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竹清幽 君子风范

2018-05-14傅德锋

书画世界 2018年4期
关键词:沈鹏画院书法

傅德锋

黄胜凡

1961年生于四川省蓬溪县。中国国家画院访问学者,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中心副主任,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工作室首届书法课题班、第二届书法精英班成员,中国国家画院姜宝林工作室首届花鸟画课题班成员,等等。作品曾入选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书法篆刻作品展、东方既白——中国国家画院建院三十周年美术作品展、笔墨东方——2013中国书法艺术国际大展、2015中韩书法年展、中国风格——中国国家画院毛里求斯书法展等。出版有《聚焦浙派水墨前沿中国当代书画二十家册页精品系列黄胜凡卷》《黄胜凡兰竹精品选》。作品被中国国家画院、中国书法馆、中国佛学院、中共四川省委收藏。

近读中国国家画院沈鹏精英班同窗好友黄胜凡兄画集,观其所作,皆为兰竹,或独写兰,或单画竹,或兰竹并呈,工写兼作,风姿绰约而清气逼人,不觉令人神清气爽,不忍释卷矣!我素知胜凡兄喜好兰竹,且以画兰竹见长,今集中品赏其诸多佳作,不觉情动于衷,故以己之眼量而试解之,或可对大家了解和认识黄胜凡其人其艺有些帮助。

“怀若竹虚临曲水,气同兰静在春风。”竹,直节亭亭,节间中空,故有正直.高尚、虚心之品格。它常绿,是刚强、忠贞之标志;又因它生长较快,是奋发向上之象征。兰以高洁、清雅、幽香而著称,叶姿优美,花香幽远。自古以来,春兰都被誉为美好事物之象征,在民间已被广泛人格化了。春兰对社会生活与文化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父母以兰命名以表心,画家取兰作画以寓意,诗人咏兰赋诗以言志……春兰之形象和气质久已深入人心,并起着潜移默化之作用。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多喜在庭院居室种竹养兰,且歌之咏之,乐此不疲。

而黄胜凡先生亦是如此,嗜种竹养兰,喜撇兰写竹,数十年以来,孜孜不倦,甘之如饴,在兰竹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和心得体会。他为人低调平和,谦虚恭谨,尊师重道,勤勉精进,实为可与之深交者。

清代画兰竹高手郑板桥有《兰竹诗》日:“四时花草最无穷,时到芬芳过便空。唯有山中兰与竹,经春历夏又秋冬。”此诗意味隽永,含意深刻。比之于黄胜凡所经历的艺术生涯,倒也十分恰切。他画画已经数十年,但近10年,他以兰竹作为主攻方向,重点解决国画当中的“怎么画”的问题。兰竹是花乌画之必修课,—部《芥子园画谱>施惠画坛300余年,可谓功德无量。自此书面世以来,历代画兰竹高手,莫不以其中之兰竹篇为圭臬,受益匪浅。黄胜凡已对此深有研究,且他不仅仅局限于对《芥子园画谱》中之兰竹追摹研究,而是更为注重对自然界之兰竹观察写生。郑板桥有—段题跋十分精辟:“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黄胜凡深知其中之义理奥妙,注重从自然和生活当中去观察、分析、提炼、熔冶,然后借助手中之笔,抒情写意,表达自己的人生情怀,从而来实现自己人格的升华和品位境界的营造。他笔下的水墨兰竹,不施粉黛而辉光动人,水墨交融,纸墨相发,落纸烟云,一片氤氲。清逸之气回荡于笔墨间,爽爽然自有一种风神。

若从技术层面来看,黄胜凡所绘之兰竹,笔法精到,造型准确,结构多变,布局合理。如其白描,纤毫毕现,一丝不苟,绝无敷衍马虎之笔。由此,可见其行事之缜密和画风之严谨。国画一旦失去了工笔的基础,直接从写意入手,恐怕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比如学书,无正书功底,而直奔草书甚至狂草而去,也是很难领会其中之真谛的。又如张旭,乃一代狂草大家,然其工楷如《郎官石柱记》者,终归不失大家风范。由此可知,工写之间,动静之间,其实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黄胜凡画兰竹,首先注重技术之熟练、造型之准确。故他一面临摹前人之作,一面热衷自然写生。画面如何布置,枝叶如何穿插,每一片叶子、每一根枝干,其俯仰、向背、大小、长短、疏密、阔窄、浓淡、远近等矛盾关系的处理,都十分用心。所谓“道成于技”“技进乎道”,如果没有了娴熟的技法技巧作为基础,而直欲“进乎道”,实为奢望。

