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不良事件风险评估分析矩阵构建及实证研究

2018-05-14李宝玉施辉朱春林田文柱文永思夏昕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5期
关键词:实证研究风险管理

李宝玉 施辉 朱春林 田文柱 文永思 夏昕

[摘要] 目前,国内很多医疗机构已开展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管理工作,一些医院在内部建立了一系列确认和管理风险的过程,但在实务管理过程中仍缺乏一个普遍接受的管理工具及指导原则。医疗不良事件的处理方法仍很局限,处理流程存在诸多不足。该研究引入澳大利亚/新西兰风险管理理论,探讨如何在医院内部构建有效的医疗不良事件内部管理体系,并通过实证研究对医疗不良事件风险评估分析矩阵的应用进行实践和证明,以起到对医疗机构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医疗不良事件;风险管理;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5(c)-0096-02

医疗不良事件是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1]。正确识别、处理和评估医疗不良事件,是医疗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2]。澳大利亚/新西兰风险管理理论(AS/NZS 4360:2004)由澳大利亚标准/新西兰标准OB-007《风险管理》聯合委员会制订,其可以通过标准化的作业流程规范了风险管理的程序和过程,从而有效保证风险管理的效果[3]。目前国内很多医疗机构已开展医疗不良事件上报管理工作,也掌握了大量的医疗风险数据信息,但在实务管理过程中仍缺乏一个普遍接受的管理工具及指导原则,以供医院管理者构建一个有效的医疗不良事件管理框架。该院自2016年开始引入澳大利亚/新西兰风险管理理论(AS/NZS 4360:2004),尝试在医院内部构建有效的医疗不良事件内部管理体系,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拥有编制床位2 610张,辐射苏北及鲁南地区800余万人口。医院自2010年开始实行医疗不良事件上报管理制度,在引入澳大利亚/新西兰风险管理理论前的2015年,该院共接到临床医技科室上报医疗不良事件(不含护理、设备、后勤等不良事件)155例次。2016—2017年分别接到医疗不良事件上报162例次、179例次。

1.2 澳大利亚/新西兰风险管理理论

澳大利亚/新西兰风险管理理论(AS/NZS 4360:2004)是一种逻辑和系统方法的术语;它是一种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而使机会达到最大限度的方式,对与机构的任何活动、功能和过程相关的风险进行环境建立、鉴定、分析、评价、处理、监控和信息交流。风险管理既是为了发现风险,也同样是为了避免或减轻损失。它规定了风险管理过程的各个要素,但又不失灵活性,并不要求强制执行统一的风险管理体系,是一个结构化系统的权威的方法,而且在不同行业的不同部门、甚至一些项目中的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1.3 具体工作

1.3.1 环境建立 该院成立了医疗不良事件风险管理小组,由医疗分管副院长、医务部主任、大内科、大外科主任,以及6名临床医技科室医生组成。

1.3.2 医疗不良事件风险识别 医疗不良事件风险管理小组通过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对医疗不良事件风险的可能性及后果进行定性量度,通过小组讨论对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工作标准、工作流程以及该院2015—2017年上报的医疗不良事件进行讨论分析,发现存在的和潜在的医疗不良事件风险。

1.3.3 医疗不良事件风险分析评价 医疗不良事件风险管理小组根据澳大利亚/新西兰风险管理理论,将风险发生的5级概率和5级损害严重程度进行风险评分分级。风险的评分为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发生风险的损害程度之乘积,以乘积之值来评价风险的程度,当评分≤5分为低风险,即可也接受的风险(L);6~15分为中等风险,即不可接受的风险(M);>15分为高风险,亦为不可接受的风险(H),形成医疗不良事件风险评估分析矩阵,见表1。

1.3.4 风险登记与处理 通过澳大利亚/新西兰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分析,在风险的登记和处理上参考了香港医院管理局医疗风险登记表,制定了医院医疗不良事件风险登记表。对发现的不可接受的中等、高等风险进行了分类、登记并制定风险控制措施[4]。将医疗不良事件风险分类、风险描述、风险评估、风险处理进一步细化,方便医院具体操作及使用。

1.3.5 强化培训 在全院范围内将医疗不良事件风险评估分析矩阵、风险识别及防范进行培训,使全院医师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特别是提高对三/四手术患者、高龄患者、急危重症患者等重点患者,以及急诊、值班交接班、手卫生等薄弱环节重点进行风险防范。各临床医技科室安排专人对该科室医疗不良事件进行风行评估和分析,并上报医院医务部。

1.3.6 医疗不良事件风险监控和持续改进 医疗不良事件风险管理小组在该院医务部配合下,对全院医疗不良事件进行了定期追踪,及时发现在医疗不良事件风险防范及处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导部分临床医技科室运用PDCA对医疗不良事件风险防范进行持续改进[5]。医务部还将医疗不良事件风险防范工作纳入到科主任综合目标考核,督促科室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1.4 观察指标

1.4.1 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 为全院上报的医疗不良事件除以全院出院人次。

1.4.2 患者满意度 为江苏省卫生计生委患者满意度第三方调查结果。

1.5 统计方法

调查数据经双人核对通过Epidata 3.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实施前后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双侧检验,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运用澳大利亚/新西兰风险管理理论对该院医疗不良事件进行管理后,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①澳大利亚/新西兰风险管理理论,构建医疗不良事件风险评估分析矩阵,对于防范医疗风险起到了明显作用。“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国际公认的事实,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时刻都面临着医疗风险的出现[6-7]。欧美发达国家均已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符合国情的医疗风险管理体系[8]。该研究尝试将风险管理理论应用到医疗不良事件管理工作中,通过环境建立、风险鉴定、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处理、监控和评审、信息交流和咨询等管理过程,对医疗风险可能性进行了判断,并对风险后果或影响進行了定性量度,构建起了医疗不良事件风险评估分析矩阵。通过矩阵对医疗不良事件的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关管理政策并采取有效措施,可以将医疗不良事件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了医疗安全。其研究方法和结果对于其他医疗机构有效管控医疗风险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②院科两级医疗风险管理体系,可以有效降低医疗风险的发生并降低其危害。在该次的研究过程中,医院层面对于澳大利亚/新西兰风险管理理论进行了广泛的培训,各临床医技科室也根据医院要求从科室层面对本科室高发及高危医疗风险进行了讨论分析,并制定了科室层面的防范措施,医院初期也通过行政干预手段进行有力推进,将科室实施效果纳入到科主任综合目标考核。从研究结果来看,只有实施院科两级的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提高科室及临床医师的重视程度、认知能力及作用,才能从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对医疗不良事件进行风险防控。

[参考文献]

[1] 谭海涛,李强辉,江建中.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医院管理,2015,13(5):64-67.

[2] 马明辉,符凤娥,李亚薇.医疗风险防范与控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12(3):172-173.

[3] 刘笑霞,李明辉.英国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企业风险管理准则及其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0):140-143.

[4] 刘玉洁,张金凤,罗军萍.如何构建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体系[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5,22(2):6-7.

[5] 刘玉洁,张金凤,罗军萍,等.应用FOCUS-PDCA降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漏报率[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5,22(2):22-24.

[6] 王宏,王志国,周山,等.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应用与问题[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5,22(8):755-757.

[7] 李嘉,夏成风,周山.我国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应用现状与思考[J].西南国防医药,2015,25(8):910-911.

[8] 李亚超,田文敏.放射科医疗不良事件分析与对策[J].西南国防医药,2015,22(2):14-16.

(收稿日期:2018-02-23)

猜你喜欢

实证研究风险管理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简述翻译研究中实证研究法的应用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