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应用价值体会

2018-05-14李娜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33期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护理风险管理

李娜

[摘要] 目的 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将2014年8月—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76例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成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则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89%(3例),住院时间为(13.2±1.2)d,HSS评分为(94.4±2.3)分,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为5.26%(2例),各项数据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升临床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和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同时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1(c)-0062-02

膝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中用于治疗膝关节疾病常用的方式,该手术方式能够利用人工膝关节置换并代替人体膝关节功能,以确保患者自身膝关节功能逐步恢复[1]。但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其自身的免疫力比较低,应激反应强烈,耐受力差,在围手术比较容易并发各类并发症,这就需要实施良好的护理管理措施,确保临床护理的有效性与合理性[2-4]。该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应用价值体会,为此,该院选取了2014年8月—2018年2月收治的76例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将该院收治的76例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一组则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分别将其作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38例患者。常规组患者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68.7±2.1)岁,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7例;骨关节炎患者1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6例,骨关节炎9例。实验组患者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8.5±2.5)岁,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8例;骨关节炎患者1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4例,骨关节炎1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骨科专家学会制定的相关疾病的疾病诊断[5],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参与该次研究,排除合并多种骨科疾病的患者;排除存在精神或意识障碍的患者;排除免疫功能存在缺陷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本院行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其中常规组患者于围手术期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内容包括:术前健康教育;围手术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观察;抗感染治疗;康复训练等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所述:①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和医生组成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并就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常见风险及其护理措施展开培训学习。小组主要负责临床护理工作的制定、监督和管理,确保各项临床护理工作都能够按标准落实下去。其次,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同时承担风险评估工作,对患者围手术期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在此基础上制定护理内容,以确保临床护理工作能够达到较好的风险预防价值。

②风险评估。于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了解评估,通过手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体格检查结果,从而预测手术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紧急情况,将了解到的信息汇总并提交给手术组医护人员,以进一步的完善手术方案和手术应急机制。围手术期,应依据风险评估结果,从环境、设备、患者自身、护士因素等多个方面入手,降低各类护理风险和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

③制定风险管理预案。依据科室的工作情况和患者的自身特点,制定风险管理预案,并建立预警体系。风险管理预案是关于一旦发生护理风险后的应急处理机制,其内容包括人员的配置、急救抢救设备与药品的供应机制,确保发生风险后,人员、设备和药品能够第一时间到位,对患者实施抢救。预警体系要求对患者实施24 h动态性不间断监督管理,随时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的发现护理风险。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和不良护理事件、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HSS膝关节评分。应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本评量表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3个维度,由患者或其家属自主展开评价,得出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此次研究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分别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分析

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89%(3例),住院时间为(13.2±1.2)d,HSS评分为(94.4±2.3)分,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为5.26%(2例),各项数据与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析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是近几年临床常用的一种护理管理措施,在此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89%(3例),住院时间为(13.2±1.2)d,HSS评分为(94.4±2.3)分,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为5.26%(2例),各项数据与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数据结果说明:通过采取護理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排除引发并发症、影响患者康复和导致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从而确保患者术后康复效果[6-7]。其原因在于:风险管理措施建立了风险管理预案和预警体系,能够对护理风险进行全方位的防控、检测和处置[8],并通过风险评估提前了解围手术期可能存在的风险,实施预控措施,从而减少并发症,加快患者康复[9]。

此外,该次研究结果同时指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4.74%,明显的高于常规组(P<0.05)。这一数据结果充佐证了上述观点,表明了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这一管理措施实施实现了临床护理工作的规范化、流程化和标准化,有效减少基础护理、护理文书、病情管理等方面的缺陷[10],使得护理风险控制更加的周密详尽,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升临床护理效果,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宗科,翁习生,向兵,等.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术期贫血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6,9(1):10-15.

[2] 岳辰,周宗科,裴福兴,等.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抗纤溶药序贯抗凝血药应用方案的专家共识[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5,8(4):281-285.

[3] 徐鸿尧,赵建宁,包倪荣,等.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对严重骨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膝关节畸形的疗效比较和术后风险评估[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3):211-214.

[4] 王华,周天健,罗奇,等.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栓塞的风险因素分析[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7,45(3):288-291.

[5]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关节置换术安全与效果评价》项目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关节学组,等.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围术期血栓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6,9(3):181-184.

[6] 宁新宇,王甜甜,杨树峰,等.全身麻醉与神经阻滞麻醉对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2):365-368.

[7] 何嘉,王照平,么红英,等.银杏达莫注射液用于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72):71.

[8] 尹星華,周一新,唐杞衡,等.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19):1765-1769.

[9] 杨伟民,李斯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应用研究[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8,11(3):182-185.

[10] 席少华,周朝波,赵桂林,等.氨甲环酸局部应用结合术后临时夹闭引流管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5,10(4):543-545.

(收稿日期:2018-08-27)

猜你喜欢

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护理风险管理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双下肢站立位DR全长摄影在骨科矫形中的临床价值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快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护理的指导意义分析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腹主动脉瘤75例围术期护理思路构建
三项同位素骨扫描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假体松动与感染性假体松动的诊断价值分析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