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隐形相似性社会网络研究

2018-05-14王罗清徐永祥

关键词:社会参与

王罗清 徐永祥

[摘要]本文旨在对上海新的社会阶层(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基本群体特征、工作情况、社会参与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本文主要贡献是基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思想观念构建了隐形相似性社会网络,研究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网络介数中心性,发现了不同社会属性、社会参与意愿、经济财富、社会声誉、政治地位的新阶层人士的网络位置分布差异。融合复杂网络理论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隐形相似性社会网络,更好地挖掘个体和群体行为特征规律,制定有效的监督管理方案,对各社会阶层进行服务、管理和引导,高效地开展社会工作。

[关键词]社会分层 社会参与 新的社会阶层

[作者简介]王罗清,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博士研究生;徐永祥(1955-),男,湖北孝感人,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008-7672(2018)03-0046-10

一、引言

2017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发挥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新的社会阶层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注入新活力,在文化资源、政治资源、经济资源的获取方面也越来越具有优势,与社会其他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也引起了社会关注。在此情形下,政府依托有效的政策进行有效地监督、管理、协调各个阶层问矛盾至关重要。2013年习近平曾指出,一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其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要发扬劳动创造精神和创业精神,回馈社会,造福人民,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寄予了厚望。

新的社会阶层形成于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条件都有了根本性改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作为经济建设参与者构成了不可忽视的新力量,深入分析中国新的社会阶层的社会根源,挖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社会特征和政治面貌等信息,能够为更好协调各阶层人士之间利益关系,为各阶层人士和谐有序交流提供一个舒适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随着社会发展,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诉求和政治参与意愿日益增强,需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和各方面辅助措施,为新的社会阶层疏通参与渠道,满足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需求,规范化一些不理性诉求。在政策引导方面,需要仔细分析研究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意识和政治参与特征,根据阶层异质性,制定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为构建和谐社会吸引新力量,让新的社会阶层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2006年上海市统战理论研究会课题组研究了转型时期新的社会阶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意义,充分肯定了新的社会阶层在改革开放、社会稳定、社会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等方面的重要性。2007年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分析了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如何能够让新的社会阶层通过便捷的渠道,进行有序政治参与,是国家和执政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中共中央党校管前程的博士论文基于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原理,研究和分析了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问题,主要包括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一般理论、重要价值、现实状况、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他对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本文结合复杂网络理论研究上海市新的社会阶层隐形相似性社会网络。在大数据时代,研究人员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作為理解和挖掘社会经济行为规律的重要手段,提出了“计算社会科学”。海量高质量的人类行为日志数据以及个体属性数据吸引了大量的社会科学研究者从事与网络相关的研究工作,发展了计算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在社会科学顶级期刊American Journalof Sociology与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上,与网络相关的论文比例在不断上升,其中1980、1990、2000和2005年所占比例分别为1.2%、2.2%、7.8%和11.6%。世界著名网络科学家Barabdsi指出,复杂网络的思想与方法将是理解和控制复杂社会现象不可或缺的方法和工具。人类行为构建了类型多样的复杂社会网络,研究社会网络形成、演化、稳定性、持续性等机理是复杂社会网络的主要研究内容。

1.陆学艺:《如何认识新型社会阶层》,《前进论坛》2002年第5期,第44-45页。

2.郑曙村、郭永奎:《当前我国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需求及其引导》,《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第1期,第111=115页。

3.文道贵、陈志宇:《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及执政党的政策引导》,《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第6期,第57-59页。

4.上海市统战理论研究会课题组、王邦佐、谢岳:《转型时期新的社会阶层研究——新的社会阶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意义》,《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第23-27页。

5.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华文出版社2007年版。

6.管前程:《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年版。

7.J. P. Bouchaud, Economics Needs a Scientific Revolution, Nature,455 (2008) 1181

8.T. Lux and F. Westerhoff, Eeonomies Crisis, Nature Physics, 5(2009) :2-3

9.F. Sehweitzer, G. Fagiolo, D. Sornette, F. Vega-Redondo, A.Vespignani, and D. R. White, Eeonomie Networks: The NewChallenges, Seienee, 325 ( 2009 ) : 422-425

10.11. Lazer, et al., 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 Seienee, 323(2009 ) : 721-723

12.M. T. Rivera, S. B. Soderstrom and B.Uzzi, Dynamics of Dyads inSocial Networks : Assortative, Relational, and ProximityMechanisms, Annu. Rev. Sociol, 36 (2010) : 91-115

13.S. P. Borgatti, et al., Network Analysis in the Social Sciences,Science, 323 ( 2009 ) : 892-895

