西两侧将古村包围,使得整个村落建筑群由东向西成一个弧形分布。老村核心区建筑形式多为桂北地区汉族传统民居,进深开间模式,体量均较小,调研为发现多进式大宅,少量建筑有天井。根据墙体的建筑材料可分类为泥质墙体和灰砖砌体墙两种,根据保护完整程度又可分为维护良好正常使用和年久失修坍塌两类。

莫家村古村内建筑数量可观,景观元素多样,文化特色鲜明,有不同时期的盖瓦马头泥墙、盖瓦马头砖墙,盖瓦手法和花纹雕饰有典型的徽派建筑支系中桂北汉族民居特点,在荒废的祠堂及居住建筑内存有精美的木制雕花门头、木制雕花檩条、木制雕花栏杆、浮雕石柱础,无不体现桂北本土文化特征。在调研中还发现村中均匀分布有多口古石井古石盘,历经百年依然在村民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作用。

1.3.2 发展演变。传统聚落建筑空间布局一般都倾向于聚集,住宅间巷道狭窄且闭塞。旧式民居建筑内部多为阴暗、潮湿、采光不佳,空间分隔、房间的应用已不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这也导致了莫家村在原有村庄布局的基础上衍生出了东部和西部两个现代农房聚集的新村建筑聚落,新村建筑聚落虽然多数采用了现代建造技术,但缺乏统一规划,村民各自圈地造房布置散乱,缺乏统一给排水设施,交通道路狭窄,风貌杂乱不一,欠缺景观美感。新旧交替技术更迭在缺乏有效管控的情况下,居住建筑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自然发展,产生了特有的建筑景观样貌。一户院落内同时存有红砖房、泥夯墙和灰砖墙共存材料砌筑的房屋。

2旅游重构探析

2.1方向选择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将伴随整个现代化进程。针对传统村落的地区背景与本土特色,规划引导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符合国民旅游需求向大众化、经常性的休闲度假游的转变趋势,更与乡村振兴战略相互呼应。莫家村整体生境良好,生态、植被覆盖率高,自然资源丰富,依托于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桂林-阳朔公路旅游黄金大动脉、交通要道带来的巨大的客源市场,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适宜开展生态旅游、文创旅游以及乡村休闲旅游,提供多元化的综合服务配套产品,丰富个性化选择,游客游有所乐。

2.2    控制重点

规划需要一定的原则、途径和方法,或者说是一种机理。机理是指为实现某一特定功能,一定的系统结构中各要素的内在工作方式以及诸要素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运行规则和原理。重构过程中的新乡土景观营造需结合地域特征和时代特征,避免因抛弃地方特色和单一化的发展模式而造成乡土特色的丧失。综合资源特点将莫家村的旅游发展方向定位于“地区依托型”的休闲创意旅游发展方向,以自然生境、景观风水、建筑空间三方面为重点控制重构的过程。

2.2.1 自然生境重构。进行系统旅游开发,重点进行植物景观造景,即生态修复工作。对于特定的场地及空间进行植物景观的处理,使得空间具有一定的寓意和情感就是植物景观意境的营造过程。通过植被修复,自然结合人工,营造符合生态循环的村落特色自然景观,确保景观系统发挥其应有生态功能,逐渐完善其景观功能,最后借由旅游开发和综合管理发挥景观生态的经济效益。

2.2.2 景观风水重构。风水作为一门古老的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现代的风水理论已经逐渐向科学的风景园林学科转变,结合了现代的景观建筑学、环境学等现代学科的理论知识,在莫家村的重新规划建设中,风景园林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传统的“天人合一”的风水观结合现代的旅游景观规划对莫家村的整体布局结构进行重构。

2.2.3 建筑空间重构。翻修祠堂、寨门、广场、牌坊等重要古建筑,对传统建筑符号蕴含的文化内涵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取并融入现代建筑装饰改造规划中,即对既有现代住宅进行适度适量的立面改造,同时打造半公共的、亲密的和熟悉的古村空间,使得居住环境的塑造符合传统和现代相互融合,符合人的基本行为规律,努力营造出一个舒适、宜游、优美且古今交融体验完善的居住空间,让古建筑焕发新的空间功能与活力,并利用领域感和场所感的心理因素来指导古村居住核心区内外空间环境的塑造。

2.3 發展路径

2.3.1    以雁山大学城为依托,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依托雁山高教区的大量高校学生资源,建设配套的旅游文化创意设施,如文化沙龙、摄影展览、农创产品等满足高校学生群体的需求,促进当地产业转型,增加居民经济收益。

2.3.2 以农业为基础,提升旅游活动参与性。将现有的种植产业化与规模化,集中管理。在村屯建设配套的旅游设施,改造老旧建筑,保留传统古建筑进行空间改造,建设体验性和观赏性强的游憩项目。提升旅游产品的丰富度,提高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在满足当地村民原有生活需要的前提下增加经济收益。

2.4 功能导引

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协调保护、利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努力维护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依据莫家村的资源品位、组合结构和开发利用方向,结合旅游潜在目标市场需求,可引导空间至两个方向。

2.4.1 古村文创休闲。空间组织:依托周边大学城的学生资源和桂阳公路旅游黄金干线的大量过境游客,以文创为抓手,古镇传统建筑群和周边田地为基础,开展文化创意项目开发,如艺术文创、 农业文创、大学城创意产业基地、文创创业园、乡土生活度假等。满足游客年轻化、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带动当地村民就业,拓宽收入来源。

2.4.2 农地田园体验。空间组织:以生态乡村特色风光为基础,利用大面积的农田资源,实现农业资源的多层次利用,在传统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增设迷宫、捕鱼等项目,丰富农业活动,同时提升整体景观的参与性,增加农业收益。还可利用特色稻田元素打造稻田酒店,增加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根据各功能区的空间位置、旅游资源分布特点以及不同分区的主导功能和产品项目建设方向,可规划新建及改造旅游项目13个(见表1)。

3 结语

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产业繁荣是基础,生态宜居是条件,乡风文明是根本,有效治理是保障,生活富裕是目的。五个目标是美丽乡村所涵盖的内容也是一种分层渐进的关系。莫家村景观解构与空间重构的讨论,重点保护以祠堂为中心的古建筑群落空间,合理修复改造生境与植物景观空间,结合传统风水与现代科学构建乡村旅游空间。通过生态治理、统一规划来带动传统村落景观空间功能的转型,延续传统文化的同时兼顾产业更新,才能从根本上完成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龚克,王翌铭.桂林湘赣系传统古村选址与布局对比初探[J].华中建筑,2016,34(09):140-144.

[2] 洪子臻,江晨昊,郑文俊.本土性传承与现代性适应结合的新乡土景观营造探析——以杭州市富阳区洞桥镇文村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8(03):135-136.

[3] 唐航星.中国古建筑选址研究——以桂林古建筑为例[D]. 南宁:广西大学,2005.

猜你喜欢

传统村落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从“传统村落”项目申报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