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

2018-05-14郭岩峰张春艳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对策建议

郭岩峰 张春艳

[摘 要]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涉及多方面因素的系统工程,在生态文明指导下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以生态文明视角审视河北省城镇化的理念、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从深化改革、转变发展理念、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从而不断推进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

[关键词]生态文明;新型城镇化;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发展,生态文明城镇建设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基础和追求的目标。河北省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面临资源消耗大、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严峻挑战。如何协调绿色环保与城镇化发展,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河北省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1 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

1.1 生态文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新形式、新阶段。生态文明是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是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据,以保护和发展生态环境为目的的物质、精神、制度等成果的总和。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状态的反映。

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传统城镇化而言的,传统意义上的城镇化主要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主要关注的是人口转化的速度和规模。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在注重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速度和规模的同时,更加关注转化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通过城乡统筹、规划发展、产业互动,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生态宜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1.2 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

首先,生态文明是新型城镇化全面发展的第一要求。在改革开放发展中随着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城镇化趋向单一发展,忽视了生态环境方面建设。随着资源不合理开采,无规划的厂房建设使耕地不断减少,工业废弃物肆意排放,城镇化过程中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镇化与自然保护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对立统一体,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用全面、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处理问题。要从总体上把握城镇发展规划,要做到城镇化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防止因无序开发造成经济总量不断增长而环境不断恶化的局面。因此,新型城镇化全面发展首要的是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其次,新型城镇化发展要符合生态文明发展的规律。生态发展有着其自身的规律,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要以生态发展为前提,符合生态发展的客观规律。新型城镇化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否则只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生态保护,会造成资源的过度浪费和人们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前要做好城镇化过程中的生态规划,建设中加强生态保护,并对已完成的项目进行反思,不断提高生态环保意识,找好保护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点,只有这样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才能和谐发展。

2 生态文明视角下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城镇化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而高速发展,到2016年底,河北省城镇人口达到3983.03万,城镇化水平为53.32%。石家庄、唐山、秦皇岛、廊坊、张家口、邯郸6个城市超过平均水平,其他城市低于平均水平。全省人口超过300万的城市有3个,人口在100万到300万之间的城市有3个,人口在50万到100万间的城市有5个,还有一大批特色鲜明的小城镇。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以后,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更加注重生态保护与发展,在节能减排、控制污染、增加绿化率、转型发展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果。在之前淘汰8500万吨水泥、1368万吨钢铁、2060万标箱玻璃的落后产能的基础上,河北省委、省政府又决心到 2017年继续削减6000万吨水泥、6000万吨钢铁、4000万吨标煤、3000万标箱玻璃产能。仅2016年共压减炼钢产能1624万吨、炼铁1761万吨、水泥286万吨、平板玻璃2189万重量箱,退出煤矿54处、压减煤炭产能1400万吨。在降低能耗和污染的同时,河北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扶持以“大智移云”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型产业和服务业。加大对节能环保、大气污染防治和工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使河北省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能耗连年下降,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2016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下降9.1%,达标天数增加16天。

3 生态文明视角下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河北省的城镇化建设较以前有了显著提高,但与全国其他省份比较仅仅处于平均线上下。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在2013年成为国家战略后,对河北省新型城镇化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河北省的城镇化水平远低于京津,很难与这两者形成相互支撑的城市群格局,特别是相对于生态文明的要求,河北省的新型城镇化过程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3.1 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生态理念滞后

在传统城镇化观念影响下,许多城镇建设中以经济指标为导向,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生态环境的建设和承载力,往往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发展经济,产生经济增长而环境恶化的现象。尤其是不恰当的城镇化使资源消耗过度而环境不断破坏,一些为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而建造的各种不合理的新城区、工业园等,使许多耕地、林区成为建筑或工业用地,增加了环境与城镇化之间的矛盾。

3.2 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模式单一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

从河北省城镇化的历史来看,伴随镇城镇化高速发展的是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主导了城镇化的发展。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来看,城镇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第二产业,河北省城镇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的比例明显偏高,而污染少、耗能低、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仅占GDP三分之一稍多一点,不仅远远落后与发达国家,甚至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也有一定的差距。河北城镇三大产业结构的不平衡、不合理,使得河北城镇发展陷入单一的依靠资源和能源的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之中。这种发展模式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生态危机。河北省第二产业中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产业比重较大,特别是钢铁、水泥、石化等高能耗产业,使河北的能耗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居全国前列,成为空气污染的重灾区。根据环保部2017年7月发布的空气质量状况,2017年上半年空气质量最差城市前十位中河北占了6个,邯郸、石家庄、邢台、保定、唐山占据了前五位,衡水居于第八位。2017年上半年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50.7%,同比下降7.1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7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4.3%。所以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面临加速發展的问题,同时也肩负产业结构转型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任务。

3.3 基础建设承载力弱,不能满足小城镇生态环境要求

河北省城镇化建设中,一方面小城镇很难引进高科技、高技术、资金密集型企业,为发展经济只能降低环保要求,对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然的企业开绿灯,这就加大了对地方生态治理设施的要求。另一方面城镇化建设中由于地方财政收入相对较低,对于城镇建设中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尤其是涉及生态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突出。在城镇化过程中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对于道路、供电、供水、通信等可以吸引投资、快速带来效益的建设投入较大,而对于生态治理方面的垃圾、污水的处理和园林绿化等不能直接见到经济效益的投入较少。这就造成在城镇化过程中污染与生态治理的矛盾不断加大。

4 生态文明视角下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

4.1 深化改革、科学规划,构建符合生态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

新型城镇化的健康、顺利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规划,要以统筹城乡合理发展为思路,把城市发展、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河北省已明确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自己的发展定位,其中生态环境和新型城镇化成为河北省的重点工作。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要在生态文明的指导下紧密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依据各地实际发展情况,对产业、人口、资源、生态环境进行统一科学规划。 形成资源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新兴成长格局。

4.2 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弘扬生态文明理念

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来看,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两者是很难兼得的,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也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选择。但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我们打破旧观念的束缚开创发展新模式。习总书记指出“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就要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放到同等高度上来,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契机,通过在全民中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知识,树立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引导绿色生产、生活和消费。改变传统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理念,树立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有机统一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最终形成既有青山绿水,又有金山银山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

4.3 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生态化产业体系

产业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经济支撑,同时也是影响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的最主要因素,因此产业结构是否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直接关系到新型城镇化的成败。新时期随着我国环境保护不断加强,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不断压缩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因历史原因,河北省占比重很大的钢铁、煤炭、建材等行业面临非常大的转型升级压力。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逐步淘汰落后的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不断发展低耗能、绿色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型产业。注重发展符合区域特点的生态农业、特色旅游业、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低碳環保产业。在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中发展经济,促进河北省新型城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4.4 加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城镇生态承载力

河北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和培育困难,传统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要积极加大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顺利发展。根据城镇的规模和实际,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多方协调的合作机制,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多渠道建设生产生活的污水处理、废弃物回收、污染物减排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城镇化顺利发展的同时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总之,生态文明在新时期已经成为城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政府、企业、民众的共同努力,发挥自身的区域优势,改变传统发展模式,从生态文明角度出发,推进河北省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翼源,许水贵.生态文明观念视域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04).

[2] 王飞,李霞,赵芳.河北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5(03).

[3] 吴红霞,金益多,赵冬梅.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1).

[4] 严雄飞,彭亚宁.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湖北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J].当代经济,2015(03).

[5] 刘国斌,杜云昊.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5(07).

猜你喜欢

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对策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