14.M. McPherson, L. Smith-Lovin, J. M. Cook, Birds of a Feather:Homophily in Social Networks. Annu. Rev. Sociol,27 (2001):415-444

15. Currarini, M. Jackson, and P. Pin, Identifying the Roles ofChoice and Chance in Network Formation: Racial Biases in HighSchool Friendships, Proe. Natl. Aead. Sci. U.S.A., 107 (2010):4857-4861

16.S. Currarinl, M. Jackson, and P. Pin, An Eeonomic Model ofFriendship : Homophily, Minorities, and Segregation, Econometrica,77( 2009 ) : 1003-1046

17. Palla, A.-L. Barabasi and T. Vicsek, Quantifying Social GroupEvolution, Nature, 446 ( 2007 ) : 664-667

18.A. Vespignani, Predicting the Behavior of Teehno-social System,Science, 325 (2009) : 425-428

19.E. Pennisi, How Did Cooperative Behavior Evolve, Science, 309(2005):93

20.李英蕾、夏纪军:《社会距离对自愿合作的影响:文献综述》,《世界经济文海》2009年第2期,第89-98页。

21.S.V. Buldyrev,

R. Parshani,

G. Paul,

H.E. Stanley and S.Havlin,

Catastrophic Cascade of Failures in InterdependentNetworks, Nature, 464(2010 ):1025-1028

22.A. Vespignani, The Fragility of Interdependency,

Nature, 464(2010) : 984-985

社會网络分析是研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复杂关系的重要研究工具。社会网络中个体行为同时受到个体自身属性(如认知和决策能力、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和社会网络拓扑结构属性的影响。s.Hoogendoorn等人研究发现性别在经济产出和风险承受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女性可以产生更高的经济绩效,而男性在风险承受方面表现得更加出色。群体组织中性别分布多样性与组织绩效、合作行为具有显著相关关系。网络拓扑结构制约了社会网络的形成与演化,个体行为和思想也会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社会网络关系包含了朋友关系、同学关系、敌对关系、同事关系、亲情关系、领导关系等,不同关系对社会网络动力学影响不同,且不同关系的相互作用使得社会网络连接具有流行性、同质性、相似性、嗜异性等特征。

本文数据来源于上海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调查问卷,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调查对象所在行业情况,第三部分是调查对象在上海的生活状况,第四部分是社会参与情况。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539份。本课题研究旨在对“上海新的社会阶层(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这一群体在基本群体特征、工作情况、生活情况、社会参与等方面进行分析。全文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是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第二部分将首先对样本的背景特征进行分析,分别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月收入、留学经历、宗教信仰等变量来描绘当前上海新的社会阶层的基本特征;第三部分分析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情况,如社会组织类型、中介组织类型以及先前工作情况;第四部分研究了新的社会阶层社会参与情况;第五部分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上海新的社会阶层思想观念之间隐形相似性网络进行了分析;最后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二、上海新的社会阶层的基本特征

首先对样本的背景特征进行分析,分别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月收入、留学经历、宗教信仰等7个变量来描绘当前上海新的社会阶层的基本特征。

(一)性别分布

就样本性别分布而言,本次调查回收的539份有效问卷中,共有257名男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占总体的50%;女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也是257名,占总体的50%,本次调查的男女性别比为100:100,略低于第六次人口普查中上海市整体104.62:100的男女性别比,⑩男性比例与女性比例持平,女性新的社会阶层人数已经接近男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女性在接受高等教育上的可得性以及社会组织和中介组织对就业性别的相对开放性和平等性。

(二)年龄分布

就样本的年龄分布来看,在本次调查回收的539份有效问卷中,其中年龄最大为68岁,最小年龄21岁。本次调查的上海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平均年龄为37岁,标准差为10.419。经过四分位数的计算,近三分之二的被访者集中在30岁左右。可见,本次调查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大多出生于“80后”、“95前”,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年代,他们既见证了中国的崛起,也经历了中国社会转型变迁,同时他们中的一部分还受到中国计划生育的影响,因此此群体成长的社会背景的复杂性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受教育程度

从某种程度来讲,受教育程度高低代表着新阶层人士能力的强弱。在本次调查的519份有效问卷中,博士、硕士学历的新阶层人士,占比共计22.3%;有302名新阶层人士的最终教育程度为大学本科,占总人数的58.2%;大专学历的新阶层人士占比17.3%(90人);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新阶层人士占比2.1,仅为11人。上海市新阶层人士整体受教育程度较高,本科以上学历418人,占比80.5%。上海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与上海市居民整体学历水平上升的趋势相一致。图1中给出了包含20名缺失样本的受教育程度分布情况。

