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影响及对策
2018-05-14崔小娜
崔小娜
摘 要: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受到政府和学者们的极大关注。美国是中国进口粮食的重要来源国,中美贸易摩擦后,中国粮食进口将出现重大变化,这将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造成新的挑战。基于这一新形势,提出我国粮食安全问题需要注意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粮食安全;区域合作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18-0019-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6.11;F752.7;F757.12 文献标志码:A
2018年4月份以来,中美贸易问题受到全球关注。中美就贸易问题进行了多次磋商,但美国多次撕毁协议。目前,在美国挑起贸易争端率先加征关税的情况下,我国紧跟着对美国部分商品实施加征关税措施,其中包括部分农产品。这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造成了一定新的挑战[1]。
1 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1.1 粮食进口依存度高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是大豆、棕榈油等农产品的最大买家。2017年中国农产品进口额近1 259亿美元,同比增长12.8%。我国粮食对外依存度偏高,但主要是大豆的原因,中国粮食累计进口13 062万t,其中大豆累计进口9 553万t,占粮食进口总量的89%,对外依存度超过85%。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额度高达140亿美元,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我国对美国大豆加征高额关税,我国大豆进口遭遇挑战。
1.2 结构性矛盾明显
我国粮食存在明显结构性矛盾,如玉米和稻谷阶段性过剩,小麦的优质品种供给不足,以及大豆产量长期不足等。2018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较2017年有所增长,但受墒情影响,单产会有所下降,总产量预估有小幅上涨。
1.3 粮食质量待提高
一方面,受技术条件影响,我国粮食质量有待提升。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粮食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这里指的粮食质量,就不仅是粮食生长质量,还包括收割后的处理、分类、包装等更精细的要求[2]。
2 中美贸易摩擦与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
2.1 国际市场冲击
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在目前的新关税政策下,大豆到港量会逐渐下降。海关总署数据显示,7月我国进口大豆约800.5万t,同比下降约20.59%,已连续两个月下降。
豆粕作为主要饲料,其价格的上涨导致近期鸡蛋价格有明显上涨。
2.2 耕种方式和观念落后
耕种方式和观念落后是造成粮食质量低下和结构矛盾的重要原因。而耕种方式和观念的落后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农村青壮劳动力流失的结果。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已是我国普遍现象,农村耕地目前多由留守的老年人耕种。
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一方面是因为人多地少,资源配置的自然结果;另一方面则在于种植粮食并不能带来可观收益,而种植粮食收益率低下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我国粮食种植整体技术含量较低,导致种植成本居高不下,而粮价受到进口影响,导致农民粮食收益不理想[3]。
老年人耕种又会引发一系列问题。首先,老年人体力、精力不足,观念陈旧,老年人耕种主要基于不浪费的心理,并没有主动寻求提高产量和质量的方法的积极性。其次,老年人对信息的关注和了解程度低下,会导致种植种类与实际需求之间出现偏差。其三,在城郊区域,大多数农民同时进城打工和种地,打工收入高于种地,因此他们会首先保证进城务工,而对种地要求不高。比如种植玉米和种植大豆相比,种植大豆收益更高,但玉米管理容易,而大豆需要更多管理时间,农民因此选择收益更低的大豆。
2.3 气候问题
农业仍然是一个需要看天的行业。2018年由于天气原因,部分地区小麦授粉期间显著降温,导致小麦大面积授粉不足,小麦收成与质量皆下降。供给不足本应引起价格上涨,但由于质量和产量及购粮企业资金受限问题,主产区夏粮收购锐减,收购价格偏低,有许多农民捂粮惜售。
3 政策建议
3.1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等区域性合作
在关税调整后,农产品的贸易对象必然要进行调整。2018年我国对亚太多国大豆进口实施零关税,向南美购买大豆5—8月抵港量逾3 600万t,仍有订购大豆预计11月抵港。我国已向印度、加拿大、乌克兰等国家进行了杂粕询价。大湄公河次区域成员国在加强粮食安全和农业合作方面也达成共识。由于美国在贸易磋商过程中多次反复无常的举动,使得与美国的贸易风险增加,在今后的对外贸易中,必然需要采用贸易对象多元化的战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加强各类区域性合作。
3.2 以打造龙头企业带动技术升级
粮食质量问题需要技术支撑,但我国是人多地少的现状,以家庭为单位实施技术升级是十分困难的,需要有龙头企业的带动。短期内形成龙头企业单纯依靠市场力量也难以实现,还需要政府有目地的对基础好的企业进行引导和扶持,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加强校企合作,加快知识成果转化。通过打造优质龙头企业,摆脱以家庭为单位的耕种模式,带动技术升级,提高产品质量[4]。
3.3 重视粮食收割后的精细管理
供给侧改革要关注需求,而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决定了对粮食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和变化。有报道显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引起了更多不良饮食导致的疾病,如糖尿病等。目前老百姓对保健的要求在提高,对饮食安全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有必要对粮食收割后的处理进行精细管理。建议对粮食品质进行更标准化的分类,有条件的要增加溯源信息,采用更洁净的包装,增加饮食指导信息等。
3.4 坚持供给侧改革,提升政府部门指导质量
供给侧改革需要关注需求,而需求信息的获取是农村的短板。由于农村现有劳动力主要为老年人,网络信息的服务效果有限。目前农村手机使用已经相当普及,部分政府部门通过对短信发送服务进行提醒,但短信服务指导不一定可以赢得农民信任与重视,则效果仍然有限,建议政府部门有专门的指导部门经常提供上门指导,面对面的交流更能引起老百姓的重视和信任。建议开发信息平台APP,并指导使用。在宣传方式上要避免各种高大上的语调,要让农民看到调整播种的实际好处。有些老年人会坚持不接受新方式,建议联系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进行理论指导。
3.5 加强天气预警及防控机制
气象部门的天气预警已经比较普及,但如何在特殊气象之前展开积极行动对农作物施救,是当前仍需要努力改进的部分。
参考文献:
[1]汪文忠.全球背景下中国粮食贸易和安全問题探讨[J].粮食问题研究,2018(2):28-31.
[2]刘慧.如何守住粮食安全这个底线?[J].黑龙江粮食,2018(5):38.
[3]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加强粮食安全及农业区域合作[J].国际融资,2018(7):73.
[4]孙恒.中美贸易谈判重启 豆粕看涨再生变数[EB/OL].[2018-08-21].http://www.chinagrain.cn/axfwnh/2018/08/21/11489055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