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教学方法,大胆实践尝试
——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体会

2018-05-12福建省泰宁县第四中学陈小琴

学苑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砝码天平方程

福建省泰宁县第四中学 陈小琴

在初中的教学内容中,一元一次方程是重要内容之一,因此要求学生们要对一元一次方程引起相当程度的重视。一元一次方程不仅可以让学生们能够独立的思考问题还能有更多的见解。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智力等等。让学生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的理解,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认识数学。这就要求老师在现实的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相应的完善和创新,符合现阶段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利于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一、传统的数学教学的不足

1.主体参与性不够。

突出数学文化中的隐性内涵不能单纯的依靠老师的教学活动,更不能期望学生的被动接收能有好的结果,而是要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性地位,同时积极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主体参与性主要有主体体验性参与和主体接受性参与两种。主体体验性参与主要是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所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同时,对教学三维目标等智力层面或者非智力层面的数学因素也要有所了解,这些因素对于提高学生对数学观念的理解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也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成绩进步。这就要求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创设贴近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让学生主动地融入到教学情境中。主体接受性参与指的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同时,对具体事物和方程之间的等量关系也能够进行正确的阐述,这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归纳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更多地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的数学课堂中,老师更多地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没有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这就导致了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不够。

2.教学过程单一。

通过了解方程的发展历程可以知道,早期的代数学主要研究的问题就是方程。因此,运算的方式转变到方程方式也是数学发展的重要进步,如果学生没有经历体验过程中获得方程的思想,那在对方程的认知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的障碍,这也已经在很多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印证: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对使用方程的思想存在着一定的障碍,更习惯使用算术方法,需要老师不断地强化和更正,学生才能被动地接受。形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老师更多的是对习题和知识点进行讲解,没有对方程的思想魅力展开进一步的阐述,对于过程性较重的理念类知识不重视,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过程性偏低。

3.学习兴趣不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数学为了确保考试成绩,在教学活动中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为主,并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下作业,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学习负担,这种教学方式也降低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一元一次方程创新教学体会

1.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展示课件:在校运动会中,三千米长跑项目上,一班的小磊同学勇夺冠军,在比赛中,小磊同学平均每分钟能够跑260米,同时参加比赛的二班小新同学每分钟跑210米,现在已经知道学校跑道一圈为200米,那么有以下两个问题:(1)开赛后多久两位同学能够第一次相遇;(2)开赛后多久两位同学能够第二次相遇?

通过学校的运动会上的真实案例对一元一次方程进行应用,能够让学生对计算结果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在这一案例中,老师创设的情境就发生在学生身边,通过创设这样的情景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拉近学习和生活直接的联系,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能够和方程产生联系,进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2.丰富教学方法。

例题一:有一个工程,小王需要60天才能完成,小赵需要50天才能完成,如果小赵单独做5天后,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天才可以完成?

在讲解这道例题时,可以先让学生找到工作量,可以根据画图的方法让学生们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工作量。这样更方便学生快速的找到相等的关系,还可以加上图表,帮助学生快速的列出方程式,解决比较困难的问题。

例题二:有个游泳池,有三根管道,甲和乙是进水管,丙是排水管,如果只有甲单独进水时需要8小时才能将游泳池蓄满,如果乙单独进水时需要10小时才能蓄满水,打开排水管时需要5小时放完水,如果游泳池中有一半的水,那么甲乙丙三个水管都打开时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把游泳池的水蓄满?

在讲解这道例题时,可以变化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到问题的形式不仅仅是完成一件事情,有可能是走一段路程,装满游泳池的水等等。主要是找到问题的本质,找到主要的工作量,在举例说明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对此更加了解,那么解题是也会容易些。

3.激发学生兴趣。

老师:同学们,有谁知道如何利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吗?

学生:在天平的两端分别放置砝码和物体,让天平保持平衡,就可以知道物体的质量。

老师:回答的非常好,那么,在已知三个砝码的重量分别是1g,2g,5g,那么哪位同学愿意来称一下这些盐的质量:

学生甲通过使用5g+2g+2g的砝码,测量出盐的质量为9g。

同时,还有乙、丙等同学提出了不同的操作方案:可以用2g+2g+2g+1g+1g+1g 或5g+2g+1g+1g。老师教学提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这时候学有生发现:还可以在天平右边放两个5g的砝码,左边放盐和1g砝码。

学生开始展开讨论,分别得出所有可能性。至此,学生的学习气氛已经通过讨论、操作的形式变得高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师:在天平的左端放上一个未知物体和已知质量为20g的物体,当天平的右端放上100g的砝码时天平保持平衡,那这个物体的质量为多少呢?

让学生在下面先讨论讨论,然后教师讲解:我们用“x”表示小物块的质量,那么有:

由天平平衡,我们可得左边与右边相等,则20+x=100,从而问题得到解决。

本案例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索的兴趣,这种方式在加深学生学习印象的同时,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习的效率。

通过一元一次方程式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使学生们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一些实际问题,用一元一次方程式解答会更简便。在教学时不能立刻看到学生们的学习成果,但是只要学生们长期坚持,学生们的分析能力会得到不断地提升,与此同时,学生们的判断力和推理的能力也在不断进步。学生们通过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式,可以提升孩子们的思考能力,勇于思考问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贾红红.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透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18):118.

[2]陈友华,赵成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实例分析——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为例[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36(04):121-124.

[3]章晓敏.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1(11):342.

猜你喜欢

砝码天平方程
方程的再认识
说说天平的使用
方程(组)的由来
F2等级砝码折算质量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天平使用前后的两次平衡
圆的方程
天平的平衡
巧变动使天平平衡
巧妙找次品
上门保养:差异化是竞争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