(四)月收入情况

就样本的平均月收入来看,在本次调查的518份有效问卷中,4000元以下的88人,占比17%,4001-7000元占比34.4%,7001-10000元有121人,占比23.4%,10000元以上131人,占比25.3%。上海新的社會阶层人士收入水平跟上海市职工平均工资相比,明显较高。

(五)海外经历

伴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人力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机会和流动频率也日趋增加。在全部样本中,有效填答521份(缺失值18),拥有海外经历的比例为12.9%,无海外经历的达到454人,占比87.1%。

(六)宗教信仰

在本次调查的539份有效问卷中,宗教信仰变量共获得了508次填答(缺失31)。其中,438名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无宗教信仰,这占到了总人数的86.2%。而在13.8%有宗教信仰的人中,信仰佛教为50人,基督教为10人,道教为3人,天主教为4人。

(七)户籍分布

在本次调查的515份有效问卷中,有404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户籍为上海户籍,占总人数的78.4%。相比之下,仅有111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户籍为外地户籍,占总人数的21.6%。

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情况

(一)社会组织类型

本次调查中社会组织类型以社会服务机构为主,社会团体次之。在此次调查的样本中,383份有效回答中,主要从事于社会服务机构(民办非企业类型),占比54.6%,其次是社会团体,占比38.4%,最后,基金会占比5.5%,未登记自组织占比1.6%。图2给出了包含了156份缺失样本的社会组织类型分布情况。

(二)中介组织类型

总的来说,此次调查中中介组织类型中咨询类中介组织居多。中介组织种类繁多,将其划分为鉴证类、评估类、代理类、经济类、咨询类及其它等六种。在此次调查的样本中,280份有效回答中,主要以咨询类较多,占比30%,其次是鉴证类19.3%,代理类18.2%,评估类12.5%,经纪类1.4%,还有其它占比18.6%。图3给出了包含了259份缺失样本的中介组织类型分布情况。

(三)之前职业

此次问卷人员之前的职业中,学生居多,企业管理人员次之。针对从事现在行业之前的身份进行调查,有效问卷515份,其中33%的人是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其次是企业管理人员占比28.9%,这可以简单说明企业的跳槽率相对较高;再次是10.5%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11.3%的企业技术人员,还有工人、下岗失业人员、军人等等。图4给出了包含24份缺失样本的之前职业分布情况。

(四)换工作频率

新的社会阶层流动问题是关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生存与发展现状的重点。对于本次调查中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来说,他们工作调动情况又如何呢?在本次调查的539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工作调动次数变量共获得510次填答(缺失29)。总的来看,有21.4%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近两年来工作调动过。其中,16.9%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有过1次调动,2.9%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有过2次调动,其它占了1.6%。对于大多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来说,其稳定性还是比较强的。

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社会参与情况

在了解了上海新的社会阶层群体的个人基本特征、工作情况后,笔者通过调查新的社会阶层群体对社会问题的关心度、参与意愿、参与渠道、参与影响因素、对社会现状的认同度等31道问题来了解这一群体的社会参与情况,从而为更好地服务这一群体提供依据。下面将对几个问题进行分析。

(一)社会问题关心程度

在539个调查样本中,针对社会问题的关心程度有514人做出回应(缺失值25),其中关心的占比96.7%,不关心的仅占3.3%,在关心的比重中,比较关心占61.7%,非常关心占15.6%,可见,新的社会阶层群体对社会问题的关心度还是比较高的。图5给出了包含了25个缺失样本的社会问题关心度分布情况。

(二)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意愿

就数据显示来看,新的社会阶层群体不仅对社会问题的关心度高,而且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意愿也很高,在512份有效数据中,有484人愿意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其中非常愿意占比19.3%,比较愿意占比47.9%,而不愿意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仅占比3.3%。图6给出了包含27份缺失样本的参与社会问题意愿分布情况。

(三)志愿服务

为了解新的社会阶层参与志愿服务情况,本次调查共得到506份有效数据,其中参加过志愿服务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达393人,占比77.7%;未参加过志愿服务的达到113人,占比22.3%;与此同时对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加志愿服务的意愿也做了统计,共获取有效数据493份,其中愿意并经常参加志愿服务的人数达170人,占比34.1%;有空时愿意并少量参加的达207人,占比41.6%;单位组织时愿意参加的118人,占比23.7;不愿意参加的仅有3人,占比0.6%。因此对于新的社会阶层群体而言,参加过并且愿意参加志愿服务的人数居多。

