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2018-05-11迟晓华王双艳黄埔士懿苗晨曦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居家养老

迟晓华 吕 静 王双艳 刘 昕 黄埔士懿 苗晨曦

(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长春市作为典型的东北老工业城市,人口老龄化趋势较为明显〔1〕。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研究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十分必要〔2〕。本文对长春市市区不同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抑郁、焦虑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应用随机抽样法选取长春市宽城区、绿园区、朝阳区、南关区11所敬老院及3个社区的420名≥60岁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有严重认知障碍、严重躯体疾病、精神障碍、听力障碍及其他原因不能完成量表者。

1.2研究工具 测量工具选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老年抑郁量表(G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GDS中文版〔3〕共30个问题,总分30分,<10分为正常,10~20分为轻度,21~25分为中度,26~30分为重度。SAS〔4〕共20个项目,每个项目对应一个症状,按1~4级评分,SAS<50分为正常,50~59分为轻度,60~69分为中度,70分及以上为重度。

1.3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包括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各210名老年人,回收问卷420份,其中有效问卷379份,有效率为90.23%,其中居家养老203份,机构养老176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 果

2.1不同养老模式社会人口学特征比较 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性别、有无慢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文化程度、有无配偶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不同养老模式人口学特征比较〔n(%)〕

2.2不同养老方式老年抑郁状况比较 379名老人中30.87%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其中机构养老抑郁比例较居家养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家养老轻度抑郁41例(20.20%),中重度抑郁11例(5.42%);机构养老轻度抑郁46例(26.13%),中重度抑郁19例(10.80%)。

2.3不同养老方式焦虑状况比较 379名老人中17.41%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两种养老方式焦虑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居家养老中轻度焦虑25例(12.31%),中重度焦虑7例(3.45%);机构养老轻度焦虑22例(12.50%),中重度焦虑12例(6.82%)。

3 讨 论

机构养老老年人中,71岁及以上老年人居多。近年来,高龄老年人及生活失能老年人增多,家庭结构的小型化、核心化,家庭照护能力不断被削弱,使得居家养老在保证老年人生活品质方面面临诸多问题。因此,部分老人主动或被动选择机构养老〔5〕。张良文等〔6〕研究发现受教育年限越长,老年人越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文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自身经济水平,而经济收入又直接影响物质生活、社会地位及价值观,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老年人,其养老思想更为传统,更愿意选择居家养老,本文结果与张琪等〔7〕研究结果一致。配偶缺失的老年人出于生活照顾及感情需求,对亲人的依赖程度更高,更愿意选择家庭养老〔8〕,居家养老比例略高于机构养老。

本研究结果显示,居家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发生抑郁的比例较机构养老模式少,且抑郁程度也较机构养老的老年人轻,这与吕林等〔9〕调查结果一致。机构养老老年人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与居家养老老年人相比较差,此结果与成志芬〔10〕调查结果一致。有研究发现许多老年人是在日常活动机能衰退到无法坚持居家养老的情形下进入养老机构,远离家人,“老有所用”、“老有所依”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故其心理健康受到负面影响〔11〕。

老年时期是生命的最后阶段,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2〕,生理功能上会有不同程度的减退,社会角色丧失、社交减少、生活变的单调闭塞,易引起悲伤、失落等负面情绪,这种不良情绪不能及时排解,其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差,问题严重者可引起抑郁的发生〔13〕。周宇〔14〕研究发现养老机构对老年人健康具有重要维护功能,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部分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比居家时有所改善,可见机构养老对老年人健康起到正向保护作用〔15〕。但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心理状况欠佳,这也是今后机构养老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主要原因为:一是因为无法与家人共同生活,难以与亲人进行情感交流与沟通。二是因为大部分老人受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较为排斥机构养老,不愿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不愿主动与人交往,出现心理问题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排解,久而久之易形成不良心理状况。

当今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需重视养老模式给老年人带来的心理问题,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制定养老政策,真正做到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针对目前状况,提出如下建议:①建立多元化养老模式。着重推广社区养老这一新型养老模式,此模式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让老年人在自家居住,到社区专门设置的养老机构接受社区服务。此种养老模式虽然克服了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的弊端,但社区养老尚处于发展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如社区养老的基础设施及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等问题,因此需要政府部门及相关组织给予帮助〔16〕。以提高社区服务经费、完善基础设施服务资源、丰富服务内容,最终达到提高老年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的目的〔17〕。②鼓励家属多与老年人进行情感交流。随着年龄增长,退休、子女远离等一系列现象也出现在老年人的生活当中,特别是一些配偶缺失的老人,孤独情绪得不到宣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易导致老年人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故无论是通过哪种养老方式进行养老,都应鼓励家属多与老年人交流,以减轻老年人的孤独感。③鼓励老年人培养兴趣爱好。社区及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应鼓励老年人根据自身喜好培养兴趣爱好,如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文娱活动等。此类活动的增加使得老年人社交增多,有助于负面情绪的排解。④专业人士给予正确的心理指导。面对焦虑抑郁较为严重的老年人,社区及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应根据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给予专业的心理指导,做好老年人心理健康工作。但我国养老服务尚处于初级阶段,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工资低、上升空间小,因此很难引进专业人才〔18〕,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于专业人员的培养。

1田俊峰.长春市老年人口分布及其与养老服务设施的空间协调性分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6.

2刘 萌.城乡不同居住模式老年人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7.

3史 蕾.怀旧治疗对机构养老老年人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07.

4王 憓.城乡不同居住模式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5原阳芳.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6.

6张良文,曾雁冰,方 亚,等.基于Andersen行为模型的厦门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7;34(5):721-5.

7张 琪,张 栋.北京市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7):102-6.

8司 金.我国新型衣村养老保险与养老模式选择〔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17.

9吕 林,杨建辉,吕牧轩.不同养老模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影响调查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7):3343-4.

10成志芬.北京市区老年人养老意愿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以朝阳区大屯街道为例〔C〕.北京:北京学研究文集,2009:10.

11孙建萍,周 雪,杨支兰,等.国内外机构养老模式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7):1264-6.

12王春萍.济南市部分社区养老人群的自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3.

13徐雪萍,姜海舰,申晓红.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保健〔J〕.社区医学杂志,2010;8(4):14-5.

14周 宇.养老机构发展呼唤创新——基于北京市海淀区养老机构的调研〔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5):117-20.

15纪 青,吴炳义,魏秀红,等.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及比较〔J〕.护理研究,2014;28(27):3346-7.

16孙 媛.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模式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4.

17张忆雄,马 佳,桂 莹,等.不同地区社区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5):1334-6.

18刘 俊,孟祥锋.对乌鲁木齐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思考〔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08;(1):27-30.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居家养老
养老生活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养老更无忧了
微生高的往事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