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研究综述
2018-05-14贺岁岁郭静静
贺岁岁 郭静静
摘 要:从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行为财务及政府干预视角对非效率投資进行综述,总结非效率投资的最新动态视角的研究成果,提出未来应该加强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非效率投资;生命周期理论;信息不对称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14-0100-01 中国图书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1 非效率投资的相关研究
1.1 信息不对称视角
Jensen和Meckling(1976)提出外部融资和内部融资成本的差距,导致投资不足。股东和债权人的事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股东道德败坏,Myers(1977)指出股东不愿意承担投资失败的风险会放弃项目,造成投资不足问题。Fazzari等(1988)研究发现企业股利收入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负相关。Hoshi(1991)检验与银行之间不同亲密性关系企业的负债收益,研究发现与银行无密切关系的企业投资与现金流敏感性有较高的敏感性。Kaplan和Zingales(1997)以美国制造业企业为样本检验融资约束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时发现相反的结论。沈红波等(2010)研究发现针对不同的产权性质研究发现国企会受到更强的融资约束。屈文洲等(2011)基于中国情境下研究发现融资约束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成正相关,且二者关系不是线性的[1]。
1.2 委托代理视角
Jensen(1986)认为企业拥有较多自由现金流,管理者会进行过度投资。Laport等(2000)研究发现企业中还存在着另一种大股东和小股东间的代理冲突,大股东谋取私人利益的自利行为会损害小股东的利益。Shleifer和Vishny(1989)研究发现管理者偏好于专用性投资会导致非效率投资行为。Mliguel和Pindado(2001)研究自由现金流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关系,发现拥有较多自由现金流容易导致投资过度。罗明琦(2014)研究发现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代理问题导致企业非效率投资,民企更容易产生非效率投资行为[2]。
1.3 行为财务视角
Heaton(2002)研究认为即使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和委托代理问题,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高估项目盈利前景,造成过度投资。Malmendier和Tate(2005)研究发现,CEO过度自信会导致企业高估投资项目质量从而造成非效率投资。李云鹤和李湛(2011)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会造成企业过度投资。Devenow和Welch(1996)基于非理性人假设管理者不可能掌握所有项目信息,由于信息缺乏也可能导致管理者去模仿他人。而投资者非理性主要集中于投资者情绪。
1.4 政府干预理论
周黎安(2004)研究认为政府通过政治干预的掠夺之手和监督经理及优惠待遇的帮助之手来追求其效用的最大化。Li H.,L .A.Zhou(2005)和田伟(2007)认为由于GDP和财政收入是考核政绩的指标,地方政府官员为了其个人利益以及政治晋升诉求,会对辖区企业进行干预。杨华军等(2007)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控制和地方政府干预显著地提高了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杨兴全等(2010)研究表明市场化进程越高、政府干预越少、法治水平越高的地区,过度投资程度越低。唐雪松等(2010)研究表明由于市场化进程较慢的地区或增长相对业绩的原因,地方政府干预导致了地方国企过度投资。
2 非效率投资最新发展
近年来,从企业动态角度对非效率投资进行研究。曹崇延、任杰和符永健(2013)研究发现:在成长期企业不易发生过度投资,在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企业更可能发生过度投资行为。刘焱(2014)研究发现在成长期公司内部控制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而成熟期和衰退期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对过度投资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已有研究表明造成企业非效率投资的主要原因是融资约束和代理冲突。周晓苏、陈沉和杜萌(2015)研究表明:成长期和成熟期会计稳健性加剧了企业的投资不足,衰退期会计稳健性抑制了企业投资不足;在衰退期会计稳健性对投资过度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成长期次之,成熟期最小。侯巧铭、宋力和蒋亚朋(2017)研究发现:成长期阶段管理者过度自信造成企业非效率投资;成熟期阶段管理者代理行为和管理者过度自信共同造成了企业非效率投资;衰退期阶段管理者代理行为造成了企业非效率投资。
3 结束语
关于企业非效率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取得了相当丰富成果,在内容上更丰富、研究层次上更深入,已由之前的仅停留在静态层面来分析企业非效率投资的问题向企业动态影响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业坤,钱先航,李维安.政治不确定性,政治关联与民营企业投资[J].管理世界,2013(5):116-130.
[2]钟海燕,冉茂盛,文守逊.政府干预,内部人控制与公司投资[J].管理世界,2010(7):9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