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对医院门诊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满意度的影响
2018-05-14莫晶
莫晶
[摘要]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对医院门诊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该院门诊部自2016年12月开始实施风险管理,分别选取2016年6—12月、2017年1—6月在门诊接诊患者各150例作为参考组、观察组,比较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结果 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评分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 实施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医院门诊医疗质量,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具有显著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风险管理;门诊;风险事件;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0(a)-0070-02
门诊为医院的窗口,其医疗质量、形象直接影响患者对医院整体评价。近年来,随著人们医疗保健意识的提高,医院门诊就诊患者明显增加,患者病情复杂、涉及药物种类较多,相反门诊对应的护理力量相对薄弱,因此医护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繁重琐碎的工作,精神高度紧张,极易引起护理风险事件。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患者、医护人员可能出现风险并进行有效的预防[1],该院门诊部自2016年12月开始实施风险管理,结果显示门诊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医护人员资料:该院门诊部共20名护理人员,男性2名,女性18名,年龄22~48岁,平均(38.29±2.33)岁;学历水平:大专13名,本科7名。所有工作人员2年内均无人事变动。
分别选取2016年6—12月、2017年1—6月在门诊接诊患者各150例作为参考组、观察组。排除以下患者: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及语言障碍中;治疗过程中依从性差患者;文化水平较低无法独立完成调查问卷者。参考组:男80例,女70例,年龄12~73岁,平均(48.97±5.02)岁;学历水平:小学28例,初中35例,中专及高中20例,大专及以上67例。观察组:男78例,女72例,年龄12~74岁,平均(49.04±5.11)岁;学历水平:小学27例,初中36例,中专及高中22例,大专及以上65例。两组参与研究者性别、年龄及学历水平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考组接受常规门诊护理,包括常规接待、分诊、病情监测等。观察组则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组织门诊科室全体工作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培训,由护士长、资历较高的护士以及外聘法律专家进行培训,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作为重点,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及自我防护意识。就医护人员门诊护理中经常面临的问题、经常出现的问题等展开讨论与学习,共同探讨具体的应对策略;提高医护人员的沟通技巧、危重急诊处理技能等。②医院采取”三色分诊制度“,即患者进入医院后,根据其疾病严重、危急程度分为轻(蓝色)、中(黄色)与重度(红色)三级,病情较轻患者,可按照常规分诊流程进行就诊;病情中度严重者,首先进行评定并联系相关科室医生、护理人员共同诊断,尽快为患者安排诊治。重度、危急患者,则立即启用绿色生命通道,连接急诊室、相关科室组织急救,实施先抢救后挂号的流程,使患者尽早接受治疗。③每日值班人员要做好清点、检查工作,保证设备科正确运行,及时上报发现的故障,每日使用的急救药物用量、种类要详细记录在册,避免出现药物滥用的情况;每周进行1次总结,就本周工作中出现的失误、问题等回顾分析,责任到人。规范文书的记录,记录要字迹清晰、内容准备、客观、详细,以保证出现医疗纠纷、事故时做到有据可依。④改善门诊环境,适量增加门诊工作人员,对于初诊患者尽量做到专人全程导诊服务;保证门诊部门环境,以明亮整洁、干燥的环境迎接患者;为预防交叉感染,每天至少消毒2次。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风险管理实施前、后各6个月内门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护士主动给呈报率以及护理投诉)、医患纠纷发生率;②比较参考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量表包括门诊环境、分诊速度、服务态度以及专业技能4项,每项5个问题,每题1~5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则护理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以t检验分析对比;计数资料以χ2检验分析对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00%,参考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
观察组无护患纠纷事件发生,参考组7例护患纠纷,发生率为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7,P=0.007)。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4.57±2.38)分,参考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9.96±3.3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94,P=0.000)。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资源日渐紧张,而临床医疗纠纷事件有所增加,不利于医院正常医疗程序的开展及医院形象的维护,而医疗纠纷事件中,门诊部门纠纷占据重要比例[2]。该科室在对该院门诊部门护理工作优缺点进行总结时发现,导致门诊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门诊面临患者众多、病情复杂且面临传染病风险,门诊接受危急重症患者,此类患者或家属情绪多比较激动,在表述患者病情时可能出现偏差,误导急救的实施;②医护人员自身组织水平需要提高,工作技能不熟练,该院门诊部门工作人员以25岁以下人员居多,工作经验较为欠缺,因此在面临突发事件时,处理能力有待提高;③门诊不合理排班制度、管理制度等,使得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不够认真,任务量繁重,操作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及时有效地进行改进,实施风险管理措施有着重要的临床、社会意义。
风险管理最早用于企业管理,是指在可能有风险的环境里将风险可能引起的不良影响,尽量降至最低的过程[3]。近年来风险管理逐渐应用在医疗领域,如张云等[4]在50例老年糖尿病烧伤患者的治疗中采用风险因素管理体系,结果显示患者烧伤创面感染事件、感染率明显低于常规管理组患者(P<0.05)。郑骏等[5]在医疗器械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体系,取得理想效果。此外,在其他科室内,风险管理亦得到广泛使用。在门诊风险事件的管理中,通过加强风险管理,针对医院以往出现的问题实施预防性措施,能够最大程度消除医疗活动中的不安全因素,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证明风险管理用于医院门诊风险事件效果确切,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分析认为通过有效培训,医护人员服务态度、专业技能明显提高,患者就诊效率得到显著提高,而医患之间交流增加,有助于缓和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在医院门诊中实施风险管理有助于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促进护患关系的改善,有助于医院良好形象的维护。
[参考文献]
[1] 钟运露.护理风险管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16,16(2):74-76.
[2] 卢光明,范贞,韩学军,等.27所医院医疗纠纷发生率和赔付情况调查[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6):34-36.
[3] 黎凤梅,杨星,胡泽丽,等.基于结构方程的基层医疗机构医疗风险因素对医疗纠纷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34(10):751-754.
[4] 张云,张霞,姚望望.风险因素管理体系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烧伤后创面感染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104-106.
[5] 郑骏,王吉鸣,吴韬,等.风险管理在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4,30(5):193.
(收稿日期:2018-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