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区交界背景下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

2018-05-14何钰凝王婷婷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长兴县产业转型升级

何钰凝 王婷婷

[摘 要]本文以长兴县为例,介绍在省区交界的地理区位和全球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长兴县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所做的工作以及其中暴露出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对之后的产业经济发展思路进行思索。对长兴县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6点建议:积极建设承接产业示范区;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发挥集聚经济优势,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建设;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合作区域,减小区域贸易壁垒。

[关键词]省区交界;长兴县;产业;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1.1 省区交界地带的概述

省区交界地带,是指在我国行政区划范围中,省与省(含直辖市、自治区)之间相邻的地域。对交界地带范围一般有如下判定原则:一是根据现行的行政区划,将相邻边界的较小一级区域单元的地方总和称作交界地带;二是以经济文化联系的紧密程度划分出一定的区域范围作为交界地带。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中,有66条省级行政区陆上边界线,共5.2万km,分布了849个县级行政单位。通过对这些省区交界地带的城市进行研究,发现省区交界地区城市的发展,有其特殊的区位优势,有待开发,目前更为凸显的是其劣势,省区交界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欠发达、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特征,并且形成了“行政区边缘经济”现象。

1.2 省界地区经济活动特点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省区交界的地区有其特殊的经济活动特点。首先,包容性强。省区交界,也是各种文化、习俗等汇融的地点,经济上,能够互通有无,形成贸易市场。第二,交通联系有待加强。交界地区的相关基础设施发展相对滞后。第三,经济的欠发达共性和地区的相对差异性共存。省界地区距离本省的经济核心区较远,接受大中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小,总体来说表现为不发达共性;从不同省区来看,东部沿海的相对发达省区,其省界地带经济发展明显快于西北内陆的欠发达地区省界地带,在同一省区,不同边界小区的地域发展水平也不同。第四,日渐突出的区位功能。省界地区是省区间联系的纽带,是地区间产业转移的重点建设地区,多方位的区域经济合作正在逐步深化。

1.3 省区交界地带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1.3.1优势分析。省界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体现在:1、空间近邻效应。处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省区交界的地方,其经济、文化背景丰富,具有很强的地区包容性。同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可以最大程度地汲取周围地区的优势资源(劳动力、技术、资金资源等),发展自身。2、产业转移升级的大背景下,对欠发达的省界地区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因为空间上的临近性,使得省界地区成为发达省向欠发达省进行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3、省域发展遗忘区,自然资源保护较好,有巨大的开发潜力(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等)。

1.3.2劣势分析。省界地区经济发展劣势:(1)行政区分割边界,导致区域间交流不畅;交通阻断;生产网络断裂,很难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2)距离省内经济中心远,接受其辐射带动的影响小;(3)边缘县区往往不是政府决策行为的侧重点,产业升级缺乏资金与技术来源。

文章以浙江省长兴县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为切入点,着重思考在省区交界的地理位置背景下,各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经济的对策,提出建议和意见,希望可以对我国其他省区交界地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2 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动力机制及影响因素

2.1 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

杨公仆在其研究中指出产业是在社会大分工的基础上形成的、利用相同技术、原料或是生产同产品的企业的集合。在此基础上,史东辉进一步提出产业不仅是社会分工深化的产物,同时也是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

产业升级是经济学广泛研究的内容。一方面,产业升级是通过提高某一产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延长产业链,使产品附加值提高,总的趋势是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高消耗产业转向低消耗产业、低附加值产业转向高附加值产业。另一方面是整个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转型),表现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由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依次转化升级的过程;也可以表现为产业由低生产率转变为高生产率的过程。

2.2 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

产业升级的动力可分为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一般认为内在动力来自于产业自身为迎合市场而主动做出改变,外在动力则来自于政策环境等因素。以市场为导向而进行的产业升级是基于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产业升级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比较优势,从而实现产业的阶梯式的逐步升级。促进产业升级还可以通过政策措施,政府支持主导产业发展,从而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

2.3 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因素

根据陈敦贤、刘芳、倪浩、孙军、姜泽华、白艳、梁树广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发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政策、需求等因素都是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影响产业升级的有推力和拉力。推力来自于产业自身,如科技创新和理论、制度创新等都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影响因素;拉力来自于产业外部,外部环境优势、政策扶持、消费需求等也是拉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推力與拉力往往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产业转型升级。

3 浙江省产业转移升级的现状分析

浙江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浙江省传统制造业发达,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出口经济规模较大,对外经济依存度高,2007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呈下滑态势,对于浙江省而言,为了增强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必须加紧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经济的平稳向上发展。

浙江当前的经济发展现状相比于东部沿海的其他省份较为滞后,并且有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经济转型升级也面临着阻碍,其中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市场萎缩和房地产调控;实体经济投资不足;要素成本提高;产业、产品、企业结构调整不及时等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使得经济的发展不能适应目前环境条件的变化,整体经济形势不好。同时也说明,要想尽快改变浙江经济发展现状,必须加快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

4 长兴县产业转型升级现状分析

长兴县区域面积1430平方公里,位于湖州市西部,东临太湖,北与江苏省宜兴县相接,西与安徽省广德县相连,西南紧邻安吉;处于长江三角洲的中心位置,处于浙、苏、皖三省的交界位置,也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素来有“三省通衢"之称。

