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生辉的贺卡
2018-05-14房定乐
房定乐
一天清晨,我推开办公室的门,就在这瞬间眼前猛地一亮——办公桌上躺着一张精致的贺卡幽幽生辉,犹如窗外那一片绚丽的朝霞,我一下子沉浸在满室的五彩中。
翻开贺卡,飘逸的签名看来有些陌生。翻开记忆的长河,终于,顽皮而又可爱的一张笑脸在我的记忆中越渐清晰:圆圆的脸,水灵灵的眼睛,作业常常拖拉的“学困生”。看着这张贺卡,我惊喜中有些意外和茫然——这可是经常遭受我批评的学生啊!随后。贺卡中的附言揭开了谜底:“老师,如今的我已是一名重点中学的学生,我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您当初对我的评价——‘你是一位非常聪明的孩子,只是还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您的话给了我动力,一直激励我前进。”
这一句普通的评价。竟然在孩子的心中烙下如此深的印痕,不禁令我陷入了沉思:漫忆二十四年的教育生涯,我给了孩子们多少批评、多少鼓励多少和赞赏?我又给予孩子们多少希冀,又扼杀了多少颗稚嫩的童心?
这张精致的贺卡给我上了难忘一课:每个孩子都有优点,都有闪光的一面,只有当孩子的心灵深处受到触动,前进的动力便会被激发,空洞的说教此时便显得无力与苍白。它使我明白,触动孩子的心灵是挖掘其潜能、激励其成长的巨大动力。
贴近童心
小学生初入校园,知识有限。生活经验积累较少,常常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停留在表面,是较为肤浅的,脑海中出现的大多是比较直观形象的东西。他们中有的聪明活泼,但自控力极差;有的较为文静,但学习却又不尽人意……针对学生们的个性特征,品德教育要打动学生的内心,走进他们的内心最深处,首先要贴近童心,了解学生的需求、烦恼,给予学生全身心的呵护。帮助学生解除学习与生活的种种困惑。
曾经记得孩提时,觉得老师高不可攀,与自己的距离特别遥远,老师永远不会,更加不可能知道我心里的想法,受这种想法的影响,每次老师与我交谈,虽然目光注视着老师,可心中却是忐忑不安,老师所说的话都没听进去。我经常在心里说,要是将来我成为老师,肯定不可能这样。可是事与愿违,当我站在三尺讲台上时,特别渴望成为学生良师与益友,但是,又担心教师的威信扫地,经常是满脸严肃。以致于偶然笑一次,学生们竟然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般,向全班宣布“房老师笑了!房老师终于笑了!”面对现状,我不断反思,努力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课间,我常常和孩子们做游戏,找机会与他们交谈,渐渐地,孩子们跟我亲近了,教育收到了更好的效果。
尊重童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呵护孩童。”可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师道尊严”却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痕。课堂上,老师满脸严肃,甚至板着面孔。一副高高在上、不容侵犯的姿态,忽视学生是具有一定主体性的人。是学习的自主者。长期以往。学生的个性被压抑、抹杀,又怎能会进发出创新的火花?
现代,新课改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发展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就郑重地要求我们: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每一位孩子,无论其学习成绩如何,品德是否存在缺陷,其人格老师必须予以尊重。马卡连柯亦指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就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常常一句赞赏,甚至只是投去一束关怀的目光,都会成为他们转化的内部动力和进化药剂。只有在人格尊严和情感上,将学生看做是平等的朋友,学生自律的决心和信心才有可能被教师激发,尊重孩子的心灵,那就要求教师必须要用自己真诚的心灵去等待和感动学生,期待學生们的点滴进步,孩子们前进中的反复能够接受,最终,孩子们心扉的大门才会对你敞开。
呵护童心
叶圣陶先生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用手抓住一只美丽的公鸡,摁着公鸡的头,逼它吃米,可是,公鸡怎么也不吃。于是,叶老先生将手放开。大公鸡跑到米粒面前,一口一口地啄食起来。公鸡吃米尚且不能硬逼,我们面对具有各自个性特征的学生难道只凭几句话语、几节课就能成功吗?只有通过亲身实践,孩子们的心灵受到震动,激发出感悟的动力,才能真正领悟人生的真谛。
记得那年我教五年级,班上有一位学生叫刘伟,父母离异。家境十分贫寒。这孩子非常机灵但又十分调皮,喜欢捕水蛇等一些小动物吓唬同学,几乎每天我都会接到他的小报告,他也为此受了不少的批评。在他读小学的几年里,我每学期都为他申请学费减免,还经常赠送他一些学习用品。他也体会到老师的一片真挚的心,渐渐的,在教室里认真阅读、完成作业的次数多了,同学打小报告的次数少了。等到小学毕业时,他以全班第四名的成绩升入了初中。举行毕业典礼的那一天,他哭着对我说:“老师,您对我的精心呵护,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一个老师为自己的学生做了应该做的一切,却得到了学生如此的尊重,我的眼睛不由湿润了。今天,我早已不再贫穷,可我更富有的是拥抱一颗颗稚嫩的童心!这是任何物质财富都无法可及的!
(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