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以问启思”,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2018-05-14高远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高中数学

高远

[摘 要] 高中数学课程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对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作用. 通过“以问启思”,可以促使教师设计有效的问题,启发学生高效思考,从而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 高中数学;以问启思;数学思维

加里宁曾说:“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培养全面数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高中数学课程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也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我们还要认识到,“提出问题”是我国数学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我们的学生会做现成的题,但是不会提问题、不善于提问题. 由此反观高中数学课堂,笔者以为“问”是不可忽视的,只有有效的提问,才能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激活学生的思维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基于这一思考,笔者以高中数学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以问启思”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以问启思”的价值内涵

“以问启思”的语境中,“问”通常是指问题,而“思”则是指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其中的“启”,则是一种发挥机制. “问”通常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面向学生提出的问题,二是学生自己问出的问题. 在“以问启思”的逻辑中,“问”是“思”的载体,前者要对后者有“启”的作用,载体首先得有丰富的价值内涵,最起码的,一个问题一定要有明确的指向,且能够让学生的思有所依.

譬如在函数概念的学习中,要让学生有效地判断哪些对应是函数,那就要让学生在一定的事例分析基础上去归纳、总结. 于是笔者给学生呈现了(苏教版教材必修一第25页)例1:(1)x→■,x≠0,x∈R;(2)x→y,这里y2=x,x∈N,y∈R. 让学生判断这种对应是不是函数. 在学生思考的时候,他们重点思考的就是给出的对应中,根据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法则,要看每一个输入值x在其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是不是能够确定唯一的输出值. 学生清楚地回答出在(1)中,任意一个输入值x都有一个唯一的值与之对应,因而是一个函数;(2)中的一个输入值x,会出现两个y值对应,因而不是函数. 笔者又继续举例:A=N,B=N*, f:x→y=x-2. 学生对于这个对应就产生了争议,看来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还是有偏差的. 最后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的结论是:要判断从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是不是函数,还是要紧紧抓住函数的概念,A中的x不能有剩余,在B中有y与之对应并唯一,可以多对一,但不能一对多,此外还要注意特殊值的分析等. 可见学生对函数这一概念的真正理解、掌握和运用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必须要自己深度反思才能深刻理解.

从这个角度讲,“以问启思”的价值内涵不在于花哨的情境与肤浅的活动,而在于学生的思维围绕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理性思考,以促进自身的数学思维不断发展与完善. 只有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了,那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与数学建模在内的核心素养的培育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故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有效地“问”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这样才能让“启”具有面向学生思维的意义.

■“以问启思”的实践途径

1. 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以问启思”的教学中,体现教师教学水平并能发现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水平的环节在于“启”,因为问题提出之后,学生的思维并不总是能够立即附着到问题之上的,很多时候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启发,有时候还需要临时生成一些更为细小的“子问题”来辅助主要问题的提出与理解,这样才能保证“以问启思”的过程的高效性. 比如在复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研究直线与圆相切问题时,从基础的求切线方程和切线长入手,进而研究有关最值和定点问题.

例:已知圆M的方程为x2+(y-2)2=1,直线l的方程为x-2y=0,点P在直线l上,过P点作圆M的切线PA,PB,切点为A,B.

(1)若P点的坐标为1,■,求直线PA的方程;

(2)求切线长PA的最小值;

这两问涉及求切线方程和切线长,学生能自己独立解决. (强调不要漏掉斜率不存在的情形)

变式1:求四边形MAPB面积的最小值.

此问是对第(2)问的一个强化训练,学生可以解决.

变式2:若P点的坐标为1,■,求两切点AB(切点弦)所在的直线方程.

师:如何解决??摇

生:数学结合,画圆和直线.

师:用什么知识点解决呢?

生:PM垂直平分AB,直线的斜率可求,但是找不到点.

師:是有困难,解决不了,这样吧,我们先看看下一问吧!

(3)求证:经过A,P,B三点的圆必过定点,并求出所有定点的坐标.

师:第(3)问要考虑这样的一个圆,这个圆到底有什么特点呢?看能不能借助初中的几何知识来解决呢?学生思考,课堂安静.

生:原来是P,A,B,M四点共圆啊!

这样,第(3)问和变式2就都可以解决了,切点弦方程就转化成两圆的相交弦方程. 在这里,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突破口,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就是寻找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先解决第(3)问,再解决变式2,有针对性地教学,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

2. 设计梯度化的“问题串”

继续上一个例题第(4)问:若∠APB=60°,试求点P的坐标.

这一问学生可以解决,再看其变式.

变式3:若圆M上存在两点S,T,使∠SPT=60°,求点P的纵坐标m的取值范围.

师:读题时需要把哪些字圈出来呢?如何分析呢?

其实只需要教师这样一问,学生的思维就会在“存在”两个字上下功夫.

生:如何才能够在圆上一定存在这样的两个点呢?

利用极端思想考虑相切时的情形,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上面的例子中,学生对一个问题的思维常常是处于离散状态的,也就是说他们在面对个别事例的时候,通常能够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但大脑里就是缺乏一个整体的认识. 尤其是在初学阶段,这样的现象非常明显,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以更为根本、细节的问题,组织成一系列的梯度化的“問题串”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领学生主动探求,提高数学思维.

3. 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

师:通过上面的一系列题,你们能自己思考,自己提问题吗?你觉得点P在直线上运动的过程中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研究吗?小组讨论,自己编题目,自己解答.

学生要回答这样的问题,比解题的思维层次更高,一定要深入思考,才能提出新问题. 最后在师生的努力下,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下:求∠APB的最大值; 求■·■的最小值;求AB中点的轨迹,等等.

笔者以为,学生能够经由自己的思考得出这些认识,就说明以上述问题来撬动学生的思维是有效的. 这样的“以问启思”的过程,使得相关知识得到了巩固,数学思想方法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有挑战,有思辨,才有深度. 课堂上注重思维互动,比如学生的分析、讨论、探究、展示等,可以促进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以问启思”的自我评价

总结上述实践过程,可以发现教师设计的问题对学生思维的方向影响是非常大的. 我们通常所强调的主导作用在“以问启思”的学习过程中,主要就体现为问题的设计. 当然,很多时候问题也是由学生提出的,这种情形之下学生更容易深入思考,且对自身思维水平的促进更为明显,不过这也取决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在不在自己的解决范围之内,这个时候“最近发展区”理论也就起作用了.

要重点强调的是,在“以问启思”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自我评价非常重要. 笔者通常指导学生围绕这样的几个问题进行:第一,教师为什么会设计这样的问题?第二,面对这样的问题,最佳思维方向在哪里?(即思考用哪方面的数学知识来解答)第三,自己思考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不足?应当如何矫正?事实证明,这样的自我反思,常常可以让学生对问题本身有更多的思考,从而避免了学生只顾追求正确答案而忽视了问题思考过程的不足. 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高度理性的思维阶段,这样的自我反思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思维的质量有高度重视,这实际上也是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高中数学中坚持“以问启思”,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广度与深度,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应当是数学教师重视的研究领域.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高中数学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