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家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的现状及监督管理
2018-05-14邱炜彭伟
邱炜 彭伟
[摘要] 目的 了解基层医疗机构院内感染的现状,探讨如何通过依法监督进一步完善医疗机构感染的管理。方法 采用统一的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现场监测等方式對126家基层医疗机构院内感染管理进行调查,包括组织制度管理、消毒灭菌管理、医院感染监测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基层医疗机构因为机构内感染管理体系不健全、相关培训不到位、规章制度不落实、消毒灭菌不规范、综合监测不到位等基本现状,导致机构内感染现状不容乐观。通过针对组织制度管理、相关培训提出对策,以及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提出规范院内感染管理的措施,加强对医疗机构负责人和医务人员的宣传教育,促使其自觉依法执业。结论 该研究通过现状调查和基本对策,有助于促进医疗机构院内感染管理工作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并提高医疗机构负责人的重视程度及医务人员的传染病防治能力。
[关键词] 医院感染;卫生监督;医疗安全
[中图分类号] R1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2(b)-0134-03
基层医疗机构是指一级以下医疗机构,主要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民营医疗机构等。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医疗需求大,医院感染已经逐渐成为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不可忽视的问题[1]。在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医院感染控制是有效预防院内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改进医疗质量的重要方面。笔者通过对辖区内126家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初步分析得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并探讨相关对策,致力于通过依法监督改善基层医疗结构感染管理现状。现将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通过对辖区内126家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其中包括76家乡镇卫生院、3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家民营医疗机构。
1.2 方法
调查采用统一调查问卷,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统一调查标准[1]。并结合实地走访和现场监测结果,检测方法依照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2013年版)。
2 结果
2.1 126所基层医疗机构组织制度管理基本情况
126家基层医疗机构中,102家均未配备专兼职人员或成立医院感染管理科,占80.95%;有21家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占16.67%;3家成立医院感染管理科并有自己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仅占2.38%。见表1。
2.2 126所基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管理情况调查结果
2.2.1空气消毒 126家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院感染重点科室如手术室、治疗室等大多采用紫外线消毒,只有6家医院手术室使用甲醛或臭氧进行熏蒸消毒。对现场走访看到的231盏紫外线灯进行辐射强度检测,合格158盏,合格率为68.40%,其中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民营医疗机构各为98盏、42盏、18盏。
2.2.2 高压灭菌设备及其使用情况 126家基层医疗机构中,有124家有高压灭菌设备,但是其中有26家并不使用,坚持使用高压灭菌设备的仅有98家,占79.03%;坚持使用高压灭菌设备并且有设备使用记录的只有44家,占34.92%。见表2。
2.3 126所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的情况
126家基层医疗机构中,能够实现病例实时监测、物体表面、空气和医务人员手等全面综合监测的为75家,占59.52%;极少数还可以实现目标性监测和消毒液的感染监测,分别为15、40家,占11.90%、31.75%。见表3。
3 讨论
3.1 基层医疗机构院内感染管理现状
①未健全医疗机构院内感染管理体系:调查中发现,只有极少数基层医疗机构成立医院感染管理科或配备有专(兼)职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又加上不少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成摆设,各科室各自为政;基层医疗机构的各项感染和管理制度的水平相差很大,不少基层医疗机构的重点科室感染管理制度达不到国家标准基本要求,也做不到针对科室的特殊管理[2]。
②相关知识培训不到位。由于负责人不重视,对医务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少或者不培训,导致医务人员甚至专职人员对院内感染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知识掌握不全;民营医疗机构专业队伍不稳定,医务人员接受院感相关知识培训少;医疗机构内感染管理培训过于简单或者形式化,未结合实际情况和有针对性地案例进行讨论,导致相关工作人员生搬硬套,不适合该机构[3]。
③规章制度不落实。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操作人员未接受相关培训,操作时思想意识薄弱,不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一次性无菌用品使用不规范,未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操作、废弃等。
④消毒灭菌不规范。基层医疗机构有的缺少消毒灭菌设备,有相当一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的设备只是摆设,在坚持使用设备的机构中也只有极少数的机构能够做到设备和记录相匹配,不忽视设备的使用和检修等情况;无菌物品的标注不全面,如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以及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号等标识不全,常常有漏项现象发生;无菌物品未按灭菌日期顺序存放,常常堆放在一起;消毒灭菌产品的使用也不规范,无菌物品开包后、消毒剂开瓶后,未标注使用日期时间,未做到定期更换;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索证不全等;不少机构的消毒灭菌无法达到有效浓度或有效强度[2]。
⑤综合性监测不到位。绝大部分医院只能做到病例实时监测、空气、物体表面、灭菌物品和医务人员手等全面综合监测,在消毒液和目标性监测等方面缺乏条件和实施能力,综合性监测不到位。
3.2 监督管理建议
①加强思想培训。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感染管理的思想培训,加强领导层重视,加强诊疗操作人员的防感染意识,方便之后的感染管理和无菌操作,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到个人。
②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国卫办医发[2013]40号》[3]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严格对照,规范要求,做到规章制度的标准化、常态化、本土化,制定适合本医疗机构不同重点科室的相关规章制度。
③加强知识培训。定期举办院内相关知识培训,并可开展学习小组进行强化;与其他基层医疗机构定期举办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交流,吸取经验;各基层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科和专兼职管理人员定期走访上层医疗机构或者其他优秀医疗机构,学习相关经验。
④规范消毒灭菌制度并坚持落实。加大资金投入,购置、补充或者定期更换必要的消毒灭菌设备,以达到相关管理部门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设备使用记录详细,不只是作为摆设;设备进行定期检修、更换等;加强设备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规范化其无菌操作;扎实落实各项各重点科室的消毒灭菌规范[4]。
⑤开展相关监测。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医院感染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认真做好监测记录;根据机构内不同重点科室的不同管理要求,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对重点环节、重要部位、高危因素进行检查和监测;将开展综合性监测和开展目标性检测相结合,总结、分析、查找问题,熟悉了解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特点等情况,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杜绝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管理体系,制定符合实际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扎扎实实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对推动中国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工作和中国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为了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感染管理能够更上一步台阶,相关管理部门、培训部门应该与基层医疗机构携手,共同努力。
[参考文獻]
[1] 聂素梅.132家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现状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1):66-68.
[2] 高建芬.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对策[J].特别健康,2017(15):256.
[3] 刘曼丽.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48-149.
[4] 李延伟,刘彩红,刘欣健,等.中国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组织管理体系的现状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9):694-697.
[5] 陈玉华,文细毛,付陈超,等.湖南省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3(9):556-559.
(收稿日期:2017-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