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2018-05-14王静李晨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思考高校

王静 李晨

[摘 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的重要举措,本文着手分析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关改善建议,以期推动我国高校双创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F279.2 [文献标识码]A

自从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首次公开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开始,这一关键词就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把亿万人民的聪明才智调动起来就一定能够迎来万众创新的新浪潮”。由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始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战略,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当今社会重视知识和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才能的新型人才是推动整个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动机,也使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为近年来亟待发展的新领域。本文将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高校双创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1 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

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专家柯林·博尔最早提出创业教育的理念。他提出在将来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掌握三本“教育护照”,而创业教育正是第三本“教育护照”。目前学术界还未对于“创业教育”给出明确的定义,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是指通过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和创业技能等各种综合素质,最终使被教育者拥有一定创业能力的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常被誉为“双创教育”,是指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规划需要,以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开拓型人才为目标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是一种要求更高的教育模式。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从二十世纪晚期才开始。曹胜利、雷家骕在《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中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第一次理论性定义,首次定义了创新创业,创新是创建一种新的生产机制,创业是创建新的事业,创新创业的实质是往新的生产机制中注入新鲜的血液。创新创业教育既注重创新也注重创业,重点放在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思想和观念。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世纪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高素质的人才,这种教育模式始终把受教育者放在主导地位,鼓励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和素养,这一教育模式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近三十年来各高校不断整合校内外资源,改进教育方向,积极发展双创教育,从原先局限在国内二、三流大学,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为目标的就业活动逐步发展为涵盖国内重点大学在内,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进行全面综合培养的教育活动。2002年教育部确立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九 所院校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这些院校以各种方式展开创业教育实践,形成了五种典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第一种: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以提高学生整体能力素质为侧重点的模式,该模式将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之中,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开展创业教育。第二种: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以提高学生创业技能为侧重点的模式,该模式是商业化运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教授学生如何创业,并能够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第三种:以宁波大学为代表的以第二课堂的有机整合为侧重点的模式,该模式是以创新创业计划为依托,通过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机整合,形成一个有机系统,纳入到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第四种:以黑龙江大学为代表的以创建创业实践基地为侧重点的模式,该模式是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建设创业实践基地。另一方面,创建校外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第五种: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综合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该模式是一方面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另一方面以社会活动为依托,以竞赛活动为载体,推动创业教育的开展。

在这些试点院校的带动下,我国已经形成以“创业计划竞赛”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省(市)、 高校三级大学生创业活动体系。现在许多高校虽然没有明确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但正在实践中逐渐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虽然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并在上述试点院校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影响力,但国内大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实践中也面临以下问题:

2.1 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不清晰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不够清晰,将教育的关注点放在专业学科、就业教育,或者将二者剥离开来。主要表现为:一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尚未纳入学校必修课程体系,多以选修课或讲座论坛的模式进行;二是创新创业主要依托大学不同学科的师资条件开展,有的仅依靠就业指导部门;三是实践活动单一,多数局限于创业大赛、商业模式大赛等形式。

2.2 课程设置受传统模式影响

一方面多数高校普遍尚未建成完善健全的教育教学体系,对创新教育的规范度不够严格,没有将它建成为一个健全的教学课程体系;此外,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数量还比较少,在学校的整个教学结构中所占比例比较小;大部分教学课程以理论课为主,实践课程少且质量难以保证,难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所需要的知识理论基础目标。另一方面,相关的教材不规范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比如该校的必修课程创新创业基础,教材是由任课教师自由选定,部分老师仍使用职业生涯规划一类的教材,教材滞后且不规范。到目前为止教育部还没有出版统一的创新创业教学教材,大多数高校授课所用的教材都是学校自行编撰的,这带来的后果便是创新创业课程授课效果不规范统一,效果也不太理想。

2.3 师资力量薄弱,实践经验缺乏

近年来,高校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虽已得到了改善,但当前师资力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仍是制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瓶颈。创新创业教育对师资要求比较高,既要求具备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更要拥有一定的创业经验,兼备这两种素质的师资目前十分缺乏。同时,各种资源缺乏整合,各高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教师本来人数就不多,基本上处在单兵作战状态,缺乏统一组织协调,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2.4 创新创业的支撑体系不健全

创业教育的全方位发展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它受到许多因素的综合干扰。首先,政府与大学对创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表现为针对已毕业学生创业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强,宣传力度不够,同时也缺乏针对在校学生创业的政策与措施。其次,创业资金短缺。大学、政府等机构设立的创业基金非常有限,解决不了学生创业的资金需求。最后,创业园设施不健全。创业园的场地、运营模式、管理制度等方面发展受限,制约了学生创业实践和项目成果的成功转化。

3 改善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要提升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使其在高校教育模式中稳步推进,健康发展,取得成效,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1)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尽快明确创新创业的学科地位,建议在高校设立创新创业学科,大力倡导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2)应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将创新创业教育置于与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应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所有本科生、普通研究生的素质教育课程,作为MBA 学生的专业课程。

(3)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各专业教师要做到积极开展双创教育方面的理论、案例研究和行业创新实践,引入拥有创业背景和实践经历的创业导师为学生进行创业指导,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实操培训与交流活动,检查教师所开设课程与学生实际需求的融合情况,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撑体系建设,创建良好的创业氛围,拓展大学的经费渠道,加强研究与交流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万山,汤明.国内外高校創新创业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06(02).

[2] 曹胜利,雷家骕.中国高校需要怎样的创新创业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0.

[3] 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06).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思考高校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