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c-myc、Bcl-2检测的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

2018-05-11王思力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易位淋巴瘤乙醇

苏 蕊 黄 耘 王思力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福建 厦门 361003)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可累及全身各组织器官,临床可表现为盗汗、消瘦、发热、瘙痒等〔1〕。临床上常将淋巴瘤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L),其中以NHL为主要类型,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则是NHL中最常见的类型〔2,3〕。DLBCL在遗传学、形态学及临床表现上具有高度异质性,同时具有恶性度高、病程进展迅速的特点,且DLBCL多发于老年人,患者的中位生存期通常不足1年〔4〕。影响DLBCL患者病情发展的因素众多,相关研究证实,部分DLBCL患者存在基因易位、扩增,表明基因的扩增和易位可能会影响DLBCL的疾病发展〔5~7〕。c-myc基因隶属myc基因家族,其参与了基因的转录调控,同时对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凋亡都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与c-myc基因结构异常密切相关〔8〕。Bcl-2基因是细胞凋亡调节基因,其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来干扰肿瘤细胞,对淋巴瘤患者化疗和放疗时的敏感性有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发现,Bcl-2基因异常表达与肿瘤患者的近期疗效和预后有关〔9〕。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DLBCL中c-myc、Bcl-2检测的临床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DLBCL患者94例,收集其手术时切除的DLBCL组织作为病例标本。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学检测确诊为DLBCL;②术前均未进行过放化疗治疗;③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④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DLBCL复发者;②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者;③合并有肝、肾等重要器质性疾病者;④不能耐受化疗者;⑤随访失联者。94例患者中男53例,女41例,年龄60~78岁,平均(66.7±5.2)岁。

1.2荧光原位杂交(FISH) 所有患者的病理组织标本在离体后经甲醛固定,进行常规的石蜡包埋切片。将组织切片置于烤箱中以65℃的温度烘烤3 h左右,二甲苯脱蜡处理,在100%乙醇I中浸泡5 min,后依次在100%乙醇、95%乙醇、85%乙醇、70%乙醇中各浸泡2 min,滴加蛋白酶K工作液,置于烤箱中以37℃的温度孵化12 min,柠檬酸钠缓冲液(SSC)漂洗5 min,重复两次。梯度乙醇(70%乙醇、85%乙醇、100%乙醇)脱水,烘干干燥。将配置好的探针(c-myc探针、Bcl-2探针均购于美国Abbott Vysis公司)混合物滴加在组织切片上,盖上盖玻片,树胶封边,采用原位杂交仪(购于Abbott molecular雅培分子公司,型号:thermobrite s500-24)进行FISH检测。c-myc基因检测结果显示1个红绿融合信号和2个未融合的红绿信号代表发生易位;显示2个红绿融合信号代表正常;显示红绿信号融合信号≥3个代表发生扩增。Bcl-2基因检测结果显示1红1绿信号及1个红绿融合信号代表发生易位;显示2红2绿信号代表正常;显示1~2个绿信号及红≥3的信号代表发生扩增。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R-CHOP化疗方案,治疗前静脉滴注375 mg/m2的美罗华,注意预防美罗华的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第1天静脉注射750 mg/m2环磷酰胺、50 mg/m2多柔比星、1.4 mg/m2长春新碱,第1~5天口服泼尼松龙 60 mg/m2,化疗前采取水化、碱化措施,化疗前0.5 h可通过静脉滴注托烷司琼5 mg预防患者发生消化道反应,21 d为1个疗程,治疗3~4个疗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采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摄影术(PET/CT)进行疗效评价,评价标准为:完全缓解(CR):全部病灶均消失,淋巴结的横径<1.5 cm;部分缓解(PR):未出现新发病灶,且原有病灶缩小,当病灶个数超过6个时,计算较大的6个病灶的最大垂直径乘积之和(SPD),SPD缩小程度超过50%;当病灶个数为6个或不足6个时,全部病灶的SPD缩小程度超过50%;无缓解(NR):有新的病灶出现,或是原病灶增大。

1.4预后评价标准 采用国际预后指数(IPI)评价患者预后,年龄≥60岁、分期处于Ⅲ~Ⅳ期、淋巴结外病变数目≥2个、全身状态评分≥2分、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均可得1分,总分为5分,得分越高代表预后越差。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了解患者疾病发展情况,计算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随访方式为电话随访和门诊复查相结合。

2 结 果

2.1c-myc、Bcl-2基因的FISH检测结果 94例DLBCL患者中,FISH检测结果显示,c-myc基因正常例数为66例(70.21%),扩增例数为21例(22.34%),易位例数为7例(7.45%);Bcl-2基因正常例数为67例(71.28%),扩增例数为23例(24.47%),易位例数为4例(4.26%)。c-myc基因与Bcl-2基因同时异常(双打击)共12例(12.77%)。

2.2c-myc、Bcl-2基因结构异常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c-myc、Bcl-2基因结构异常与年龄、性别、LDH值、侵犯部位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有关,淋巴瘤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c-myc、Bcl-2基因结构异常率高于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c-myc、Bcl-2基因结构异常与短期疗效和预后的关系 c-myc、Bcl-2基因正常、非双打击的临床有效率和PFS分别明显高于c-myc、Bcl-2基因异常、双打击的临床有效率和PFS,c-myc、Bcl-2基因正常、非双打击的IPI得分分别明显低于c-myc、Bcl-2基因异常、双打击的IPI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c-myc、Bcl-2基因结构异常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n(%)〕