4.1 长兴县传统产业概况

长兴县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产业占比较高,在一段时间内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的主要力量。但在科技发展、世界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浪潮下,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力,而传统产业的弊端渐渐显露,如高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产能低、创新能力弱、市场萎缩等。

目前,长兴县的传统产业规模上产值占全县规模上总产值的近80%,可见长兴县的传统产业规模之大,其传统产业涉及的领域主要有纺织、蓄电池、机床制造、水泥、耐火材料等,这些传统产业整体特点如下:

4.1.1 产业集聚不强,企业规模较小。长兴县传统产业集聚性不强,企业的规模较小,工艺设备落后,科技水平不高,创新能力较弱,产品在其他同类产品中的竞争力较小,附加值也较低。

4.1.2 管理模式有待改进,人才缺口较大。长兴县的大部分传统产业属于小型的家族式企业,管理方式陈旧,管理理念落后,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传统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普通工人多,而高新技术型、研发性专业人才相对缺乏。

4.1.3 资本投入不足,融资困难。小企业本身资金链不健全、抗风险能力弱,发展资本不足,投融资受限,存在“贷款难”的问题,限制了传统产业的发展。

4.1.4 高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严重。水泥、耐火材料、机电等传统产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纺织、蓄电池等产业会造成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传统产业发展弊端明显。

4.2 长兴县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问题

4.2.1 研发投入不足与创新能力不强。在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产品的创新性研发是产业保持生机活力的前提。特别是在长兴县这样的以传统产业和能源型产业为主的地区,除了创新还要注意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但目前来看,由于企业自身创新动力不足,部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入瓶颈期。

4.2.2 区位条件限制,市场扩展受限。长兴县处在浙江、江苏、安徽三省交界的地区,虽然交界地区的区位具有良好的联结性质,但是在实际贸易中,由于省区间的政策差异和贸易壁垒,使长兴县在市场扩展方面很难打开局面。

4.2.3 高端人才缺乏,劳动力成本增加。长兴县处在浙北地区,不具备与杭州、嘉兴等城市争夺高端人才的优势,很难留住人才。近年来,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使得企业用人压力增大。

4.2.4 可持续发展压力大。长兴县本身传统产业为主的产业模式,特别是传统纺织业和电池行业的发展,使得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不可避免,目前来看,想要短时间恢复生态环境,难度很大。

4.2.5 交通布局对城市发展影响明显。快速交通对城市发展举足轻重,而长兴县三省交界的地理位置,需要有更强大的交通网络,才能发挥出省际枢纽的作用。长兴县现有交通方式及线路如下表(表1),可见,长兴联结省外的快速交通线路较少,城际轨道交通仍不健全,长兴的交通网络仍待完善。

4.3 长兴县未来经济发展的建议

4.3.1 积极建設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长兴县处在长三角经济区中,要把握好自身的“三省通衢”的区位优势,融入长三角区域经济,与上海、杭州接轨,积极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推动经济协调发展。

4.3.2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长兴县应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方式,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重点扶持一批行业领先的龙头企业,继续加强企业家培训,切实强化企业创新主体意识,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强化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和作用发挥,提升核心竞争力。

4.3.3 发挥集聚经济优势,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建设。行业的地区集聚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土地、人才、技术等的合理分配和流动。长兴县政府应该从政策和制度的层面对企业予以扶持,帮助企业在融资担保、市场扩展、技术引进等方面顺利推进。企业也需要在竞争中合作,完善产业链条,加强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体系建设。

4.3.4 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力度,把控产业的环境影响,完善审批程序,完善节能减排激励机制,增强企业责任意识。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4.3.5 大力发展交通。在原有交通线路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与上海、江苏、安徽的联系。只有交通发展便捷了,才能更多地吸引招商引资、发展现代物流和现代旅游业等。

4.3.6 加强合作区域,减小区域贸易壁垒。长兴县与江苏、安徽相邻,一方面与江苏、上海等大城市进行技术交流,承接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吸引安徽的劳动力,在这样“三省通衢”的位置上,更要主动加强区域合作。

5 总结

本文以长兴县为例,介绍在省区交界的地理区位和全球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长兴县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所做的工作以及其中暴露出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对未来产业经济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思考。对长兴县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6点建议:积极建设承接产业示范区;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发挥集聚经济优势,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建设;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合作区域,减小区域贸易壁垒。通过对浙江省长兴县产业转型升级的分析,希望可以对其他地区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安树伟,张素娥.中国省区交界地带经济活动基本特征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4(06).

[2] 杨公仆,等.产业经济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3] 史东辉.产业组织学[M].上海:格致出版社,2010.

[4] 夏飞龙.产业升级研究综述及展望[J].科技和产业,2016(03).

[5] 陈敦贤.知识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变迁的动力[J].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1).

[6] 刘芳,倪浩.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分析及相应措施[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03).

[7] 孙军.需求因素、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演变[J].南开经济研究,2008(05).

[8] 姜泽华,白艳.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与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6(10).

[9] 梁树广.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研究[J].商业研究,2014(07).

猜你喜欢

长兴县产业转型升级
好吃的酥糖
冰壶之战
逗鸡
鸡宝宝破壳记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