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中国视野下双同村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2018-05-14李妹珍刘淑兰谭文华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美丽中国

李妹珍 刘淑兰 谭文华

[摘 要]生态文明村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省浦城县双同村生态文明村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其主要做法是:美丽中国理念与生态文明实践相结合,党员干部带头与村民积极参与相结合,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科学规划与突出特色相结合;其启示有:建设生态文明村要以美丽中国理念为行動指南,有坚强得力的领导班子带头引领,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充分挖掘本地的生态和文化资源,科学规划、突出特色、拓展优势。

[关键词]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村建设;双同村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在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之际,全国各地掀起了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热潮。近年来,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富岭镇双同村在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美福建理念的指导下,发挥生态资源禀赋优势以及地处东南沿海、毗邻武夷山的地理优势,突出原生态特色,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对于我国其他地方的生态文明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1 美丽中国视野的生态文明村建设

1.1 美丽中国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目标。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十九大报告对建设美丽中国提出了更高目标和要求。

美丽中国的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总的来看,它包括以下三层含义:一是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即要通过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降低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提高森林覆盖率等途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改善人居环境;二是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后的物质文明的科学发展之美、精神文明的人文化成之美、政治文明的民主法制之美,即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实现经济的充分、平衡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建设和谐向上的先进文化;三是社会生活的和谐幸福之美,即要让全体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美的环境”。美丽中国内涵的这几个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1.2 以建设美丽中国理念指导生态文明村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村不只是要恢复绿水青山的生态之美,还要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的同步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理念正好契合了我国广大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全国生态文明村建设的行动指南。一要在美丽中国理念指导下建设生态文明,要保护和修复好自然生态环境,按照美丽乡村的标准改造村容村貌,使乡村天蓝、地绿、水净,民居干净,道路整洁,畜禽饲养规范有序。二要在美丽中国理念指导下建设物质文明,要通过科学开发和利用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增加村民的收入,提高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三要在美丽中国理念指导下建设精神文明,通过宣传教育以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村民的精神文明素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四要在美丽中国理念指导下建设政治文明,党员干部做到风清气正、廉洁奉公、依法办事,强化村民自治,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五要在美丽中国理念指导下建设社会文明,建立和疏通村民表达意见的渠道,及时化解村民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全面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安定和谐村庄。

2 福建省蒲城县双同村生态文明村建设概况

近年来,福建省浦城县富岭镇双同村以建设美丽中国、生态美福建和美丽村庄理念为指导,大力推进“美丽双同”建设,取得了骄人成绩。(1)在经济建设方面,通过发展蜂蜜、酸枣糕、杨梅干、杨梅酒、猕猴桃酒、高山茶叶、闽笋干、香菇、木耳等匡山土特产品,促进了农民增收,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近几年每年的土特产销售收入超过400万元,旅游收入超过150万元,2016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2)在政治建设方面,坚持“以村民为中心”工作方法,提升党支部和村委服务村民水平,村民积极参与、做主、监督村里的事务,村务工作达到群众支持、大家满意的效果。(3)在文化建设方面,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如修建了匡山陈列馆,展示各类历史民俗文物共623件,创办了村级文化俱乐部,巩固了传统的茶花灯、狮子灯、剪纸等优秀民间文化遗产等,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带动了乡村文化旅游。(4)在社会建设方面,全面落实社会保障体系,由村委会出资为全体村民缴纳医保和社保经费,全村参保率达100%;及时排查矛盾纠纷,营造良好村风民风,村民安居乐业、和谐相处。(5)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村党支部带领全村保护了3万多亩的原始生态公益林,在此基础上积极植树造林,使同村的森林覆盖率达到97%,著名旅游景点匡山成为名副其实的“森林王国”“天然氧吧”;通过对旅游区公路和停车场硬化、上山步道的铺设、“森林人家”的建立、旧房的改造、水电路讯的通设、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等,旅游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

生态文明村建设取得的突出成绩也为双同村赢得了众多荣誉和称号,如2009年双同村匡山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双同村被国家环保部批准为“国家级生态村”;2011年被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十个“全国森林旅游示范试点单位”之一;2014年被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被农业部授予“国家级美丽乡村试点村”;2015年被国家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等等。美国、俄罗斯的专家学者曾到双同村指导旅游开发和新农村建设,赞其为“山里的新农村”。

3 福建省浦城县双同村生态文明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3.1 美丽中国理念与生态文明实践相结合

双同村始终以美丽中国理念为指导来推进生态文明村建。在经济建设上,通过内联外引整合资金发展土特产加工产业和旅游产业;在政治建设上,按照民主法制要求,努力建设生态型、服务型村支部和村委会;在文化建设上,大力挖掘利用歷史文化资源,建设乡村文化艺术馆,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和谐乡村建设上,着力解决、化解各种纠纷和矛盾,建立和谐的党员干部与村民关系;在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方面,着力解决森林盗伐、垃圾污染、水质破坏、古迹毁损等问题,打造既宜居又适合生态旅游的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美丽乡村。

