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教师教态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8-05-12福建省三明市第二中学黄慧莲

学苑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教态课堂教学课堂

福建省三明市第二中学 黄慧莲

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近几年非常热门的一个说法。工匠精神并不局限于实体创造行业,而是放之四海皆可行的一个行业准则。作为一名教师,担负着将“璞玉”雕琢“成器”,将学生培养成才的重要使命,更加需要有高超的技艺和求精的工匠精神。一名优秀教师的诞生绝不能仅靠理论和方法的学习,更应当依靠教学的实践来促进专业成长。我们经常通过听课和评课来关注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其中连续的跟踪观察最能体现一位专业教师的成长过程。

通常来说,课堂观察包括以下几个大的方面: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课堂的设计和活动的开展。虽然现在都强调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任务设计需从学生角度出发,而活动开展也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授课教师必须具有相当专业的技艺和能力。教师的专业技能涵盖许多领域,如知识的储备,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和分析能力等。然而,在课堂观察过程中,我更倾向于关注授课教师的教态。事实上,一位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态往往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

一、教师教态的定义及意义

佐藤学老师将教师的教态表达为教师的“居方”,有人认为此表述引用了我国《周易》未济的卦辞:“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的概念来阐释教师的教态与师生关系的形成之间的重要关系,即强调教师角色“定位”的重要性。通过课堂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的教态对教学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这一点并不为授课者本人所察觉,而作为听课的教师却能够跟学生感同身受。优秀的教师一定具备良好的教态,他们熟知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够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手段和交流方式进行转变,从而使得课堂教学的层次感分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紧密联系一览无余。反之,有些教师在教态习得方面往往不够重视。他们总是更加重视知识传授过程的完整性和活动呈现的多样性的表面效果,却忽略了自己的交流方式是否能够唤起学生的共鸣和参与的积极性。甚至,由于教态的不适当,导致他们在倾听部分学生的回应时切断了与其他学生的联系。这样的教学必然是有缺陷的。

二、教师教态所涉及的几个方面

富有感染力的微笑。微笑作为最重要的肢体语言之一,能够帮助教师创建一种温和柔软的课堂氛围,搭建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拆除部分内向学生的沟通壁垒。微笑能化解一切尴尬和紧张的情绪。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要具备能够微笑面对学生的品质。

起伏变化的声音。课堂教学的任务绝大部分还是需要通过口头语言来完成的,因此富有情感且有起伏变化的声音往往能够将学生更好地带入一定的情景。反之,平淡而缺乏激情的教师语言则会变成强效的催眠剂,根本无法唤醒学生求知的欲望。因为,在学生看来,教师本身都对所教授的知识不抱有热情,他们的兴趣又从何而来?

适切的身体位置。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所处的身体位置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情景需要变化自己的位置,而不是一成不变地杵于某一固定的位置。尤其是在倾听学生的发言时,应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调整与其之间的距离。

优雅的肢体语言。教师的课堂与戏剧舞台有相似性,需要教师本人具有一定的表演能力。尤其是文本的理解和例子的说明往往需要借助一定肢体动作的表演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感官认知,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内容。事实上,教师大方得体的肢体语言往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同时也有利于营造生动的课堂活动氛围。

三、养成良好教态的几种方法

成熟型的教师通常是在长期反复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和积累从而习得良好的教态。而实习教师或新老师则往往无暇顾及此块。因此,我们容易看到在一些由他们主导的课堂上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教师只顾着说,却未能关注学生的听是否有效。(2)课堂纪律非常乱,教师的管理无从下手。(3)教师有提问环节,但只是走过场,并未真正倾听学生的发言或作出有效的评价。(4)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性不高。因此,笔者将就良好教态的养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当你意识到展示在你面前的世界里,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和个性,而且每个孩子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你才可以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为职业。因为只有了解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才能真正接受他们每一个个体;才会尊重他们每一次的努力,即使结果并不如你所愿;才能做到走进每个学生的心里并与之建立和谐的关系。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的每一次发言,教师都应给予加倍的鼓励和表扬,即使他们的答案屡屡是错的。然而,对于那些容易骄傲的孩子,教师则应提出更高的要求,及时指出他们的不足并激励他们追求更好的表现。

