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教育的信息不对称
2016-12-12晁杨
晁杨
摘 要: 信息不对称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当,降低市场效率,在信息高速、大量传播的现代社会,高等教育仍处在信息不对称的状态,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帮助高校与学生做好双向选择,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高等教育 解决途径
一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造成信息不对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认识能力有限。人们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任何情况,不可能什么都知道。第二,掌握信息的成本高。人们要把与自己经济活动有关的信息都掌握并非完全不可能,但与掌握这些信息后获得的收益相比,成本太高了。第三,信息商品特殊性。信息商品与普通商品不同,人们之所以愿意掏钱买信息,是因为不知道它,一旦知道它,就再不愿意掏钱购买了。因此,信息出卖者不可能让购买者在购买之前就充分了解所售信息。第四,机会主义倾向。交易双方在信息掌握上一般处于不对称地位。为了自己的利益,另一方往往故意隐瞒信息。
那么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市场失灵。不错,信息不对称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当,降低市场效率,其主要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委托—代理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市场失灵。
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问题如何解决?一是信息传递。信息较多的一方向信息较少的一方提供相关信息。拥有信息的一方通过某种能观察到的情况或行为向缺乏信息的一方传递一定的信息。二是设计完备型合同。企业在设计合同时,应当考虑到各种好的或不好的方面,尽可能设计全面、完备的合同,尽量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良影响。三是借助政府作用。政府应当针对这一问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市场制度,给企业营造一个安全、合适的经营环境。
二
高等教育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一个特殊环节,由于其交易的特殊性,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更为突出。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及高校内部管理框架下,决策制定常常是管理层“内部”的事情,普通教师和大学生的管理权最容易被忽略,难以广泛征求教职工和学生的意见,政策制定出来后,只能被动执行。很多政策并不符合教职工和学生的根本利益,使得教职工和学生在执行过程中不积极、不主动,甚至是懈怠的。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层与普通教师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二是学生培养与市场需求的信息不对称;三是学校服务环境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体制的不完善及高校主观的封闭性,高校常常难以准确获悉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和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导致课程、教学改革滞后。人才培养模式与现实的脱节,造成教育资源和个人教育投资的浪费,更不利于为国家输送高素质人才;对于个体来讲,由于对高校课程的资源、设置等信息了解不充分,其发展取向难以同高校的专业资源之间形成优化配置。
高等教育服务的价值是非实物形态的,且服务过程中教育教学的主体是主观性的人,因此服务质量及受教育者获取的效用量具有非标准性和差异性;高等教育本身的某些理念也不是明确的,通常难以进行判断;高等教育还是一个教学主体与环境多者之间“协作”生产的过程,高校可能以学生、环境责任而忽视和推卸自身责任,导致“道德风险”,使得消费者难以对投资效益进行明确的评价。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容易导致高校凭借信息优势将低劣的教学服务出售给学生。
高等教育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运行及产出质量。求学者对选择高等教育的决策很大程度上依据未来的预期收益,而很难掌握经济发展与人才供求及他人对高等教育的选择等信息,很多学生虽然经过了高校的培养,但是离用人单位的需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在此情况下,市场运转效率将受到损失。
三
政府需要对教育进行调控。高校是高等教育信息机制的中心,解决高等教育信息不对称的关键在于高校的主体行为。实施高校信息公开,拥有信息优势的校方将有关信息及时向政府、社会、个人“传递”,将促进信息均衡,是有效解决高等教育信息不对称的积极举措。
高校信息公开高校教育教学资源方面的信息,包括:学校的基础设施水平,如教学条件、师资、学生服务等;办学思想,如关于大学的理念、学校定位及发展规划等;课程与教学体系,如入学标准、修学年限、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学安排、考核方法等。这部分信息指标反映了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机体存在的前提,是大学有资格获得实施高等教育的基本条件;教育教学资源信息的公布,为受教育者的选择提供了基本依据。教育教学资源信息的公开将有效克服受教育者与高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促进受教育者对大学资源及制度的了解。
高校的运营产出方面,包括:毕业生状况,如毕业生就业和自我价值实现等;科研产出情况;高校产业产出与利润分配等。高校的服务与产品质量是衡量其办学水平的直接标志,是高校社会价值大小的外显反映。产出信息指标较好反映了高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贡献率,既是对政府和社会投入的使用效率的“述职”说明,又是学校自身与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调整发展思路、实施有针对性改革的根据。产出信息的公开有利于解决高等教育管理者与大学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帮助教育管理者更好地掌握学校的信息,建立更为合理、完善的教学体系。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巨大,多媒体网络已在教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建立教育信息技术学科的时机已经成熟。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其必须及时了解和掌握与教育和教学相关的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目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PPT的比例最高,接近100%,其次为计算机课件、电子邮件和使用网络资源;比例较低的有网络教学和BBS。这说明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目前仍处于初期阶段,未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目前,学生经常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查找各种学习资料;经常利用在BBS上发帖的方式向其他同学请教疑难问题;有的学生经常利用电子邮件向教师或同学请教和交流;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难题时会通过电子邮件向校外的专家请教。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处在较低的水平,学生与老师和教育管理部门之间的交流不足,会降低学生进入高校后的满意程度,影响学生对学校的评价。
教育工作者应当走入社会,走进企业,更多地了解企业需要的人才的类型,根据企业的需要培养人才,使学生具备更好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