表2 c-myc、Bcl-2基因结构异常与近期疗效和预后的关系〔n(%)〕

与同基因正常比较:1)P<0.05;与非双打击比较:2)P<0.05

3 讨 论

DLBCL是所有的NHL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在发达国家约占NHL总数的35%,我国DLBCL约占NHL总数的46%,DLBCL患者的年龄范围比较广,多发于60~70岁的老年人群,但青年甚至儿童也会患上DLBCL〔10,11〕。40%左右的DLBCL原发部位在淋巴结外,可见于结外任何部位,其中最常见的为胃肠道和骨髓,由于DLBCL在形态学、细胞学、生存率、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对化疗的反应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因此常常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特征和生物学行为〔12〕。关于DLBCL的遗传学研究显示,超过80%的DLBCL患者存在基因结构异常的情况,其中以c-myc、Bcl-2发生易位及扩增最为常见。几乎所有的Burkitt淋巴瘤患者都存在c-myc基因易位,虽然DLBCL患者中只有部分存在c-myc、Bcl-2基因结构改变的情况,但这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检测c-myc、Bcl-2基因仍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1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DLBCL患者约有30%存在c-myc、Bcl-2基因结构改变,其中以扩增更为常见。双打击在DLBCL中发生率很低,属于少见病。在本研究中,c-myc基因与Bcl-2基因异常共有12例(12.77%),与国内杨海燕等〔14〕报道基本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c-myc、Bcl-2基因结构异常与年龄、性别、LDH、侵犯部位无关(P>0.05),但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提示c-myc、Bcl-2基因结构异常与临床分期方面存在相关性,但其相关的内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在近期疗效和预后方面的研究显示,c-myc、Bcl-2基因正常的临床有效率和PFS分别明显高于c-myc、Bcl-2基因异常的临床有效率和PFS,IPI得分分别明显低于c-myc、Bcl-2基因异常的IPI得分,说明c-myc、Bcl-2基因异常不利于治疗,且这类患者预后较差。非双打击的临床有效率和PFS明显高于双打击的临床有效率和PFS,且IPI得分明显低于双打击的IPI得分,提示双打击预后较差。c-myc是myc基因家族的一员,具有促进基因分裂并使细胞无限增殖的功能,在正常情况下c-myc处于沉默状态,在发生c-myc基因易位和扩增时被激活,进而对细胞周期进行调控,导致DLBCL患者病情恶化,增加治疗难度,同时不利于患者预后。Bcl-2是一种对细胞凋亡起到抑制作用的原癌基因,同时还能通过多个位点的磷酸化对细胞由G0期向S期转化的时间进行调控,从而影响细胞增生。一项体外实验表明,抑制核转录因子(NF)-κB p65后能够下调Bcl-2的表达,进而诱导NHL细胞凋亡,这说明了Bcl-2低表达能诱导NHL细胞凋亡,并部分解释了NF-κB p65对NHL细胞调控的机制〔15〕。

总之,临床上可对DLBCL患者的c-myc、Bcl-2基因进行检测,以评估患者的预后。

1李清平,刘 洁,黎 艳,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Bcl-2、NF-κB、C-myc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0):1370-2.

2郭俊宇.C-myc Bcl-2表达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中的价值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9):1061-3.

3柴成国,张建军,李 宁,等.P53、C-MYC和BCL-6基因异常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6;24(1):89-93.

4Akay OM,Aras BD,Isiksoy S,etal.BCL2,BCL6,IGH,TP53,and MYC protein expression and gene rearrangements as prognostic markers in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a study of 44 Turkish patients〔J〕.Cancer Genetics,2014;207(3):87-93.

5Perry AM,Alvarado-Bernal Y,Laurini JA,etal.MYC and BCL2 protein expression predicts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treated with rituximab〔J〕.Br J Haematol,2014;165(3):382-91.

6Wang XJ,Medeiros LJ,Lin P,etal.MYC cytogenetic status correlates with expression and has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in patients with MYC/BCL2 protein double-positive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J〕.Am J Surg Pathol,2015;39(9):1250-8.

7赵世华,肖秀斌,仲凯励,等.120例初治、年轻、中高/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4):682-7.

8赵 兵,李 迅,刘 炜,等.新疆维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Bcl-6 c-myc基因易位的差异性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14;41(19):1244-8.

9胡名娟,李国伟,欧阳小明,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MYC和BCL-2蛋白共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7;45(3):283-7.

10白 聪,李 敏,刘翠苓,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myc、bcl-2和bcl-6蛋白表达与基因异常的相关性研究〔J〕.白血病·淋巴瘤,2017;26(3):152-5.

11Ye Q,Xu-monette ZY,Tzankov A,etal.Prognostic impact of concurrent MYC and BCL6 rearrangements and expression in de novo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J〕.Oncotarget,2016;7(3):2401-16.

12方建晨,李 征,夏朝霞,等.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MYC/BCL2蛋白共表达及其意义分析〔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4;41(9):712-4.

13吴洁清,王 侠,鲁广建,等.肾透明细胞癌中弗林蛋白酶、C-myc和Bcl-2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2):3316-8.

14杨海燕,尹文娟,吴美娟,等.BCL-2、MYC基因异常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5;36(8):656-61.

15Akkaya B,Salim O,Akkaya H,etal.C-MYC and BCL2 translocation frequency in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s:A study of 97 patients〔J〕.Indian J Pathol Microbiol,2016;59(1):41-6.

猜你喜欢

易位淋巴瘤乙醇
平衡易位携带者61个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周期的结局分析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乙醇的学习指导
乙醇和乙酸常见考点例忻
新催化剂推进直接乙醇燃料电池发展
榆神50万吨煤基乙醇项目乙醇装置建设进展
异时性乳腺恶性淋巴瘤超声报道1例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