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历史学科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初探

2018-05-12辽宁省抚顺市第六中学王俊生

学苑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史料知识点历史

辽宁省抚顺市第六中学 王俊生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仔细分析这一要求,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标把历史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提到极为重要的位置上去了,从这一要求出发,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突出史料教学便是必然。

进入高中的学生已经有初中三年历史学习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和知识的接受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他们思想活跃,喜欢追根溯源,这一时期正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最佳年龄段。教师应有意识、有计划、按步骤地在教学中让学生直接接触各种历史文献,介绍各种说法、观点,可以使学生对历史进行直接的探究,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并使之形成良好习惯,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史料教学呢?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运用生动的史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历史课堂必须从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入手,历史课程中,有的事件生动有趣,扣人心弦;有的历史人物事迹可歌可泣,读来感人;有的艺术作品精彩绝伦,巧夺天工,这些都可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例如,在讲《梨园春秋》一课时,教师先介绍一下乾隆皇帝喜好观剧,他南巡时对民间戏曲极感兴趣,回京后,他立即征召南方戏曲名伶进京,并在圆明园、颐和园等处建造戏台。为庆祝乾隆皇帝八十寿辰,各地艺人纷纷进京献艺。教师出示插图《弘历观剧图》,形象地展示了这位“戏迷”皇帝观看戏剧时盛大的场景,然后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京剧名家选段。通过以上设计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深入了解到京剧是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发展出一套近乎完美的艺术程式。诸如此类具有吸引力的史料,教材中比比皆是。

二、利用文件、记录等一手史料培养探究精神

高中历史教学要让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必须培养学生史料分析能力。教学中让学生接触各种历史文献、历史记录、历史著作、文献汇编等史料,让学生了解各种说法、观点,也可以使学生对历史进行直接的探究。例如,在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教师出示史料清廷颁布上谕:“仍电饬该全权大臣将详细节目悉心酌核,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既有悔祸之机,宜颁自责之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学生阅读史料后尤其是对“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句即可理解清政府当权者为保全自己,牺牲国家民族利益的丑恶嘴脸,人物的谄媚、卖国形象跃然纸上。通过各种史料,思考这些史料反应的是什么时代、什么人、什么阶级、真实性如何、结论是什么等等。经过学生探究,避免了在学习中死记书本的枯燥,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三、知识点在教材内,材料在教材外,精心设问,培养能力

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材料题命题趋势上的特点是知识点在教材内,史料在教材外。这种特点实际上是对学生史料分析、理解能力的考查。所以,老师在历史教学中应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配有课外史料思考题,以培养学生史料分析、理解能力、运用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设计一些高质量的问题,启发他们运用史料积极思考。例如在讲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时,教师可出示《天仙配》黄梅戏选段歌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以此作为史料来分析小农经济的特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分析讨论,使学生在探究、思辨中完成问题,完成对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的培养。

四、重难点知识点适当补充史料,加以突破

教材中的史料是史料教学的主体,同时,围绕教学重难点,还需适当补充史料加以突破。例如,在讲到鸦片战争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目的时,教师可引用皇帝回复英国使臣马嘎尔尼的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学生结合史料分析得出结论是皇帝害怕英国人过分的渗入大清,危及清王朝的统治罢了。这段话也使学生理解近代西方文明崛起和落后就要挨打的原因,从而对历史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总之,史料实证教学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史料,利用史料为我们的教学目标服务,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养成服务,从而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乐趣,成绩提高,终生受益。

猜你喜欢

史料知识点历史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新历史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