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科病区护士分层管理对护士及孕产妇满意度的影响体会

2018-05-14张海燕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5期
关键词:分层管理孕产妇护士

张海燕

[摘要] 目的 研究在产科病区中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对护士与孕产妇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和作用。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5月该院产科病区护士41名,另选取100例孕产妇作为调查对象,对比实施分层管理前后产科病区护士与孕产妇满意度情况。结果 实施分层管理后产科病区护士对责任管理、工作环境、交流沟通、专业发展及社会认同等工作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分层管理后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科病区实施护士分层管理能够提升护士与孕产妇的满意度,不仅能够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应予以临床推广。

[关键词] 产科病区;护士;分层管理;孕产妇;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5(c)-0046-02

产科病区对护士的能力要求较高,只有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保障护士的护理能力不断提升,才能增强护士职业能力。现阶段大部分医院产科病区均行统一性护理模式,这一模式不利于优化产科病区护理资源,极易造成护患关系紧张问题[1]。鉴于此,可采用分层模式进行护士管理,实现护士的科学管理,从而优化当前紧张的护理资源,提升孕产妇对护理工作及护士的满意度,提高产科病区护理水平[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产科病区护士41名,其中,产科病区护士最小年龄21周岁,最大年龄47周岁,中位年龄(35.1±5.7)周岁。工作时间最短1年,最长13年,中位工作时间(6.2±3.9)年。参与研究的产科护士中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11名、大专学历21名、中专学历9名。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7名、护师11名、护士19名。另选取100例孕产妇作为调查对象,100例孕产妇均系一年间于该院检查及生产。

1.2 方法

①根据该院产科病区实际情况构建合理的分层管理结构,全面评估产科病区护士技术能力、知识水平、责任素养等各个层面,形成3个层次,分别为责任护士、专业护士与普通护士3个层级,其中,责任护士主要负责整个产科病区护士的管理、协调及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同时,责任护士还需负责全体护理人员的教学、指导与考核工作;专业护士负责产科孕产妇与新生儿的管理工作,配合责任护士开展各项日常护理工作,尤其针对为重孕产妇的护理工作需予以重视;普通护士分为若干小组,每小组3~4名护士组成,分别负责不同区域孕产妇护理工作[3]。

②加强护士分层管理工作制度制定,制度是保障该院产科护士分层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建立完善的护士分层管理制度,以便于更好地约束和管理护士日常护理工作[4]。在具体制定产科护士分层管理制度中,应采取责任制理念予以制定,将产科床位进行分区,要求每一护士小组负责不同的区域,并在小组中选出一名组长,由组长直接负责本组病区孕产妇与新生儿护理和管理工作,并根据医院产科实际情况予以弹性排班,进而推进优质化护理服务。

③建立产科病区护士工作监督管理小组,由医院行政管理人员与责任护士组成护士工作监督管理小组,每日对产科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与监督,并对护士各项护理工作进行评分,并形成护理工作监管报告。每星期召开1次全体护士例会,针对一星期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护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由全体护士共同探讨优化与改进策略,并针对不同层次护士开展工作优化,从而实现产科病区护士管理工作得以逐渐完善。

④明确各个层级护士岗位责任,层级管理需建立在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度之上,应根据不同层级护士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其中,产科病区普通护士日常需针对一般性孕产妇与新生儿加以护理,并在责任护士管理与调配下开展各项工作,日常密切关注孕产妇各项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程度,一旦出现紧急事件需及时上报[5]。同时,普通护士需做好孕产妇与家属的教育宣讲工作,针对顺产、剖宫产、新生儿护理、产妇健康管理等相关知识加以介绍,从而提升孕产妇与家属的健康管理水平。产科病區专业护士需在普通护士日常工作基础之上,针对危重孕产妇予以护理及管理,并能够引导低年资护士开展一对一护理教育工作。同时,专业护士需针对孕产妇各项体征进行评估,形成完善的孕产妇健康评估报告,为医师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有助于提升产科病区护理工作质量。责任护士日常工作量较大,需要负责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的整体日常护理,并协调产科病区护士人力资源,以优化护理资源为目标,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护理模式。

1.3 观察指标

采用《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调查护士对责任管理、工作环境、交流沟通、专业发展及社会认同等工作层面的满意情况,量表为10分制,分数越高,说明护士对工作满意程度越高。应用院制《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予以测量,该从护理人员态度、护理技术及教育宣传等层面进行调查,共计100分,≥80分为十分满意、60~80分为一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十分满意+一般满意。

1.4 统计方法

数据录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之中,产科病区实施分层管理前后相关数据通过分析,实施前后护士对责任管理、工作环境、交流沟通、专业发展及社会认同等工作满意度评分数据行t检验,采用(x±s)表示。产科病区实施分层管理前后产妇护理工作满意度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分层管理前后产科病区护士工作满意度比较

对比实施分层管理前后产科病区护士工作满意度,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分层管理后产科病区护士对责任管理、工作环境、交流沟通、专业发展及社会认同等工作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见表1。

2.2 实施分层管理前后产妇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分析实施分层管理前后产妇护理工作满意度,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分层管理后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后,见表2。

3 讨论

分层管理模式最初诞生于企业管理,当前广泛应用于医院护士管理之中,分层次管理模式是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的首要保障,通过对护士进行科学、合理分层,从而提升护士管理效率,平衡护士管理方式与护士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医院护士工作优化管理效果[6]。产科病区护理工作量较大,不仅需要对孕产妇实施护理与管理,同时还需针对新生儿进行管理,该院产科病区护理工作难度较高。鉴于此,采用分层模式管理护士日常工作,以便于提高护理管理效率。该种管理模式的基础在于护士层级划分,层级划分需依托护士护理技能、年资经验、理论知识、沟通能力、突发事件应变水平等多方面予以综合性考虑,将护士科学的划分为3~4个层次,依照不同层次护士综合能力进行责任化管理,通过制度、质控小组予以约束和管理,从而保障产科病区各项护理工作得以有条不紊的开展,逐步提升产科病区护理质量。

蔡晓燕等人[7]在研究中表明,低年资护士在各种各个层面经验、技术、理论水平有所不足,采用分层管理模式,使低年资护士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水平,不仅有能够提高产科病区护理工作质量,同时也有助于护士职业能力得以发展。该研究结果也证实,与常规统一化护理管理模式相比,分层管理模式能够提升护士对工作的认同与满意度,护士的职业信心有所加强。同时,孕产妇与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较高,说明在产科病区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成效较好,能够提高护士及孕产妇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章晓军,李信群,黄群,等.产科病区护士分层管理对护士及孕产妇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5,14(6):569-571.

[2] 陈萍.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1):183-184.

[3] 李信群,黃群,杨名洁,等.护士3个层次结构管理对产科病区护理质量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9(1):70-73.

[4] 黄巧如.护士分层管理于产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16):1980-1982.

[5] 沈玫玉,吴晶,余沉.能级进阶护士分层培训在妇产科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5(10):1237-1239.

[6] 刘君,吴兰君,陆浩雅.产科护士分层培训模式的运用及效果探讨[J].当代护士,2017(1):172-174.

[7] 蔡晓燕,顾美萍,许爱丽.护士分层培训在提高妇产科护士综合能力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5):178-179.

(收稿日期:2018-02-24)

猜你喜欢

分层管理孕产妇护士
心理护理在改善孕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情绪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在预防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下分娩镇痛的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湖南省长沙市危重孕产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打错了
厉害了,我的护士
高中班主任分层管理模式及应用实践探究
分层管理在教育实习中的实践探索
寻找护士哥哥
中职学校“分层管理、培优辅困”教学研究
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