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叩问:走向教学设计的良性架构
2018-05-14莫字红
莫字红
赖格卢特在《教学设计理论与模式》中指出:“教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提出达到预期目的的最优途径。”教学设计的过程,是教师呈现思维、优化教学的过程,教师思考内容、角度、深度的不同,设计活动的方法、途径就会不同,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也会有所差异。
培养儿童科学思维品质,是小学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设计教学时,教师借助层层深入的科学问题,深度叩问“教的谁”“教的度”“教什么”“怎么教”,可以厘清教学思路,走向教学设计的良性架构,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发展。下面,我以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研究磁铁》一课为例作简要叙述。
一问“教的誰”:教学对象根植内心
教师常说“心中有学生”,这不是一句口号。是基于客观规律的教育理念。学生作为教学对象的客体和自我教育的主体。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诉求。不同的教学对象,会有不同的教学起点,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师唯有清晰自己“教的谁”,将教学对象根植内心,才能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清晰教学对象,教师需要不断自问:“孩子已经掌握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他们的学习习惯如何?学习的困难和障碍在哪里?”在问题解答的过程中,基于学生来设计教学。
《研究磁铁》一课具有广阔的探究空间和研究价值,磁铁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磁铁玩具、磁性黑板等磁铁制品五年级学生已不陌生。但多数没有深入研究过,对磁铁性质仅有朦胧意识,有些仅仅知道“磁铁能吸铁”。缺少直接接触和直观认识成为学生研究磁铁的障碍。为此,设计教学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材料,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玩磁铁”方式来接触磁铁、观察磁铁、研究磁铁。学生在不设限的玩磁铁活动中,观察现象、探寻规律、自我构建,认知由浅表走向深入、由片面走向系统,从而培养良好的实践能力和思维意识。
二问“教的度”:教学目标精准设置
崔允都教授说:“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解决的是教和学“度”的问题,是课堂40分钟可以达成的,是课程目标的分解细化,决定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制约着教学方法的筛选和运用,引导着教学环节的设计和优化,影响着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
设置目标前,教师应多自问:“我要教到什么程度?教学过程各模块要达到什么目标?”尽可能从课程标准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学内容出发来把握教学方向,让教学目标统帅并贯彻教学始终。课堂教学后,教师需多反思:“我想教什么和实际教学有怎样的差异?我教了什么和学生实际学到的有何差异?”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因课而异、因人而异,目标表述以准确具体、可操作、易理解为佳。
鉴于此,《研究磁铁》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我设置如下:1,通过课前分类活动让学生知道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2,通过玩磁铁游戏让学生知道磁铁有两极、能指示南北方向、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等性质,知道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是根据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的性质发明的:3,通过同一种磁铁玩法多操作几次,让学生掌握控制实验变量、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归纳磁铁规律的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4,使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研究磁铁,让学生能够用画或写的方式记录磁铁现象,乐意展示自己的研究发现。
三问“教什么”:教学内容合理把握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磁铁的学习内容为“6,5,1磁铁能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6,5,2磁铁总是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磁极,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活动建议是“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索,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教材上,《研究磁铁》一课安排了四部分教学内容:即认识不同形状的磁铁,探究磁铁的一系列性质,制作指南针或磁铁玩具,调查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面对这些教学内容,教师是全部地拿来主义、按部就班,还是审慎地取舍、重构?教师需要清晰“教什么”,深度叩问三个问题:“为什么要教这个内容(明确教的理由)?为什么要学(清晰学的原因)?什么已经不需要教了(实施减法操作)?”从而合理选择并安排教学内容。
关于磁铁,学生可以研究哪些内容?教师不妨在教学前画一画思维导图,列一列性质、应用等核心关键词。通过课前助学案调查学生已经掌握什么,对于“磁铁的别称是吸铁石”“磁铁能吸铁”这些普遍知道的就不列入教学内容。而对于多数学生没见过的形状各异的磁铁,多数不怎么理解的磁性、磁极等相关概念词。多数不知道的磁铁性质和应用,则列人教学内容,其中认识磁铁性质为教学重点。
四问“怎么教”:方法、环节优化选择
斯宾塞曾说:“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观察、探究、讨论是科学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可以基于学生发展,基于学科特点,基于教学内容,基于教师个性,从最初的学习模仿走向为学生私人订制的至高境界。
教学方法千千万。没有最好。只有更适合,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优化的教学环节是关键。面对教学设计各环节,教师应不时追问自己:“这个环节要解决什么特殊问题?去掉这一环节对整个教学有何影响?这一环节可能遇到什么困难或障碍?可以采取什么对策和方法?”一系列的追问让教学思路清晰、再清晰,教学环节优化、再优化。课堂教学的瞬息万变尽在掌握,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主张。
《研究磁铁》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我以玩中学、做中学为基本理念,采用启发式实验教学,设计了如下环节:一、课前反馈,呈现已知。课前发放助学案,学生未学先思。呈现对磁铁的最初认知。观察材料。把磁铁分放一处,感受磁铁形状的多样性。二、畅玩磁铁,构建新知。学生借助辅助材料“玩磁铁,找发现”。同一种玩法多试几次,在小组内展示新玩法、新现象或新规律,把“玩一块磁铁”和“玩两块(多块)磁铁”的记录分别张贴在黑板两侧,以便交流汇报。三、交流展示,发现规律。学生自由展示收获,不限制展示的顺序和内容,教师站在学生身后,适时引导关注共性,如学生展示吸铁现象时追问:“磁铁只能吸铁吗?磁铁必须与铁质物品直接接触才能吸引吗?一块磁铁上每一处吸引铁的能力相同吗?”引导学生在感知、追问、发现中促进思维从感性走向理性。四、梳理巩固,拓展延伸。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收获。分析调整板贴。整理思维导图,理清磁铁的别称、形状、性质和应用等一系列发现。全面整体地认识磁铁。课堂尾声,学生想办法判断黑色磁铁或单色断裂磁铁的未知磁极,学生习惯以颜色区分磁极,此活动有利于打破原有错误概念或问题思维,检验其学以致用、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善于借助层层深入的科学问题、严谨致密的逻辑思维,在千万次叩问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环节的过程中。在千万次追寻有效预设、智慧调控、反思实践的进程里,问清楚、想透彻。走向教学设计的良性架构,促进师生思维的品质发展。
(江苏省无锡市梅村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