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模式探索
2018-05-14郭明子孟令均王丹钱风华
郭明子 孟令均 王丹 钱风华
[摘要] 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是“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内容,通过发现当前卓越医学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对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模式的探索,找出一条适合医学生人才培养的模式。提高卓越医学人才医德的践行能力。
[关键词] 卓越医学;人才培养;医学生;职业精神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5(c)-0123-03
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是旨在培养一批高水平、高层次的医学人才。其中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是“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主要培养医生关爱生命、重视生命、解决各种突发状况等,是目前医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目的[1]。只有形成“全过程、共参与、多途径、强实践”得职业精神培育模式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1 当前卓越医学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缺少对职业精神教育的有效整合
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包含了价值观的养成、职业态度的鉴定、知识技能的获得等方面。传统的职业精神的培养主要是在行医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并没有经历过专业的训练以及有效的整合,导致越来越难适应时代的发展,出现诸多的问题。虽然各大高校也在尽力将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培育纳入教程,但在临床上,仍然存在“重要求、少评估、轻落实、实效差”的状况[2]。主要表现在沒有形成职业精神教育规范的课程体系。课程观念、课程内容以及课程目标等尚不健全,缺乏以医学伦理学为主的相关教育资源的整合。并没有将医学伦理学作为教学计划中的一部分。教师在授课时更注重实践的操作课,对于医学生的职业精神仅仅作为辅助,或者是靠教师的自觉。教师没有明确关于职业精神具体要传授的内容,导致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实践环节存在短缺[3]。
1.2 缺少整体规划,忽视了阶段的连续性,差异性
医学生成才是技术与职业素养双提高的漫长过程。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但就目前高校的教育情况来看在开始入学的医德教育,学习过程中医德教育,实习过程中医德教育,毕业后的教育等缺乏统一的规划,没有重点强调不同阶段的教育的差异,教师对实践内容的指导、职业精神的教育更没有有效的衔接。这样就导致了医学生在职业精神的实践中执行力较差,不能够有效保持职业精神的连续性和有效性[4]。
1.3 培养过程缺乏对学生主观体验的关注和内容反思
进行职业精神培育,必须按照医学生的成长规律设置内容,关注教育对象接受教育后的主观体验,并帮助他们进行反思。只有根据医学生的成长规律有意识地培养,才能进一步形成职业精神体系。目前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主要有两点:①在学校的理论知识学习;②在实习过程中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如何将职业精神落实到实践中,只有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但是就目前来看尽管多方强调职业精神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中,缺少对学生在接受知识之后的主观体验[5]。在临床实践环节,尽管学生会对老师的职业精神进行探讨、总结,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缺少对学生总结的职业精神的有效的指导,往往只是一带而过。学生不知道所做的是否正确,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2 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价值
2.1 有效整合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资源形成合力
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进行整合在职业精神培养中十分重要。人文教师在职业精神教育的理论授课中,所讲授的都是课本上的知识,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专业教师,拥有多年的临床经验,但是在进行职业精神的总结时,多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与摸索,学生往往不得要领。随着目前医患关系的逐渐复杂,矛盾的日益凸显,医疗人员的价值观也趋向多元化。人文学科所讲授的职业精神的知识,往往跟不上时代的步伐[6]。而带教老师的模范作用效果日益减少,一些不合格的职业精神容易被学生所学到,影响了医疗人员的形象。医学伦理人文教育结合临床实践教师的专业教育两者相结合,互相扬长补短,起到互相监督,互相整合的作用。
2.2 有利于临床实践与职业操守的双提高
如果职业精神的培养仅仅局限于说教,而不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就不能够很好地将这种职业精神落实到临床实践中,导致的效果也是不理想的。另一方面,不同的学生对职业精神有不同的认识,在反思的时候还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职业精神培育要既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理论知识的储备,还要通过在临床实践中通过真实的情境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强化与完善[7]。保证了临床实践与职业操守的平衡,临床为理论讲授提供了真实的情境,理论教师对学生临床阶段遇到问题后的反思提供理论的指导,帮助学生建构职业精神体系。有利于实现临床实践与职业操守的双提高。
3 卓越医学人才职业精神培育模式
3.1 全过程是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模式的基础
3.1.1 入学教育阶段 大学生在刚进入大学时对事物都抱有一种好奇的心态,对自身的专业和所处的环境大多数比较迷茫。在此阶段是进行职业精神培育的启蒙阶段。有利于学生在潜意识里就形成良好的职业观念。可以通过入学典礼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一步地了解专业教育培养的模式以及发展史。另一方面通过宣誓进行加强教育。让学生在宣誓中体会到对医学职业的神圣感,进一步加强责任意识。除此之外,让学生进行实地的参与了解,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医学职业的重要性,以及医学的职业前景,潜移默化地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精神。
3.1.2 理论授课阶段 良好的职业精神必须有理论知识做基础,只有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在临床实践中进行运用。可以根据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学》《医学心理学》等医学人文类的课程。同时根据学生以及临床实践的情况进行教学方法与教学计划的优化。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花式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教学,提升学生对伦理知识的认识,逐渐加深对伦理知识的强化[8]。
