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对提高院前救护效果的影响分析

2018-05-14彭慧影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21期
关键词:抢救成功率院前急救护理管理

彭慧影

[摘要] 目的 通过对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管理和研究,提高医护人员院前急救技能的训练,从而达到增强院前救护效果的目的。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该院尚未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工作时120急救车收治的94例患者作為对照组,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月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后120急救车收治的9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出车反应时间、途中时间比较,对两组家属满意情况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途中反应时间和出车反应时间较对照组快,患者和家属对院前急救工作满意度观察组较对照组高,且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7.9%(92/94)。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85.1(8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9,P=0.027<0.05)。结论 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工作对临床抢救工作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院前急救;护理管理;院前救护;抢救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7(c)-0030-02

院前急救是急救医学的重要阶段,主要为医护人员到达现场采取急救处置,到患者乘救护车到医院急诊室进行急救处置的这一段急救过程[1]。整个过程包括一些必要的现场急救,送上救护车,车上急救,将病员送到医院急诊室等几个紧急的抢救过程。因病人脑死亡时间在5 min左右,故而及时的反应、精准的抢救,在整个医疗服务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既是关系着患者抢救是否成功、患者对抢救过程是否满意的重要时间段,同时也是评价医院医疗活动水平的重要内容。院前急救的重要性,敦促了其不断进步发展,同时也对此阶段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而,加强院前急救护理人员技术培训,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成为院前救护成功的重要保证。下面,就将该院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对提高院前救护效果的影响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该院尚未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工作时120急救车收治的9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月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后120急救车收治的9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性52例,女性42例;年龄33~61岁,平均47.21岁。对照组中男性54例,女性40例;年龄32~60岁,平均46.3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哺乳期妇女既孕妇;严重过敏体质患者;心肺功能不全病情严重的患者;肿瘤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不纳入该次研究。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护理管理,具体方法如下:①加强对急救护理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培训和学习内容包括专科护理措施,心肺复苏术,心电监护,人工呼吸,气管插管,中度抢救,电极除颤,符合外伤处理,对护理人员的体能和规范化抢险工作进行长期训练。制定护理培训管理计划,按计划定期培训、考核,要求每一位出诊护士必须考核合格,全面提高医护人员的急救抢救反应能力。②培训反应能力。专人定期检查院内“120”急救电话是否保持通畅,护理站派人24 h值班接听,并培训值班人员,及时接听,尽可能迅速获取病患的重要讯息,做好记录,并第一时间通知相应科室的急救医护人员,保证这一过程在3~5 min内完成。若出现重大灾害事故或传染病,需第一时间上报院领导,及时组织人力物力积极开展抢救[2]。③加强体能和心理素质建设。合理排班,保证医护人员休息时间。组织抢救训练,除了要求过硬的技能操作和熟练的业务水平,同时要求很强的责任心。组织体能训练,保证护理人员身体素质过硬。④临床急救制度培训。严格规范现场急救制度,定期组织理论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制度培训,保证急救医护人员在到达急救现场后首先迅速完成对患者的基本检查,按照从头到躯干到四肢的顺序,进行有针对性而且无遗漏的检查[3]。及时准确分析判断患者的病情,在对患者病情有初步的评估和检查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实施急救护理。⑤加强急救设备、药品整理培训。急救设备和药品要定期专人检查,设备保持完好,药品保证效期,有专人检查、保管和维修,药品及时清点和补充。完善救护车的保养和维修,保持救护车中的通讯设备完善,避免出现急救时失去和医院的联系。⑥培训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能力。发生意外时,家属往往焦虑、恐惧,甚至有时把责任推向医护人员。所以在抢救过程中,要积极指导家属,缓解其情绪,辅助医师向患者交待病情,指导其护理知识,让患者家属不至于焦急无助。⑦护理文书书写培训。护理文书书写,需要严格遵照医嘱,详细准确的描述患者的病情、治疗过程、用药和护理干预措施进行记录。文书书写不能涂改和遗漏,详实的记录不仅可以为医师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有可能出现的医疗纠纷提供有力的证据。

1.4 评价标准

将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将观察组和对照组急救呼叫出车反应时间、途中时间比较,将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抢救工作的满意情况进行比较。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7.9%(92/94)。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85.1%(80/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9,P=0.027)。见表1。

2.2 两组患者出车反应时间和途中时间比较

观察组出车反应时间和途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见表2。

2.3 两组患者对整个抢救过程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93.6%,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78.7%。见表3。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群众对生命的长度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医疗工作的專业度提出了近似苛刻的要求,对于120急救工作,就出现了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同亟待加强的护理管理工作的矛盾。故而,该院从2016年初,在原有工作制度基础上,积极制定更专业、更全面的护理管理计划,着眼于当前医疗环境,稳步提高护理人员各方面素质,完善各种制度,致力于打造系统、完善的急救护理管理体系。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里面的第一阶段,也是极为重要的阶段,是决定着患者抢救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阶段,能否及时准确地进行早期抢救直接关系着患者的后期抢救和治疗能否成功。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发病后4 min内是猝死患者最佳抢救时间,发病后10 min内是严重创伤患者的白金时间,发病后1 h是事故挽救的黄金时间[4],延误最佳时间,将失去抢救的最佳机会,会对患者造成巨大的影响,导致患者伤残,甚至于死亡。院前急救患者往往病情严重,抢救任务重、时间紧,加强院前急救的护理管理,可以使医护人在接到急救任务后员快速反应,快速出车,快速达到现场,及时有效地判断患者病情,有针对性地进行现场急救处理,并在处理过程中保证医生、护士、管理人员、工勤人员、司机等的人员调度问题,有条不紊地进行急救工作的受理、出诊、监护、抢救等。平时无任务时,护理管理体现在人员专业技术培训、制度培训、医患关系处理培训、设备维护、药物补充更换等诸多方面,保证在出现急救任务时,能够实施合理、高效、快速的护理和急救措施[5]。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的护理管理工作,确保了护理人员能够反应快速、准确地进行病情评估,有能力进行周密的急救处理,妥善地进行患者安全的运转,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态度变化,通过积极沟通、有效干预,使患者及家属达到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的目的。护理管理工作对保证抢救成功率,提高120救护车出车反应时间和途中时间,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抢救工作的满意度,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季.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对提高院前救护效果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92):261.

[2] 郑丹蓓,许润珍,黄红霞.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对提高院前救护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34):75-78.

[3] 那万杰.院前急救的安全隐患与护理管理对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6):195-197.

[4] 朱婉婷,吴玉梅,林梅金.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在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福建医药杂志,2017,39(3):173-175.

[5] 尹晔.研究分析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对于提高院前救护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188-189.

(收稿日期:2018-04-25)

猜你喜欢

抢救成功率院前急救护理管理
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分析
循证护理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
血液透析并发心血管急症的观察与护理效果探究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急诊对于急危重症患儿568例抢救效果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