(四)地位评价

本次调查中,地位包括三个维度:经济财富、社会声誉及政治地位,如图7所示,从1到7分别表示地位由低到高,标准差均为1.1-1.3之间,综合来看,均值为3.02,整体地位自我评价较低;分开来看,经济财富方面,均值为3.05,经济地位低;社会声誉均值为3.14,社会地位低;政治地位均值为2.69,政治地位更低。因此总体而言,新的社会阶层群体整体对自身地位的评价比较低。

五、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的新的社会阶层分析

(一)基于思想观念的隐形相似性网络

一般而言,划分社会群体基于显性的属性,如性别、肤色、工作等。个体属性直接影响了个体行为,且相同属性个体也表现出复杂的行为规律。在社会工作中,人们期望能够了解群体在思想观念上的相似性,称之为隐形相似性(invisibilitysimilarity),下文将测量上海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思想观念之间的相似性,构建上海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隐形相似性社会网络。

在调查问卷中,有一题涉及到新的社会阶层人员对一些说法的看法,通过问卷想知道大家对11种说法的认同程度,如十分认同,比较认同,一般,还是不太认同,或者十分不认同,分别用数字1到5表示。问卷中11个说法包括:(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于西方三权分立;(3)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国梦”;(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人民利益高于一切;(6)我們党有能力将权力关进笼子;(7)我国多党政治协商制度优于西方多党制;(8)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0)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11)我属于社会新阶层。

为了度量不同社会阶层人士对上述11个说法的认同程度之间的相似性,定义x2为个体i对于说法k的认同程度,由数字1到5表示。定义个体i和个体i之间认同程度的欧几里得距离为:

通过计算个体i和个体i之间距离矩阵d2可以得到个体之间的相似性,距离越大,相似性越小。基于距离矩阵能够得到一个加权完全图。网络中节点表示上海新的社会阶层人员,连边权重表示个体之间思想观念上差异程度,由距离值给出。为了得到上海新的社会阶层思想观念骨干网络,基于文献中方法,去掉网络中距离最大的95%的边,剩下距离最小的5%的边,得到一个无向无权网络。为了分析不同属性个体在网络中分布情况,可以先分析个体中心性与个体属性之间的关系。用网络介数(betweenness)代表个体网络中心性:

其中OY(k)表示网络中个体i和个体j之间包含个体k的最短路径数量。OY表示网络中个体i和个体j之间最短路径总数量。从拓扑结构上来说,B(k)能够作为个体在网络中心性的度量。B(k)越大说明个体越靠近网络中心位置或者处在不同社团结构中间“桥梁”位置。图8至图11展示了上海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隐形相似性网络拓扑结构特征。图8至图11具有相同的拓扑结构,只是节点属性不一样,不同属性用不同颜色表示。从整体的网络拓扑结构上看,上海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相似性网络具有社团结构,也就是说部分人士的思想观念存在相似性,可以构成一个社团,但是不同社团之间思想观念存在差异性。图8给出了性别分布情况,红色表示男性,绿色表示女性。图9给出了海外经历人士分布情况,红色表示有海外经历,绿色表示无海外经历。图10给出了宗教信仰分布情况,红色表示有宗教信仰,绿色表示无宗教信仰。图11给出了上海户籍分布情况,红色表示上海户籍,绿色表示无上海户籍。

图12中给出了不同属性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网络中心性分布情况。可以发现上海新的社会阶层男性比女性在隐形相似性网络中占据了更中心的位置。无海外经历的人员比有海外经历的人员占据了更中心的位置,无宗教信仰的人员比有宗教信仰的人员占据了更加中心的位置。有上海户籍的人员比无上海户籍的人员占据了网络更加中心的位置。

基于相同的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社会参与意愿、不同经济财富、不同社会声誉、不同政治地位的人员在隐形相似性网络中位置分布情况,如图13至图16所示。图13展示了不同社会参与意愿人员在网络中分布情况,其中红色表示非常愿意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人员,黄色表示比较愿意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人员,绿色表示一般愿意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人员,蓝色表示不太愿意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人员。

图14至图16分别展示了不同经济财富、不同社会声誉、不同政治地位的人员在网络中分布情况。图中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灰色、黑色依次表示人员从低到高的自我评价。样本中对自身经济财富、社会声誉、政治地位评价很高的个体数量较少,在图中所占比例较小。图17研究分析了不同经济财富、社会声誉、政治地位的人员在网络中分布的差异性。