3.1.3 实习阶段 实习是将所学的理论实施运用到实践中的一个过程。不同于单纯的课堂学习,医学生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出现“该不该”“能够与不能够”的伦理判断。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利用到实际中,还是深化对职业精神理解、形成良好医德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际的培育过程中要注意对这个环节的加强教育。
3.1.4 毕业阶段 虽然此阶段毕业生即将离开学校,但仍然需要对职业精神进行巩固。医学生可以通过回顾医学誓词、理论知识、临床实践知识总结与反思来加强对职业精神的巩固,以及重新认识,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3.2 共参与是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模式的保障
3.2.1 专业课教师的参与 专业知识是医学生成为合格工作者的一个重要前提。专业课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并且在教育中合理地渗透职业精神,辅助培育职业精神的培养。在介绍生理课的时候可以适当引用达尔文等人的贡献,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医学生为维护人类健康作贡献的高尚精神[9]。在案例分析时,从正反两方面讲述医患关系恶化的原因,提高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同感,加强教学效果。
3.2.2 人文教师的參与 人文教师是培养医学生职业精神的主力军。人文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法如情景模拟、案例分析为医学生解答关于医学伦理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伦理观,为良好的职业精神打下基础。
3.2.3 临床带教老师的参与 在实习的时候,医学生大多跟着临床医生进行相关的问诊、看诊、触诊等进行治疗。带教老师的服务态度、言行举止、治学精神在无形中都在影响着学生。只有带教老师拥有良好的职业精神才能起到带头模范作用。所以带教老师在实际的临床实践中要做到以身作则,手放心不放,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要及时指出来,并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
3.3 多途径是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模式的核心
3.3.1 加强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包括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除了设立医学家雕像、医学家事迹。让学生感受到医疗卫生行业的文化氛围和积淀。在精神文化方面,要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树立良好的学风。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医学知识技能大赛、辩论赛等丰富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执业能力,主动开辟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网络阵地,让学生围绕相医学关话题展开讨论等。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完善监督机制,让教师、带教老师、学生等对医学精神进行评价,监督,不断地推进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
3.3.2 建立自我教育 医学生的自我教育至关重要。只有在实际的操作中进行自我监督、自我教育才能充分达到效果。无论教师在不在场都要进行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用身边实实在在的例子进行自我教育,让榜样的力量渗透到生活中,并且引导学生自觉把职业精神利用到医学服务中。
3.4 强实践是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模式的关键
3.4.1 实训课堂教学 实训课堂是学生在实习之前进行实践的重要方式。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开展常规的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不仅能使医学生掌握基本的临床技能,也为学生以后的医患关系的处理打下了基础。
3.4.2 实习实践 实习是检验所学知识的重要场地。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工作的环境、工作的流程。在这过程中,可能由于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等造成一些负面的想法,这时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这些负面的现象,树立正确的从业理念。
[参考文献]
[1] 于芳,徐玉梅,赵岩.基于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模式探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5):751-754.
[2] 马静,杜振宗.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下地方医学院校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广西教育,2016(3):71-72.
[3] 夏欧东,王晶,余杨,等.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南方医科大学的经验[J].高教探索,2017(8):26-29.
[4] 张迪,濮丽萍,吴丽荣.我国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7,31(2):132-134.
[5] 曾国,张新华,田英,等.地方大学实施五年制卓越医学人才培养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J].医学教育管理,2016,2(6):734-738.
[6] 刘明,徐玉梅.基于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双师制”培养方法探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5):759-762.
[7] 张新华,佘雅,曾国,等.五年制卓越医学人才培养内涵探析及路径构建[J].医学教育管理,2016,2(5):656-659.
[8] 龚政,王剑敏,钟慧,等.构建以书院制为平台的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的研究和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8):40-41,43.
[9] 秦美娇,邱雪婷,秦宁馨.不同年级、专业医学生对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标准认知的比较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 30(2):90-92.
(收稿日期:2018-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