3.2 党员干部带头与村民积极参与相结合

在生态文明村建设中,双同村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广大村民积极支持参与。村党员干部不仅带头管护森林,还制定了严格的护林管林的村规民约,带领村民兑现了30年不砍一棵树的承诺。此外,村党员干部还带头出资支持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村民也积极支持参与,出钱出力。据统计,有关部门和双同村先后共投入1500万元用于匡山旅游开发的公路硬化、匡山陈列馆改造升级、停车场硬化,以及完善省级“森林人家”建设。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全村干部群众统一思想,将环境综合整治作为“美丽双同”建设的重要一环来抓,并建立家园清洁长效机制,使整个村庄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优美。

3.3 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双同村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融合起来,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一方面,以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在生态文明村建设中,双同村利用丰富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养蜂、酸枣糕、高山茶叶、闽笋干、香菇等土特产加工业,修建了匡山陈列馆,创办了村级文化俱乐部,巩固传统的茶花灯、狮子灯、剪纸等优秀民间文化遗产,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双同村的生态建设。双同村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后,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千方百计进一步推进“美丽村庄”建设,率先建成了全县第一个沼气村。同时,村民的环保意识也得到很大提升,他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村里和周边的环境卫生,并成为村里生态环境保护的一支主要力量。

3.4 科学规划与突出特色相结合

双同村严格按照《福建省村庄规划导则》的要求,科学编制《双同村“美丽村庄”建设规划》《匡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等,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做到生态保护和景点开发并举。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双同村又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突出特色发展,尤其是注重利用原生态资源禀赋,发挥毗邻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武夷山的地理特点,并努力将特色转变为优势。一是充分利用当地及周边特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促进文化旅游融合,打造集生态和文化于一体的旅游产业。二是利用丰富的生态资源,搭旅游台唱经贸戏,大力发展土特产加工,使双同村成为以森林旅游为主导,做大特色产品加工、销售的旅游生态村。

4 福建省浦城县双同村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启示

4.1 要以美丽中国理念为行动指南

建设生态文明村要始终把建设美丽中国理念作为行动指南。首先,要从建设“五位一体”美丽中国的角度全面地、系统地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村的内涵。要在立足自身条件的基础上,系统地规划和建设生态文明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提出建设目标和任务。其次,要着眼建设美丽中国的大局,按照国家或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循序渐进地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最后,对生态文明村建设成效的考评也要以建设美丽中国目标为主要标准,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进行比照,努力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将生态文明村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4.2 要有坚强得力的领导班子带头引领

生态文明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村内村外的种种问题、方方面面,如果没有一个坚强得力的领导班子,即使该村具有较好的基础,建设生态文明村这个任务也是难以完成的。双同村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但其成功更多得益于自各级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乃至亲力亲为,尤其是双同村领导班子几十年如一日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恒心和坚守。在坚强得力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双同村全体村民群策群力、同舟共济、外学内修,探索出了一条集保护、修复、建设、生产、休闲、服务等于一体的生态文明村建设发展新路子。

4.3 要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建设生态文明村一定要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机并深度融合起来,通过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得到发展后又能够更好地反哺生态建设,最终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双同村通过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品牌,吸引了国内外不少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休闲消费,从而促进了该村经济的发展;得益于生态文明村建设的村民们饮水思源、不忘根本,投入更多的资金来推动生态文明村建设上一个新台阶,使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个良性互动的格局。

4.4 要充分挖掘本地的生态和文化资源

在生态文明村建设中,最重要的是要把当地的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否则就难以做大做强,难以走得更远。双同村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但双同村人也善于保护、挖掘、开发这些资源,并通过延伸、拓展、深加工,进一步巩固、提升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扩大双同村生态文明村的影响力、辐射力,促进双同村经济、文化、生态的提质发展。

4.5 要科学规划、突出特色、拓展优势

生态文明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进行科学的、全局的、长远的谋划。在规划建设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已有基础和条件,准确定位、突出特色、拓展优势,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较好做法,但切不可邯郸学步、亦步亦趋,完全去模仿和照抄他人。双同村从自身的条件出发,按照《福建省村庄规划导则》的要求,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定位于原生态,拓展生态资源禀赋、毗邻武夷山等优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文明村建设发展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中国经济周刊,2017(42).

[2] 李建华,蔡尚伟.“美丽中国”的科学内涵及其战略意义[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

[3] 梁建强,郑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内江日报,2015-11-04.

[4] 徐世明.浦城县“匡山”旅游村的新农村建设[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0(11).

猜你喜欢

美丽中国
主流报纸的科技传播品质应当保证
中西方生态问题对比视角下的美丽中国建设
建设“美丽中国”的主战场在乡村
范畴越级翻译策略在纪录片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农村经济“新形态”研究
“美丽中国”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