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宜昌区域经济发展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8-05-14胡勇

丝路视野 2018年6期
关键词:人才需求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摘要】伴随着经济发展,宜昌化工、机电、交通等行业人才需求逐渐增大,人才总量严重不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宜昌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发展,本文对目前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现状,试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需求;培养模式;职业教育

宜昌依长江而建,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综合实力位居湖北省第二位,是中国中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宜昌是三峡大坝、葛洲坝等国家重要战略设施所在地,被誉为“世界水电之都”。近几年来,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均在10%左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目前全市共有规模工业企业1537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0%。自21世纪,宜昌市经济综合实力多年排行湖北省地市区前列。

伴随着经济发展,宜昌化工、机电、交通等行业人才需求逐渐增大,面对蓬勃发展的宜昌,人才总量严重不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行业从业人员素质远远满足不了行业发展需要,由于经过系统学习的专业人员供不应求,导致大量未经任何培训的人员进入各行各业,知识化、专业化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尤其是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仍然非常紧缺,人才发展与城市发展的需要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作为一个典型的内陆城市,宜昌的经济发展对我国内陆城市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本文以宜昌人才需求为基础探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现代学徒制现状

目前,宜昌各职业院校均开始了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既涵盖了订单式、工学交替式等培养模式,又囊括了学中做、工学结合等内容,与其他模式相比较,可得知“现代学徒制”并不是简单的学习与借鉴国外模式,更强调中国职业教育自身的人才培养的质量特点,还应适应社会实际的经济发展,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让职业教育的属性得以回归其最根本。在试行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第一,借助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为社会培养了众多的技术技能人才,就业结构性矛盾得以缓解。第二,现代学徒制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特征,一方面,保证了高职学生技能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解决了学生学徒后的留用问题,从而对企业的用工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第三,学生经过学校的教育和企业的培训,不仅具备理论知识,而且还具有实践经验,学生“出师”后能够很快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经过自身努力与钻研,甚至能很快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加速了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步伐。第四,现代学徒制试点地区为企业培养了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仅为企业发展在人才需求方面提供了保障,而且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宜昌各高职院校学生岗位综合实习中所推向的现代化学徒制在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困难。总的来说,成效并不十分突出,还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也尚未成功建立现代学徒制教育体系,其具体操作和实施效果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各高校仅仅在学校内部采用试点方式,小部分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规模较小,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学生比例较少,覆盖面不广等。

二、现代学徒制实践应用中的困难

(一)校企合作层次低

校企合作层次总体偏低,还停留在以校企个别合作为主的层次上。虽然职教集团的发展为校企合作层次向校企的多边多向合作提供了契机,但实际达成了区域性和行业性校企合作的也不多。校企合作层次停留于校企个别合作,对于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长期发展来说,是有危害的。

(二)保障措施不完善

从学校角度来看,管理者以及教师对下企业实训有抵触情绪,没有一个良好的校企合作平台,办事效率不高。从企业角度来看,有些企业对学生到企业工作,存有顾虑,选派的指导教师不是骨干员工,即便是的话,也是一个师傅带很多学生,学生与师傅的沟通和交流不能及时得到解决,直接影响学生学徒的积极性。在现代学徒制的试行过程中,政府的财政投入,目前还不能满足企业培训学徒的成本支出。

(三)对学生的协调管理不足

学生进入企业上岗后,少数企业由于采取不恰当的管理方式,造成学徒对企业和企业师傅有抗拒情绪,由此产生隔阂,这些负面结果对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开展影响很大。因此,在现代学徒制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生活、工作和心理方面,高职院校和企业双方必须紧密合作,协同做好引导和管理工作。

(四)企业参与热情低

企业的充分参与是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成功的重要前提。但当前,职业学校反映,在寻求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热情低。具体表现为参与企业的数量有限,参与的方式单一。根据经验,积极投入学徒制培训的,往往是一些大企业。因为在没有额外资助的情况下,投资这种培训是要耗费较高成本的,并且企业还面临培养出来的合格员工被其它企业挖走的风险。小企业一般不具备投资的财力,又没有留住培养人才的企业吸引力,因此,它们的投入积极性一般不高。

三、现代学徒制建设改进

(一)加强思想观念保障

在院校中加大对管理层和教师的宣传力度,促进其教育观念和思想意识的更新。而对学生宣传力度也不能变弱,以期更多的学生被吸引到现代学徒制中。强化和提升在企业和社会中的宣传造势,以求企业融人到校企合作中,也是对做的较好的企业在社会上予以认可和宣传推广,进为其他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树!、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中的现状立榜样。

(二)制定政策,提供法律保障,提高企业参与热情

为了确保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中的顺利试行,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与法规,统筹各行业的力量,建立推动现代学徒制健康发展的法律体系。第一,专门出台现代学徒制试点管理办法,如制定《现代学徒制工作条例》等,规范各方面的职责和权利,如教育部门、高职院校、各行业企业主管部门以及财政税收等部门,为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第二,在税收优惠、资金补贴以及贴息贷款等方面,给予积极参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的企业以优惠政策以及制定企业师傅的经费保障等措施。第三,为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相关职能部门可以联合起来对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企业定期进行评选和奖励,同时制定参与企业的监控和评价措施。第四,在部门和干部年终考核中增加扶持政策落实情况一栏,并针对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奖惩。

(三)签订协议,明确三方职责

高职院校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协议来明确界定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各自的职责。学校方面,首先,是明确现代学徒制实施的专业范围和领域,对其进行充分的分析,制定好专业教学计划。并对课程体系要进行改革,使之更加适合现代学徒制的教学。其次,院校鼓励专职教师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走进企业,加强与企业师傅的沟通和交流。企业方面,首先,是对学徒在岗培训,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其次,是改革人事制度,对那些在学徒培的过程中做出一定成績的师傅,给予必须的鼓励和一定的物质奖励。最后,是依据学业成绩聘用毕业生就业。学生方面,学生应按照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参加企业实践,自觉遵守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各项规章制度,履行与之相关的各项职责。

四、结语

目前,全国各个城市中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其中最突出的矛盾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就要大力提升现有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而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方式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更具有时代性,现代学徒制教学的主要模式是与企业合作,学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能够将校园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当中,摆脱了传统职业教育模式的枯燥课堂,使学习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与灵活,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通过不断实践与经验积累快速提高技能水平,成长为真正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辉,柳靖,占小梅.高等教育学徒制教育初兴现象探析[J].职教论坛,2012(07).

[2]鲁丽彬.职业教育中现代学徒制应用的意义和作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9).

[3]王洪斌,鲁婉玉.“现代学徒制”———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的新出路[J].现代教管理,2010(11):83~85.

作者简介:胡勇(1988.04—),男,湖北宜昌人,汉族,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汽车发动机。

猜你喜欢

人才需求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数读
AI需求集中于一线城市,七成从业者月薪过万
文秘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