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史国史 增强党性修养
2018-05-14张娟
张娟
〔摘要〕 重视对党史国史的学习,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风格的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号召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多学习历史,从历史中汲取精神营养。我们应当响应总书记的号召,认真学习党史国史,从历史中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开创未来,通过学习党史国史,深刻理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党员干部在学习中,要深入领会学习党史国史的重要意义,并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引领,将党史国史和世界历史融会贯通,以宏观的视野把握历史发展全局,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四个自信”。
〔关键词〕 党史国史;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治国理政;“四个自信”
〔中图分类号〕D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8)05-0100-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公开讲话与文章中,多次提到学习党史国史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曾用四个“最好”论述历史的价值: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他强调,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专程来到甲午海战故地刘公岛,忆古思今,他语重心长地提出:“我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丰富历史画卷。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 〔1 〕我们应当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认真学习他关于学习党史国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思考我们应该怎样认真总结、科学对待、重视学习和善于运用党史国史等一系列问题,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进一步推动全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一、学习党史国史,从历史中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开创未来
认真学习党史国史,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当今中国。历史是过去的现实,是现实的根源,只有了解她的昨天,才能知道她从哪里来、将往哪里去。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是世界上唯一历史未曾中断的文明古国。中国五千年历史沉淀所形成的文化特征、精神气质和民风民俗深刻地影响着今天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近代中国历史和革命史。不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遭受的屈辱与苦难,不了解近代中国人寻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探索和努力,就无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梦想。
认真学习党史国史,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当前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 〕10这是党中央站在历史与时代的高度,总结历史,把握时代特征而作出的重大判断。只有认真学习党史国史,把改革开放以来40年的历史与90多年党的历史、鸦片战争以来170余年的中国近代历史衔接起来,才能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历史意义与时代内涵,才能深刻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才能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偉大飞跃,才能深刻理解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才能更加坚定自觉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认真学习党史国史,有助于清醒认识新时代我们所肩负的新使命。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集于一身。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2 〕15。只有认真学习党史国史,才能深切领会复兴的意义,才能理解“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期盼。如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因此,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二、学习党史国史,深刻理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
从中国历史来看,传统中华文化中对于理想社会的“大同”思想与承载人类共同富裕美好理想的社会主义道路有高度契合和共通之处。儒家对理想社会的描述包括“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礼记·礼运》具体而生动地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状态:“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少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分崩离析,不少仁人志士也在探索“大同”社会理想状态,例如:洪秀全“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康有为“大同之世,天下为公,无有阶级,一切平等”;孙中山“天下为公”;等等。纵观自古以来中化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无不包含着全民共有的社会制度、选贤能的管理体制、和睦的人际关系、健全的社会保障等特点。这高度锲合于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实现社会共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由此观之,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绝不是偶然的,是由历史的传承和文化传统所决定的。
从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来看,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从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中华民族有悠久的文明发展史,曾经创造过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但是从19世纪中期开始,中国封建制度衰落,国弱民贫,鸦片战争更是打开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门。自此以后,100余年的时间,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从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到维新变法,及至后来的辛亥革命,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不断探索和寻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道路,却始终无法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无产阶级作为一支新兴力量登上中国历史的舞台,掀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肩负起了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战,终于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因此,通过回顾中国近代史和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97年的艰辛历程,得出的结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强调的:“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3 〕
从党的发展历史来看,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人民民主国家,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基础。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科学地预见了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的可能性,1939年他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就指出:“中国革命的全部结果是:一方面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又一方面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这种社会主义因素是什么呢?就是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全国政治势力中的比重的增长,就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或者已经或者可能承认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权,就是民主共和国的国营经济和劳动人民的合作经济。所有这一切,都是社会主义的因素。加以国际环境的有利,便使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最后结果,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实现社会主义的前途,不能不具有极大的可能性了。” 〔4 〕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于走社会主义道路也有基本的判断,诸如他曾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道路,也可增产,但时间要长,而且是痛苦的道路。我们不搞资本主义,这是定了的,如果又不搞社会主义,那就要两头落空。此后,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在尚未愈合的战争创伤上迅速投入恢复国民经济的建设中,并在此基础上适时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如胡乔木所指出的:“中国经济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最重要事件就是选择了社会主义。就五十年代中国经济和中国历史的全局而论,重要的是,无论早几年或迟几年,保留多少私有成分,经济管理上和计划方法上,具备多大程度上应有的灵活性,总之,对社会主义的选择是不可避免的。” 〔5 〕
三、学习党史国史,是每一位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党史国史是中华民族伟大发展进程中的辉煌篇章,我们每一位党员和领导干部都应把其作为提高党性修养的必修课,而且必须修好这门必修课。
首先,学习党史国史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引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在学习党史国史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一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 〔6 〕。历史不是主观主义,不是虚无主义,一切历史事物和现象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在学习党史国史过程中,只有坚持唯物史观,尊重客观实际,才能得出符合唯物史观的结论。二是要在学习中,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引,提高对历史的辨别和判断能力,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主观臆断、本末倒置、虚构细节、捏造事实、扭曲真相、混淆视听的错误倾向。
其次,要把学习党史国史和世界文明发展史结合起来,融会贯通,站在世界历史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连续、整体地看待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历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 〔7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联系日益密切,逐渐变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只有将党史国史放在世界史的坐标上,开眼看世界,才能更好地拓宽我们的视野,才能更好地吸收和借鉴外国优秀文明成果;才能站在宏观的角度,把握历史发展的全局,使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才能深刻理解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再次,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要在学习党史国史中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当今世界,我们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面对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复杂的国内社会问题,我们党要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这对我们每一位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党性修养、更加牢固的政治定力来抵御风险,接受考验,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应当把学习党史国史作为加强思想建设的重要任务、作为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每一位党员和领导干部要通过学习党史,国史接受生动具体的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优良品格、培养浩然正气,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增强党性修养。
〔參 考 文 献〕
〔1〕习近平.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EB/OL〕.(2018-07-05).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n1/2018/0705/c1001-30128
535.html.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2).
〔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50.
〔5〕胡乔木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2.
〔6〕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02).
〔7〕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3(02).
责任编辑 文 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