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项同位素骨扫描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假体松动与感染性假体松动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6-08-19张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1期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

张伟

【摘要】 目的 探讨99mTC-MDP骨血流、血池、静态三项同位素骨扫描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假体松动与感染性假体松动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2例疑似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11例, 进行常规检查)与实验组(11例, 进行99mTC-MDP骨三项同位素扫描检查), 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实验组诊断准确率为100.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3.64%(P<0.05)。结论 99mTC-MDP骨三项同位素骨扫描对诊断无菌性假体松动和感染性假体松动有较高准确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假体松动;放射性核素显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1.059

假体松动主要分为无菌性松动与感染性松动, 目前传统检查方法无法为松动部位和松动原因提供准确信息, 且无菌性松动与感染性松动在治疗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如何准确鉴别是治疗假体松动的关键环节[1]。本院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 三项同位素骨扫描在鉴别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假体松动与感染性假体松动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2例膝关节置换术后疑似假体松动的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 所有患者在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活动性疼痛。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各11例。对照组中男7例, 女4例;年龄51~78岁, 平均年龄(64.2±3.3)岁;术后时间3~7年, 平均术后时间(4.2±0.5)年。实验组中男6例, 女5例;年龄53~77岁, 平均年龄(63.8±3.1)岁;术后时间2~7年, 平均术后时间(3.9±0.8)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检查方法, 检查内容为X平片检查和CT断层现象检查。实验组采用99mTC-MDP骨三项同位素扫描等检查。所有患者在检查结束后均进行手术探查, 对比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1. 3 诊断标准 通过手术探查证实患者膝关节假体是否存在松动现象。假体是否出现合并感染采用临床标准, 内容包括检查假体周围组织和关节液状态、细菌培养、术中冰冻病理与术后病理结果[2]。无菌性假体松动:周围组织无异常, 关节液清凉。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 术中冰冻病理与术后病理结果均为发现中性粒细胞浸润。感染性假体松动:假体周围组织坏死, 关节液呈脓性, 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 中性粒细胞数>5个/高倍镜视野。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5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手术探查结果表明, 所有患者均为假体松动, 其中13例为无菌性松动, 9例为感染性松动。实验组中7例为无菌性松动, 4例为感染性松动, 对照组中6例为无菌性松动, 5例为感染性松动。实验组检查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完全一致, 诊断准确率为100.00%。对照组检查结果显示, 10例为无菌性松动, 1例为感染性松动, 诊断准确率为63.64%。实验组诊断准确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膝关节置换手术显著增加, 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呈现上升趋势。无菌性假体松动和感染性假体松动是所有并发症中最严重的, 不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甚至直接导致手术失败。无菌性假体松动和感染性假体松动的处理方法存在较大差异。无菌性松动可以通过翻修术治疗, 感染性松动则需要在填充骨水泥后再进行手术修复。由于无菌性假体松动和感染性假体松动在组织学和临床表现上具有高度一致性, 因此如何准确诊断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3]。

在对假体松动的常规检查中, 询问病史和体检是判断假体是否发生感染的基础。典型的急性感染症状有寒战、发热等。然而临床中绝大多数患者为慢性感染, 症状不易发现, 且表现为关节持续性疼痛, 这与无菌性假体松动造成的不稳定症状极为相似[4]。关节持续疼痛在判断是是否存在静息痛或运动痛时具有较高的价值, 但在判断假体是否发生感染方面可靠性相对较低。

X射线对检查机体周围骨溶解具有较高灵敏度, 然而对感染的诊断不具有确定性。临床中若X射线摄片显示假体出现早期松动, 需要高度怀疑周围组织是否发生感染。CT和MRI检查受金属假体干扰较大, 故诊断意义较低[5]。99mTC-MDP骨三项同位素扫描多用于骨髓炎诊断。99mTC-MDP骨三项同位素扫描对诊断感染性假体松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主要原因在于, 感染区域周边软组织血供丰富, 血流速度和血管壁渗透性大幅上升, 炎症细胞渗出量增加, 造成对放射性示踪剂摄取量增加, 使局部区域同位素放射性浓聚并通过平面显影表现出来。

本次实验中, 实验组检查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完全一致, 诊断准确率为100.00%。对照组检查结果显示, 有4例感染性假体松动被误诊为无菌性假体松动, 诊断准确率为63.64%。实验组诊断灵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充分表明, 与常规检查方法相比, 三项同位素骨扫描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假体松动与感染性假体松动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炅, 冯建民, 王毅, 等. 三相同位素骨扫描诊断髋关节置换后感染的临床意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0, 14(17):3041-3045.

[2] 李欣欣, 张燕燕, 张卫方, 等. 99mTc-MDP骨三相显像对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和感染性假体松动的鉴别诊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 26(12):2357-2359.

[3] 梁答, 戴志刚, 钟伟, 等. 三相同位素骨扫描对 TKA 术后无菌性和感染性假体松动的鉴别诊断价值.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5(1):48-50.

[4] 魏慧, 田京. 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早期诊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1, 15(4):709-713.

[5] 唐玲, 王瑞霞, 董雪雅, 等. 99Tcm-MDP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诊断价值. 感染、炎症、修复, 2013, 14(1):48-49.

[收稿日期:2016-03-25]

猜你喜欢

膝关节置换术
空巢老人膝关节置换术后面临问题及干预对策
超声引导股神经置管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DR全下肢全景成像技术及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
不同剂量氢吗啡酮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观察
分析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价值
鸡尾酒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
循证护理在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双下肢站立位DR全长摄影在骨科矫形中的临床价值
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帕瑞昔布钠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