图17(a)中,数字从小到大依次表示了非常愿意、比较愿意、一般愿意、不太愿意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人员。随着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意愿减弱,新的社会阶层人员的网络中心性也变小。在隐形相似性网络中,社会参与意愿强烈的人员占据了中心位置。

图17(b,c,d)中,横坐标数字越大,表示新的社会阶层人员对经济财富、社会声誉、政治地位的自我评价越高。但是因为评价越高的个体数量也越少,因此统计分析也会存在差异。在经济财富、社会声誉、政治地位自我评价为6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员的网络中心性较高。

六、结论

本文基于上海新的社会阶层(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人士调查问卷,分析了调查对象基本信息、所在行业情况、社会参与情况。本文主要贡献在于引入了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基于思想观念的隐形相似性网络,发现不同属性、不同社会参与意愿、不同经济财富、不同社会声誉、不同政治地位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网络中位置差异。基于显性属性对群体进行分类是日常生活普遍存在的,如性别、肤色、工作属性等。在很多社会工作中,我们期望能够知道群体在思想观念上的相似性,通过聚类算法对社会群体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工作。通常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不同的人,很难走到一起,行为差异比较大。本文基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思想观念相似性,构建了个体之间隐形相似性网络,通过研究网络中个体分布情况,了解个体属性与网络位置的关系。在复杂网络理论中,不同网络结构位置上的个体所扮演的角色不一样,具有的功能也不一样,当然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通过复杂网络理论分析,挖掘群体行为特征。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更能有的放矢,高效地开展社会工作。

在后期工作中,融合复杂网络理论挖掘网络中意见领袖、信息传播者等,在网络舆论控制、重要思想传达等工作中能发挥有效作用,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而针对现有的数据样本,500左右的样本数量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获取大量高质量的上海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各项数据,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工作是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茫茫人海之中,识别意见领袖、信息传播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下社交网络盛行,通过获取公开的社交数据和个体属性数据,结合复杂网络理论研究方法,有助于理解和预测社会群体行为,提高准确性和有效性,建立网络舆论控制平台,为和谐社会发展提供可靠有效的意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协调各阶层间矛盾,大力提升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不同社会阶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需要,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亚立)

1.S. P. Borgatti, et al., Network Analysis in the Social Sciences,Science, 2009, 323 ( 5916 ) : 892-895

2.G. Kossinets, D. J. Watts, Origins of Homophily in an EvolvingSocial Network. Am. J. Sociol., 115 (2009):405-450

3.K. Lewis, M. Gonzalez, J. Kaufman, Social Selection and Peer

Influence in an Online Social Network.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9 (2012) : 68-72

4.M. Szell, R. Lambiotte, S. Thurner,Multirelational Organization ofLarge-scale Social Networks in an Online World. Proc. Natl. Acad.Sci. U.S.A., 2010,107(31 ) : 13636-13641

5.6.9.S. Hoogendoorn,H. Oosterbeek,M. Praag, The Impact ofGender Diversity on the Performance of Business Teams : Evidencefrom a Field Experiment, Manag. Sci.,2013,59 (7) : 1514-1528

7.D.

Eder,

M.

T.

Hallinan,

Sex

Differences

in

Children'sFriendships. Am. Social. Rev., 1978, 43 (2) :237-250

8.M. Szell, S. Thurner,

How Women Organize Social NetworksDifferent from Men. Sci. Rep., 2013,3 (7435) : 1214

10.李英蕾、夏紀军:《社会距离对自愿合作的影响:文献综述》,《世界经济文海》2009年第2期,第89-98页。

11.M.A.

Serrano,M.

Boguna,A.Vespignani,Extracting

theMultiscale Backbone of Complex Weighted Networks. Proc. NatlAcad. Sci. U.S.A., 2009,106 (16) : 6483-6488

12.F. Papadopoulos, et al., Popularity Versus Similarity in GrowingNetworks, Nature, 2012, 489 (7417) : 537-540

13.V. L. Allen, D. A. Wilder, Group Categorization and Attribution ofBelief Simnilarity. Small Group Behav., 1979,10 ( 1 ) :73-80

14.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

猜你喜欢

社会参与
山西省S高校社区离退休教师的社会参与研究
近年来民生政策制定社会参与问题研究综述
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实现路径探析
随迁老人心理健康、社会资本现状及其作用研究
随迁老人心理健康、社会资本现状及其作用研究
引导社会参与丰富老年教育形式研究
英国的高校自治与政府调控及启示
网络民粹主义近十年(2007—2016)的研究梳理
赋权增能:成人教育发展新视角
烟台市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