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社区0~3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筛查及随访结果分析
2018-05-14张小玲杨姗姗
张小玲 杨姗姗
[摘要] 目的 了解和分析0~3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筛查和随访结果。方法 对0~3岁儿童采用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按预警征中年龄组依次连续筛查,同时采用标准化量表DDST方法对8~12月儿童、高危儿童进行筛查。对2017年2月—2018年2月来该中心保健管理的3 455名儿童进行监测,统计分析0~3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筛查和随访结果。结果 在3 455例所筛查的儿童中,筛查阳性97例,阳性率为2.81%,转上级妇幼保健院确诊发育迟缓23例,发生率为 0.67%。结论 社区开展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筛查十分重要,可以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消除影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各种不利因素,减少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偏异的发生,并早期识别心理行为发育偏异儿童,早转诊、早确诊、早干预,有利于儿童健康发展。
[关键词] 0~3 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筛查结果
[中图分类号] R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9(a)-0184-02
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行为特征,定期对儿童进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及时掌握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行为水平。现将西城区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科2017—2018年对辖区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监测情况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白纸坊社区卫生中心保健科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3 455名0~3岁儿童。1 794名为男童,1 661名为女童;该市儿童2 641名,外埠儿童814例;其中315名为高危因素儿童,3 140名无高危因素。
1.2 方法
0~3儿童采用预警征,采用预警征筛查的频次按预警征中年龄组依次连续筛查。高危儿童(3~4月龄)及每例8~12月龄儿童同时采用标准化量表(DDST)进行筛查。
1.3 评价标准
根据北京市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检查有无相应月龄的发育偏异,出现任何一条预警征象即为阳性;根据北京市的小儿发育筛查参考手册,DDST结果分为正常、基本正常、可疑、异常;根据北京市年报报表筛查阳性包括:预警征阳性或DDST结果为基本正常、可疑、异常,发育迟缓包括:发育边缘状态及轻、中、重度发育迟缓。
1.4 转诊
①DDST结果基本正常、可疑儿童,1个月内进行复查,复查后仍为阳性者进行登记和转诊上级妇幼保健院,并进行随访;②预警征阳性、DDST初筛异常者,进行登记和转诊,并随访。
1.5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选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筛查情况
2.1.1 初筛情况 3 455名儿童中,其中阳性97例,初筛阳性率为2.81%。1 794名男童中筛查阴性的1 735名(占96.71%),阳性59例(占3.29%),1 661名女童中筛查阴性的1 623名(占97.71%),阳性38例(占2.2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67,P>0.05)。见表1。2 641名该市儿童中筛查阴性2 571名(占97.35%),阳性27例(占1.02%),814名外埠儿童中筛查阴性787名(占96.68%),阳性33例(占4.05%)。该市与外埠儿童初筛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3,P>0.05),见表2。3 140名无高危因素儿童中筛查阴性3 060名(占97.45%),阳性80例(占2.55%),315名有高危因素儿童中筛查阴性298名(占94.60%),阳性17例(占5.40%),有无高危因素儿童初筛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16,P<0.05),見表3。
2.1.2 社区复筛情况 需要复筛儿童67例,实际复筛59例,迁出2例,拒绝复查6例(其中4例家长没时间,2例家长认为没必要)复筛率88.06%。复筛仍阳性10例,复筛阳性率为16.95%。经社区医生指导干预后,复查正常49例。
2.2 转诊及随访结果
2.2.1 转诊情况 应转诊40例,实际转诊35例(其中直接转诊25例,复筛阳性转诊10例),拒绝转诊5例(其中3例家长认为孩子正常没必要,2例家长没时间),转诊率为87.5%。
2.2.2 随访结果 经上级妇幼保健院确诊发育迟缓共23例:6例发育边缘状态,12例轻度发育迟缓,4例中度发育迟缓,1例重度发育迟缓。其中,4例在康复医院训练,1例在儿童医院干预训练,其余18例在西城妇幼保健院定期复查
2.3 管理要求
2.3.1做好高危儿童管理 ①新生儿规范管理:按照北京市新生儿访视常规,通过新生儿访视仔细询问病史和查阅围产保健记录等,做好新生儿高危判定,同时认真进行检查,筛出新生儿智能高危因素。对有智能高危因素的儿童在体检记录本上做好标记,防止遗漏智能筛查。②对迁入的儿童,及时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并详细询问有无高危因素并做好标记。
2.3.2 筛出心理行为发育上可能有问题的儿童 健康体检门诊时,及时发现任何一个可能发育偏异的儿童,并做好登记、转诊及随访工作。
2.3.3 督促初筛阳性儿童及时复筛 儿保组负责人每半个月电话通知需复筛的儿童家长带孩子进行复筛,及时电话随访并记录转诊儿童复查结果,科主任每季度抽查儿童保健记录本进行质控。
2.3.4 预见性指导 在新生儿访视、儿童定期体检过程中,以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特点为基础,根据个体化原则,注重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给予科学的心理行为发育的预见性指导。
3 讨论
3.1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监测的重要性
儿童早期是其神经系统和心理能力发育极其重要的关键时期。社区开展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筛查十分重要,可以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消除影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各种不利因素,减少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偏异的发生,并早期识别心理行为发育偏异儿童,早转诊、早确诊、早干预,有利于儿童健康发展。
3.2 社区儿童保健医生随访的重要性
由于诸多因素,社区转诊的儿童到上级医院的诊治率并不理想,其中家长对孩子神经心理发育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度不够,一些家长不能面对现实,早期不肯承认儿童的智能发育落后使部分儿童失去了最佳康复训练时期。所以,对需要复查和转诊的儿童,社区儿童保健医生需要做大量的随访工作,督促儿童家长及时带孩子复查确诊,同时做好复查结果登记;对确诊发育迟缓的儿童,社区医生要告知儿童家长做好家庭康复训练并督促及时复诊;对拒绝复查或转诊的儿童,社区医生要反复告知家长转诊的意义,促使儿童家长带孩子复查或到上级医院诊治,同时给予相应的指导。对流动儿童要加大管理力度,对流动性大的儿童尤其是高危儿要定期电话随访,促进其定期健康检查。
定期对儿童进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及时掌握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水平,营造良好环境,科学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爱民,陈雪辉,王凤芝,等.0~3岁儿童发育迟缓监测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8):748-751.
[2] 张兰.916例0~3岁儿童DST发育筛查结果分析[J].国妇幼卫生杂志,2016(3):52-54.
[3] 邵洁.儿童发育监测和筛查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6(10):735-739.
[4] 宁曼,何海燕,余敏.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概述[J].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7(3):4-6.
[5] 北京市散居儿童保健工作常规[Z].北京市妇幼保健院,2016.
(收稿日期:2018-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