2.学习相关教育心理学知识。

教师良好的教态还体现在能够很好的掌控自己的情绪并且能合理地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教师是教育的主体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出发,设置教学活动的过程,进行有效的互动和有益的评价才能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对学生心理规律的了解,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给予人文关怀和鼓励性的评价而不是基于单纯的知识掌握正确性与否进行的评价,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也是一个优秀成熟型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每一节课堂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种突发状况都可能出现。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应学会如何机智地化解矛盾和尴尬的局面,力求做到就地取材,化不利为有利,传递正能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丰富多彩的交流和表达技巧。

在现代教学理论和模式的背景下,“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备受诟病。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必须掌握切实有效的沟通技巧和表达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一般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应做到轻松幽默,带感接地气。教师首先应了解当下学生流行的话题及用语。例如,在课堂评价中使用“666”“赞”等用语所产生的效果就比平常所使用的“很棒”“非常好”来得更加轻松活泼。教师缺乏幽默感就容易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筑起一道互不理解的高墙,进而影响学生课堂活动的主体性。教师还应力求通过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来传授教材知识,例如用歌曲串烧,打油诗,幽默故事和主题演讲等方式来呈现。当教师的课堂交流方式呈现多样化的时候,教师的教态就会趋于自信而温婉,学生自然就会对课堂充满期待和好奇,并与老师之间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

4.敞开心怀倾听并作出及时的回应。

关怀理论教育家内尔·诺丁斯(Nel Noddings)曾经说过:“很多老师能够理解学生发言的意义,但能够完全理解发言的学生的老师就不多了。”而要达到这一点,教师们必须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并完全理解和接受学生本身才行。课堂教学中的倾听绝不仅仅在于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教材知识,是否具备交流的能力,而是需要通过侧耳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用虚怀若谷的心态去接受和支持他们的学习成果并及时给予他们丰富而温暖的回应。在这样的氛围里,所有的学生必将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能够形成有效的以学生自主交流为主体的学习共同体。

四、教学案例分析

在最近观察的两节公开课中,两位教师的教态即呈现出了以上陈述的特点。教师甲主要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在学生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未能分析学生的学情特点,导致一部分学生不能参与到活动过程中,而教师也忽略了与此部分学生的交流。于是,在课堂中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当有同学的任务完成较好,学生鼓掌表示祝贺的时候,此部分的学生选择不做任何的动作。此举显示出他们与教师关系的脱节。

2.在提问环节过程中,有学生回答的声音不够大声时,教师没有做出任何身体位置或沟通方式的调整,而是机械而敷衍地完成此环节。这样,对于学生的表达意愿和表达能力的提高没有任何的帮助。

3.作为解题技巧的讲解课,教师在表达方式上表现得比较单一,以教师讲解为主;语音语调比较平淡,语言缺乏幽默性;举例也较为普通抽象,缺乏代入感。因此未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主体性,也未能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和谐关系的呈现。

反观另一节语法公开课,教师乙在一开始能利用自己的身份背景和丰富的肢体语言作为导入,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组,形成有效的学习共同体,营造出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在互动环节,教师能根据不同场景的需要变化自己的位置;在倾听学生发言时,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与其的距离,展示出和谐的师生关系。再者,在沟通和表达方式上,教师乙能做到多种呈现方式并用。时而有主题发言,时而由学生扮演教师角色,所举例子均是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或是其感兴趣的话题,从而呈现出灵动的课堂气氛。最后,教师乙的良好教态还体现在其温和而不失幽默的课堂评价,优雅而温暖的微笑以及其包容和专注的倾听意愿。在这样的一节课堂中,观察者能够真切的体会到教师和学生一起用心打造的学习共同体。

总之,教师打造教书育人的匠人精神,不断学习以积累渊博的知识固然是根本任务。但是,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将知识有效地传播给受教育者并与他们建立良性的沟通桥梁,教师良好教态的习得是绝对不可忽略的部分。我们需要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课堂教态并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和提升自己的各种专业素养才能真正不愧于教育者的称号。

参考文献:

[1]佐藤学.教师花传书:专家型教师的成长[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长江文艺出版社.

猜你喜欢

教态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