然好的书画作品毕竟是每一位作者人格精神之写照,其中必然体现格调、品位及人生境界。技术具有共同性,人人皆可不同程度地掌握,但书画家之精神气格千差万别。如果一件书画作品,缺乏个人之笔墨语言,没有自己之风格特征,无论技术再怎么精湛,终归是匠人之作。因此,书画到了一定层次、一定境界,必然是作者传统功力、学养见识、思想品行和人格精神的综合体现。特别是兰竹这两种最具人格寓意的绘画品类,更需要这样的思想观照和精神表达。

因此,黄胜凡在精心于技术磨炼的同时,尤其注重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学养、修炼自己的品行、升华自己的思想。他近年来,一度游学京华,投于姜宝林先生和沈鹏、曾来德先生门下,虚心请教,多位先生的言传身教和悉心指点使其视野更为开阔,艺术境界大有提升。

在学习过程中,他不仅注重临摹写生和创作实践,也特别重视对书画理论和传统国学经典的研究参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年以来,他巡游各地,饱览山河,吸取自然灵秀之气;或行游间歇,或行游归来,则认真阅读诸家经典,从中领会传统,感悟人生。

乃师姜宝林先生说:“笔墨作为中国画的基本语言,一直是中国画民族性核心特征。笔墨功夫越深厚,掌握的笔墨技法越多。在艺术的探索和创造中,拥有的手段就越高明,办法就越多。在把握中国画主题精神——笔墨的基础上,用现代的审美观念加以审视,将符合现代审美要求的因素篩选出来,使其既有古老观念的内蕴,又具有现代生命的实质,是中国画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此言实为的论。

黄胜凡正是在秉承姜先生之艺术理念的前提下,在超逸中下了很多实际的功夫,打下了厚实的艺术功底,并进而试图在理性和自然之中找寻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艺术路径。姜宝林先生是当代画坛的一位重要人物,成就斐然,专山水、擅大写意花卉,原创白描现代山水,在业界多有高评。能够遇到这样的老师,实属幸事。黄胜凡对此曾不无感慨地说: “在创作中,先生尊重我们的个性,要求我们不重复老师,不圈定自己,敢于释放自己的天性。先生常说:‘向大上求势,向文上求气,向清上求韵,向奇上求趣。每到点评学生习作,大到立意构图,小到一点一画,姜宝林都细致讲解,甚至对钤印的位置、印章的大小也不放过。”所谓名师出高徒,在导师的耳提面命和醍醐灌顶之下,黄胜凡自然是受益匪浅。

自古书画相通,书法不过关,则严重影响绘画水平的提高。是故黄胜凡先后就学于曾来德和沈鹏先生门下研习书法。在其点拨下,黄胜凡能够直接进入书法本体,苦练技法,深入内核,深刻感悟中国传统书法经典之本质精神。因此,黄胜凡在书法上的不俗表现,对其画技和画境之提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沈鹏先生提出的十六字教学方针“提倡原创,尊重个性。书内书外,艺道并进”,对其影响至深。这种思想不仅对学习书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绘画也是同理。其书以行草见长,气息古雅而笔势酣畅,技术娴熟而个性张扬,颇耐品读。

黄胜凡的白描花卉,极具功力,线条干净洗练,构图自然,用笔细腻而不琐碎,整体感很强。而他的写意兰竹也正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见功见性,殊可珍贵。

七八年的京华求学光阴倏忽而过,而今日之黄胜凡,已经从—位普通的书画爱好者成长为一位在全国较具影响的优秀中青年书画家。他的绘画作品及其书法作品,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同道师友之好评和认可。他笔下的兰竹,萧萧飒飒,气韵生动而风采怡人,犹如—位盛德君子,与世无争而品格超然。他既尊重自然物理,又重视前贤画理,不妄造,不拘执,而是意在探寻一种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虽说主攻兰竹并非是他的终极目的,只是一个阶段性探索,但在这个特殊的画兰写竹的历程当中,他已经实现了一次重要的艺术探索之旅和自我人格的升华及精神上的超越。

路,就在脚下,未来还会遥远吗?或许我的这篇小文远不能介绍他书画创作的全貌,但抛砖引玉之作用或许存在。

卒文之际,由衷祝愿他在今后的艺术探索道路上给大家带来更多精彩。

猜你喜欢

沈鹏画院书法
4 0位老朋友的寄语
战友,我们一起退伍
老兵和他的功勋犬:老友,一起走!
诗书画苑
猴年贺岁
画院画家,真成了“印钞机”?
建国以来官办画院情状探查
各行各业办画院正造成当代文化灾难和社会问题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