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四位一体”层级递进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基地
2018-05-14陈飞飞
摘 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基地的建设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大学生更高级素质教育的载体。文章分析了当前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基地的思路,论述了构建“四位一体”层级递进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基地的构想,以期实现培养“知自我、强技能、懂管理、善经营、能创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四位一体;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基地
作者简介:陈飞飞,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创业就业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创业融资。(广东 广州 510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08-0021-03
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成为高校核心竞争力之一,更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核心。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是实践教学,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发展的基石。当前,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开始实施,并关注到了实践育人基地这块。但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不健全。高校要顺应改革的需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调动政府和社会多方力量,构建“四位一体”层级递进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育人基地。
一、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不断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加大了对创新创业育人基地的建设投入,改善了学校的实践教学条件,为大学生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提供了保障。但整体看,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实践基地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不能很好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1.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清晰。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清晰,大多数都只是简单地把创新创业认定为就是解决就业的捷径,通过创建创业园或创业一条街就可以解决的,疏忽了对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创业精神的培养。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尚未真正到位,致使学生无法学习到完整的知识,提升能力和综合素质,更别说创新创业能力了,导致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和生产线上生产产品一样,同一批次的“产品”基本一模一样,学生缺乏自我创新和开拓精神
2.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短缺并亟需整合。与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为了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各级各类实践教学的需要,很多高职院校开始慢慢规划建设了很多实训基地,利用这些实训基地进行各自领域的创新创业活动,但是由于这些实训基地归属于不同的院系,彼此之间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沟通,相互之间的创新创业活动内容没有形成体系。在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方面,许多地方高职院校都建立了大量的校外实践基地,但是大多数合作单位缺乏稳定性,合作关系不紧密,甚至有一些就是签了份协议,没有任何合作内容,难以使实践基地发挥作用。
3.创新创业实践体系游离于人才培养方案。创业的核心和本质是创新,创新支撑着创业。但是目前的创新活动孤立于创业活动之外,无法成为创业的基础,学生的创新教育没有能够为创业教育提供创新思维和创新想法。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实践都是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各种创业比赛等学生课外活动进行,是由一些积极性较高的师生自发组织实施的,涉及面不广,无法涵盖整个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创新创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不仅要给予了制度上的保障,而且要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4.创新创业实践体系不健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创新产生现实生产力,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性教育。但是,在某些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之间缺乏联系,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缺少创业实践的环节,而创新创业活动又没有理论指导,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结合,导致很多实践教学资源无序配置,没有形成体系,使得创意的产生、项目的孵化、企业的成立等缺乏支持,学生的创业项目往往技术含量比较低,使得很多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很难进入实际实施阶段。
二、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基地的思路
1.关注学生创新思维、创业能力的培养。思维是行动的指挥棒,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从而实现创意的产生和创业项目的产生。实践育人基地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载体,对学生综合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作为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基地的重要内容,通过科学的设计把两个连接起来,用創新的思维方式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让学生产生独特的创意,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创业项目。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育人基地建设的重点关注点。
2.创新创业实践与专业实践教育相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只是高职院校教育的一个部分,它与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其根本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基地的建设要依托于相关的专业建设,要把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结合各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拓展和深化校企合作的内容,用专业创新来实现高质量的创业实践项目,促使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专业基地共同发展,致力于打造基于专业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基地。
3.分层共建、资源共享、多方共赢。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基地的建设和管理需要按照分层共建、资源共享、多方共赢的思路进行。分层共建是指在建设规划、经费投入、日常管理等方面建立校、院部两级分层共建体制,其中,学校负责顶层设计、建设规划和经费投入,相关学院负责日常管理。资源共享是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实践基地,打破院系之间的壁垒,进行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创新创业实践综合平台。多方共赢是指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基地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行业之间紧密合作,只有大家分工合作,才能为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基地提供不断的发展动力。
三、“四位一体”层级递进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基地的构建
按照把企业搬进校园的理念,依托和整合学校的各种资源,政校行企协同构建“公共科普实训+虚拟仿真实训+生产性实训+校外实习校内实践孵化”四位一体层级递进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基地,培养“知自我、强技能、懂管理、善经营、能创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1.公共科普实训基地。针对全校学生,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各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整合全校的專业实训基地,将各专业实训室、财经商贸公共实训中心、智能制造创新应用中心、现代建筑技术公共实训中心、广州城市建设科普基地等进行优化和整合,成立新的公共科普实训基地,由学校统一管理,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意的激发、专业技能的训练,希望通过公共科普实训基地,学生能够知自我、强技能。
2.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与企业、行业紧密合作,抽取现实社会中不同组织形态组织的典型特性,营造一个虚拟的商业社会环境,构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打破专业之间的壁垒,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一起进行实训,让受训者在虚拟的市场环境、商务环境、政务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中,根据现实工作业务内容、管理流程、单据,结合教学设定的业务规则,将经营模拟与现实工作接轨,进行仿真经营和业务运作,体验基于岗位的业务决策,理解岗位绩效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真实感受企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动过程,体验企业内部门间的协作关系及其与企业外围相关经济组织与管理部门之间的业务关联,锻炼其综合执行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使其能懂管理。
3.生产性实训基地。经过了虚拟仿真实训后,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但是其是否能够在实际中进行运营,还不确定。在此基础上,学校利用教学公司、双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生产性实训室、校企共建研发中心等构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把企业的真实业务拿到学校来,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实践。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的创新创业项目放到这些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实施,将双创教学内容与真实项目有效结合,很好地实现了师生同创及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使其能善经营。
4.校外实习校内实践孵化基地。利用地方高职院校的区位优势,深化与政府、行业、企业的合作,利用全校各专业的校外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广州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广州市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构建校外实习校内实践孵化基地,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集中实习,在校内实践孵化基地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使其能创业。
四、结语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比较晚,与国外的创新创业实践相比,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基地的建设还没有形成体系,高职院校还需要严格按照创新创业人才的内涵,与政府、企业、行业加深合作,整合资源,不断深化研究、探索和实践,构建适合自己院校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基地。
参考文献:
[1] 钱斌,徐健等.全程化立体式“333”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的构建和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7):137-140.
[2] 庞永师,王满四,郭成.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经济管理类校内实践基地建设[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4):485-490.
[3] 赵志强.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思考与探索[J]. 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2013,(4):94-98.
[4] 王自坤.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构建探析[J]. 中国高校科技,2015,(7):93-94.
[5] 刘玉荣,张进等.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6):138-140.
[6] 沈树周,段素梅.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研究[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9):70-73.
责任编辑 王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