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长大的机会留给孩子
2018-05-14秦晓燕
秦晓燕
新学期开始了,照例少不了琳琅满目的寒假手工作品展示。在参加各班作品评比的过程中,我忍不住拍下了许多技艺精湛的作品,并且发在了微信朋友圈里,一个个“点赞”紧随其后。“点赞”中夹杂的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深思:这是孩子自己做的吗?低年级的孩子,显然出不了如此的“成果”。
可以想象,为了帮助孩子交出满意的作品,认真负责的家长的确花费了不少精力。但是,家长做得再精美也代替不了孩子亲手制作的作品。孩子只有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够获得最真切的感受,也才能够获得最佳的锻炼机会。
这让我想起了女儿刚刚上学的时候,有一次学校进行自制小雨伞的比赛。从学校回来以后,妈妈不停地对我唠叨:“自己还是老师,都不帮女儿做得更好看一些。其他小朋友的作品都很好看,有不少家长还特地到网上去买了伞骨制作出了精美的大伞呢!”听着妈妈的责怪,我也有些难过。但是,我始终坚持一定要把长大的过程留给女儿。
女儿做小伞的时候,我并没有完全不管。只不过,我不是作为一个参与者,而是作为一个欣赏者。我倾听着她的想法,也会适时地给出中肯的建议。当小伞成型的时候,我既感动又幸福:孩子的作品就是孩子世界的展现,虽然不够完美,但是无比美好!我不停地夸奖女儿:“你真是太棒啦!瞧,这把小伞真漂亮……”女儿灿烂的微笑中透着自豪。可以让孩子做的事让孩子自己做,可以让孩子走的路让孩子自己走,可以让孩子选择的人生更要让孩子自己去选择。
一位朋友的感触尤为深刻。几乎每一年,她都会带女儿出国旅行,目的是让孩子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但是,女儿并不像她所期待的那样可以用心感受异域的风土人情,更不愿意去了解她精心准备的人文知识。她失落地说:“对女儿来说,出国旅行只不过是把地点从苏州乐园换到了国外的某个乐园。”可就在不久之前,这位朋友的观点产生了变化。去年的暑假,她带女儿去了世界闻名的法国卢浮宫。她发现,以前只会嘻嘻哈哈的女儿竟然带着小本子,或安静地看着,或认真地记着……她突然心生感动:女儿长大了!
其实,前面这个漫长的等待过程就是孩子成长的过程。只不过,这个过程是悄无声息的,是我們无从强烈而迅速地感知的。曾经的她太过着急了,以为播下了种子就可以立刻发芽、开花、结果,但实际上其间要有一个积淀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或缺的。
今年寒假,女儿的老师让孩子们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他们的“寒假微故事”。经过了此前的积淀,女儿每一天都会有很多灵感,富有创意地记录下她所看到的画面。我依然只是负责“点赞”。
在寒假的最后一天,我和她一起坐在阳台上欣赏着这二十多天的“寒假微故事”。看着紧挨在我身边的小姑娘,我舒心地笑着:“孩子,你越来越能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